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 | 杨广馨:不要一上来就学米芾!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4-15

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米芾《苕溪帖》局部 


导语:


近日,中国书协理事杨广馨做客许先网。他与我们聊聊拟古大家米芾的那些事儿……



杨广馨书法作品





中国书协理事 杨广馨



临贴要象,会下工夫,研究式学习,要体会其意。唯有如此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书法之势,可分为点画之笔势、结字之体势、通篇之气势,而不同书体、不同书家的笔势、体势、气势都不相同。欣赏书法时,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书法通篇的气势,进而是体势,再到具体的笔势。而书写的过程与欣赏的顺序恰好相反,是从笔势到体势,再到气势的。各书家作品中也呈现出不同的体势,如米芾的险峻之势,李邕、苏轼的欹侧之势,黄庭坚的辐射之势……王羲之书在结体方面则无定势,以《兰亭序》为例,其结体时而萧散,时而紧结,不显雕琢之迹。


笔势与体势的共同作用使书法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气势。一幅好的书作不但要笔势生动,体势新颖,还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上下呼应、奇正相生、疏密有致,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云:‘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这样才能表现出通篇的气势,才有了王羲之的萧散,颜真卿的满密,董其昌的简淡。



——书法家 杨广馨



米芾 《逃暑帖》


杨广馨临米芾作品《逃暑帖》



在长期的书法研习和教学中,杨广馨先生也总结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和创作理念,这些经验和理念,既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也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在杨先生看来,几千年的书法文化绵远流长,是当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尊重传统、向传统致敬、向经典学习、与经典并行也成为当下书法家的学术根基和学习原则。他说:“在书法学习中,临帖是终身的事情,这样才能体会书法内涵,深入艺术精髓,从而写出古意。”


但是一味的临摹经典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缺乏自我面目,在书法的学习道路上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转换,将名家书法中的形状、结构、通篇气象整合借鉴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如此,自己的书法作品才能和古人接轨接气。



——《齐鲁晚报》



米芾《张季明帖》


杨广馨临米芾作品《张季明帖》



许先君语



米芾是位拟古大家,他讲究书法的传承。在二王的基础上,丰富了笔法。同时,他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


“学米芾关键还是要从学二王开始,不要上来就学米芾。”杨广馨谈到二王一脉,是从李北海到米芾。包括后来的赵孟頫、文征明、王铎,以及近现代的一些书家,都是沿着二王传承下来。


他们在学习二王的同时,汲取了米芾书法的营养。杨广馨也是其中的一位。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视频!



出品 | 许先网

统筹 | 滕黎

主持 | 邹静

拍摄 | 盛文 李国燕

剪辑 | 李国燕





精彩回顾:视频 | 学习书法一定要先深挖一口井






精彩回顾:视频 | 爱好摄影的他,学习书法40年,谈起契机竟然是……






来源:顶尖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