(实习记者周筱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硅谷早知道》专栏访谈,附上音频节选,收听全部请点击这里,或者扫描上图二维码。 硅谷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大相径庭。 就像上次《Elon Musk 的救世之战》中所说的,Musk 觉得人工智能会终结人类文明,但吴恩达等一些硅谷科学家却觉得 Musk 未免大惊小怪,还小小怼了一下 Musk。 今天音频节目中的这位科学家,又毫不客气的怼了吴恩达和奇点大学创办者 Ray Kurzweil,以及一干认为人工智能会飞速发展的人。 这位教授是 Gary Marcus,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成立了 Geometric Intelligence。这家公司在去年 12 月被 Uber 高价收购,Uber 会在这家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所以,这位教授是怎么怼吴恩达教授的?他是否有理有据请收听今天的节目。 精彩观点
如果想直接跳到各个音频重点01分20秒 从196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就不断在说,实现人工智能只需20年时间了。这其中包括吴恩达教授以及Ray Kurzweil教授; 3分06秒 Marcus 用谷歌 AI 对图片识别的失误来证明,为什么吴恩达的判断是错误的,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05分35秒 他说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不是天网(Skynet)那一类的威胁,而是深怕 AI 会停滞不前; 07分24秒 阻碍人工智能发展的三点; 09分45秒 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做的事; 10分30秒 为什么研究儿童也对研究人工智能非常关键。 提到的人名
其它名词1. EmTech(Emerging Technologies):它始终在1999年,每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杂志科技创业组织的大会,侧重创新,工程,技术的新发现; 2. Eliza:1966年由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员 Joseph Weizenbaum设计的聊天机器人。它提供了一些模拟反应,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类似和精神治疗医生进行交谈; 3. Siri:苹果的人工智能助手; 4. 天网(Skynet):系列电影《终结者》中挑战人类的人工智能。它原本是由美国政府研发出来的国防电脑系统,但产生自我智能并判定人类是威胁它们的系统,所以将人类设定“毁灭”而发生核战; 5.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成立于1957年的一本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系统的期刊杂志; 6. Statistical Approximation:给系统加入海量的数据,然后来做统计模型逼近。 往期精彩节目Enjo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