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杨柳依依,轻风拂面。 “春风”自古就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爽心之气”。 殊不知, 春风其实是冷暖气流交汇并相互推进的结果, 它时而温暖,时而带着寒意。 春风并非都益于人的健康, 有时甚至还能致人生病或加重病情。 春日里,当暖气团占优势时, 春风一般给人以温柔、暖和、舒服的感觉, 但一些“特殊人群”并不能享受这份感觉。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 每年的3~5月是精神疾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约占全年的70%以上,其罪魁祸首就是“春风”。 临床实践证实: 当暖流性的春风不断入侵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比例也比冬至时期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则常常发生在春风吹拂的气候里。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菜花黄,痴子忙。” 春季里,人们喜欢外出踏青。值得注意的是:
气候规律告诉我们,春天是天气多变的季节,所谓“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由于冷暖空气经常“交战”,胜负难料,所以春风也不都是温暖的。当冷空气占优势时,春风便是冷风。此时气温突然下降,乍暖还寒的天气使人体极难适应,不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为麻痹大意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调查发现: 每年的春季是心肌梗塞病的高峰期之一,其中诱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天气之一就是“寒潮过境时的大风”。 德国的一项调查发现: 春季和秋季是心肌梗塞患者最多的2个时段,其中以4月和11月发病率最高,因为在这2个月里,天气冷暖变化比较频繁。这一结果和我国科学家的调查结果非常相近。 研究表明: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早春”或南方地区的“春寒”、“倒春寒”天气下,气温常常在0~10度范围,此时,风力每增加一级,给人体的感觉就相当于气温下降2~3度。从这个“感觉说”证明,春风有时比冬天的风更富寒意。所以,为了预防寒冷的“春风”致病,人们一定要关心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
|
来自: 小五zlsmeex53x > 《健康上海12320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