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礼”的点滴浅思

 山佳国学谭 2017-04-16

关于对的点滴浅思

——《学儒笔记》

    1、“'不光是礼貌、礼节,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和形而下人生上的一切运用。南怀瑾先生讲的深刻。先王之道尤其是先人祭天、祭祖的都包含着形成中华文化深刻的哲学道理。形成的中华文化则是哲学的表现形式。小大由之即起到伦理道德(包括孝弟)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了法律的作用,荀子就是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进行了发展和补充么。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么。

    2、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先生指出就是起到中和的作用,一通百通了。好!在下又要冒犯的进一步的理解是,就是的表现形式,中是礼的哲学之道。即是以为哲学之道的来制约调节的,又是的表现形式。礼之用,和为贵,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中之用,和为贵,哪?冒犯、冒犯!

    3、“'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先生在这里提到的中和还应进一步理解为:不只是为了去调解矛盾,也不是为。而是《中庸》篇里的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必须由来节之,通过来表现。本人在以前写的《 关于的点滴浅思》中对此有过思索。

    4、此外,《论语》上的是社会秩序的礼,也应理解为在当时时代的礼制下的社会和谐。每一种社会形态下的和谐,都是要在那个时代的礼制制约下的和谐。周王朝的礼制之一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所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春秋之乱也。犹如今天除了国家以外,任何地方都不准许以放礼炮、奏国歌、升国旗、阅仪仗队的礼制来迎接外宾一样。否则,就是僭越。就是原则、就是规矩。真是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看后《八佾》又有浅思,因而再加点滴。先生讲“'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五经中《礼》这部书是不能不研究的,......我们现在讲的'文化这个名词,与过去的观念不同。过去的观念,文化偏重于人文——人伦的道理,即是伦理的道德,政治的伦理与社会的伦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先生讲得更深刻的是:我们知道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无前例。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包括一个民族的宗教、风俗、习惯,同时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这个民族的的灵魂。

    6、在实行中最重要的是——真诚。正像先生所讲的:孔子说礼仪的过分铺张就不合理,宁可简单隆重。办丧事太轻率了也不好,宁可取悲戚的态度。但是,固然不用象征性的东西,只要内心诚恳就可以,但现在的人,真正诚恳的心意发不起来了,就必须要一件象征性的东西才能维系得住,所以你子贡爱这只羊,而我更重视这礼仪和它的精神内涵。因此,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而不完全在于形式,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所以一个人的修养,对人对事,都要有这种'祭神如神在的心理。否则,表面上非常恭敬,内心里又是另一回事,那是没有用的

    那么。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不就是周礼哪?还应如何理解哪?还要慢慢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