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座流星雨的活跃期是每年的4月16日至25日,在22日、23日前后迎来极大。该流星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大持续时间长,流量保持在峰值一半以上的时间可以达32小时。根据预报,今年它的极大将出现在北京时间22日20时,当晚一整夜都是它的较佳观测时段,而且此时的月相为残月,对观测几乎没有影响。 天琴座流星雨流量不像英仙、双子那么大,上次ZHR(每小时天顶流量)到90以上还要追溯到1982年,最近13年的平均峰值流量只有18。但它的群内亮流星,特别是火流星较多。该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武仙座和天琴座之间,在这个季节非常适合北半球观测。 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最详细的记录见于《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中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 世界上第二次天琴座流星雨的记录也在中国,发生于公元前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俾俄在中国年代学中叙述,夜半后星陨如雨,长度由十至二十度,连续反复数次,未达地而消灭。 有些人认为流星雨是很高级的天文观测,没有望远镜不能完成。这个概念是极端的错误,观测流星雨需要有宽敞的视野,如果使用了望远镜,视野会大大减小,观测到的流星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而且看到的流星也只能看到镜头中一亮,什么都看不清。所以,要观测流星雨时不需要使用望远镜,这要靠我们的双眼和晴朗黑暗的天空。 所有流星雨的观测都是如此,天琴座也不例外。 观测天琴座流星雨请注意保暖,躺在躺椅上观测最合适。观测时不要直对着辐射点去观看,目光在辐射点附近不停的来回扫动。如果是在午夜观测,那么随着辐射点逐渐升高,可以转面向北方、南方甚至西方,视野中心放在仰角50度―60度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