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春季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各种致病微生物、过敏原也大量增加,而乙肝作为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性疾病,易受外界致病因素影响,加之春季暖和,人群社交活动变多,感染概率同比增加,因此,春季也成了乙肝的高发季节。同时,流行病调查也显示,一年四季中,因肝病复发未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人数以春季为最高。 专家介绍: 目前,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显示: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地区,在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 与我国乙肝患者的庞大数量相比, 目前普通人群对乙肝的认识率却不高, 甚至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建议大家要熟悉“三、二、一”防治策略 (三个误区、二项预防、一种治疗), 才能更有效地防治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误区之一: “与慢性乙肝病人接触可能会传染上乙肝” 专家表示: 老百姓普遍认为,肝功能正常与否,与其传染性相关,实际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病毒的水平,而与转氨酶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Q 那么,乙肝究竟是如何传染的? A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等传播,其中80%以上为幼年期感染,即母婴传播。 此外,易被忽视的传染可能性包括:
误区之二: “乙肝患者不能做妈妈,会将病毒传给孩子” 有些女性乙肝病人不敢结婚、不敢生产,怕将病毒传染给孩子。专家表示,这其实不对:
此外,专家还提醒,乙肝病人在受孕前最好密切随访肝功能,保持肝功能稳定。如果怀孕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用药处理就应比较谨慎。怀孕前半年至一年间最好不要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误区之三: “乙肝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理论上,慢性乙肝病人发展为肝硬化者约6%~10%,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比例也差不多。乙肝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从临床上看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起作用。也就是说,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的病人相对危险性要高一些,预防处理也应该更积极一些。对普通乙肝患者来说,危险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必过度恐慌。 预防手段一: 接种疫苗 预防乙肝,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手段。 先做个“两对半”(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记物)的检测,如果是阴性的就可以打疫苗。最好在完成接种半年后再复查一次“两对半”,看是否形成抗体。适宜接种的人群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 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预防手段二: 生活自律 专家指出: 近些年成年期乙肝病毒感染大多为性传播途径, 已成为一个新问题。 因此, 日常生活中自洁自律相当重要。
一种治疗: 抗病毒是根本 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是抗病毒治疗, 尤其是肝功能反复异常的乙肝病人, 最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Q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患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A 很多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活动性肝炎;转氨酶不高,就是“健康”携带。近来也发现,许多所谓的“健康”携带,在肝脏的病理上有持续性损害。
所以,还是要改变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感染科 倪武 副主任医师) |
|
来自: 小五zlsmeex53x > 《乙肝,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