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喜剧让我们笑足了50年

 扎西德勒朱 2017-04-16

阅读提示:本文刊登于2016年第12期《环球银幕》,篇幅超长,但讲述了众多你所不知道的《虎口脱险》逸闻趣事。


在大家开始阅读这篇文章前,环球君先特别感谢一下一位读者的来信——




这位名叫张超的读者,年年都给《环球银幕》编辑部寄贺卡,编辑们都非常感动!


张超朋友,你的贺卡我们都收到啦!谢谢你!!!


令环球君更开心的是,这篇《虎口脱险》的文章能够给张超朋友带来了“激动”和“兴奋”。


环球君特地给本篇文章的撰稿和编辑看了这封信,他表示:能够给读者带来快乐,真是莫大的荣幸和成就!


张超朋友,希望你能够继续支持《环球银幕》杂志。我们会一直努力的!


好,言归正传。




50年前的12月8日,法国电影院开始上映一部片名听上去有些奇怪的电影。


片名从字面来看,叫《大闲逛》(La grande vadrouille,或是“大游荡”),讲述的却又是法国人比较敏感忌讳的德占时期故事。当然,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在不久前的香榭丽舍高蒙影院里,《大闲逛》举办了首映式,放映过后,剧组成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据说仅14级台阶,他们就走了半小时,因为疯狂的人群完全把他们堵得死死的。当各地观众们带着狐疑进入电影院后,才发现它是部不折不扣的喜剧,而且,就像首映式上的观众那样:他们都笑疯了!法国著名的讽刺周刊《鸭鸣报》评论员情不自禁地写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放松地笑过了!简直太棒了!既可以带着孩子全家一起观看,同时又能满足一个电影知识分子的口味……”


随后的1967年和1968年,继在法国创下1700万观影人次纪录之后(直到近三十年后才被《泰坦尼克号》打破),这股笑疯了的风潮又陆续席卷了挪威、比利时、瑞典、西班牙、希腊、当时的西德、丹麦、英国,甚至在1969年登上了墨西哥的银幕,而在亚洲,日本于1967年12月15日公映了《大闲逛》。


上映16年后,这部电影终于来到了中国,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译制后,片名被翻译为《虎口脱险》,于1982年7月上映,轰动一时。从此之后,它变成了中国数代影迷难以磨灭的共同欢乐记忆,指挥先生、油漆匠、英国飞行员、纳粹军官、修道院嬷嬷以及他们的欢声笑语,就这样一个个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翻译、撰文/钟濛、TDC


是否可以拿一切来开玩笑?


《虎口脱险》中的德国军官,无疑是德国演员贝诺·斯德泽巴赫最著名的银幕形象,他之后还跟乌里合作了《王中王》,而《虎口脱险》中最大的笑点之一打下德军飞机的斗鸡眼德军,扮演他的法国演员米歇尔·莫多本人眼睛可是正常的哦。


在《虎口脱险》之前,鲜有法国电影人敢想象通过喜剧来讲述二战法国德占期的故事。即使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二战结束二十年多后,法国人仍然对那段充满国家创伤的记忆保持很大程度上的沉默,更别提拿它来开玩笑。


据《虎口脱险》编剧之一、导演杰拉尔·乌里之女达妮埃尔·汤普森回忆,在他们决定拍《虎口脱险》之前,法国关于二战的喜剧可谓凤毛麟角,克里斯蒂安-雅克导演、碧姬·芭铎主演的《宝贝从军记》(Babette s'en va-t-en guerre,1959)可以算一部。至于如何表现纳粹,虽然刘别谦的经典喜剧之作《你逃我也逃》谈及了集中营,“但它说的并非灭绝营!如果人们了解了纳粹残暴的真相,便笑不出来了”。于是,《虎口脱险》的编剧们陷入了自我疑问之中:是否可以拿一切来开玩笑?现在来看,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据说影片在拍摄时对外宣称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但是,这部“艺术实验电影”基本没放过任何一个能开玩笑的机会:英国人的、法国人的、德国人的,被占领时期的,两个阶层之间的,妻管严的……多年后,乌里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不认为一部电影可以消除可怕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打开一个小缺口。我相信电影具有标本价值。”


担任《虎口脱险》译制导演的苏秀,这样回忆第一次观看影片的感受:“直到德军司令被白油漆浇得满身满脸,才明白了这原来是部闹剧。……几十年来,我接触过无数反法西斯电影,却从未看到过用闹剧来表现这一人类劫难的。”


一名任性的喜剧导演


△最右为《虎口脱险》导演杰拉尔·乌里


杰拉尔·乌里可以说是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导演之一,除了《虎口脱险》,他的《暗渡陈仓》、《王中王》、《雅各布教士历险记》和《疯狂的贵族》等一系列法式疯狂喜剧都颇受欢迎。乌里原来是位演员,事业平平,直到1960年才转行导演,依然事业平平,直到一位龙套演员提醒他应该专攻喜剧,才有了大获成功的《暗渡陈仓》,而主演正是那位老龙套路易·德·菲奈斯和当时法国的喜剧明星布尔维尔。


乌里想趁《暗渡陈仓》东风,继续拍一部他和菲奈斯、布尔维尔“铁三角”的喜剧。确定拍摄《虎口脱险》后,布里一方面对剧本和拍摄精益求精,一方面也相当任性,首先预算被拉高到1400万法郎,其次,乌里经常有“非分之想”,比如开场英国飞行员降落在巴黎歌剧院屋顶。据乌里说:“这事很难,当时很多人跟我说,有些事情我是永远搞不定的,应该换成香榭丽舍剧院屋顶。但我当时非常固执,我太想要利用卡尼尔广场的神秘气氛和歌剧院那宏伟的场景了。后来我从朋友那儿磨来了许可,他是剧院总经理。如果说我是幸运的,那也是因为我身边有一群由着我发疯的人。我往往过于野心勃勃,想要的东西过于大胆。”


其实,英雄原来是两姐妹

很多人都对《虎口脱险》的故事耳熟能详,甚至张口就来一段片中的经典台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故事主角在最开始的剧本策划阶段,不是指挥先生和油漆匠组合,而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据达妮埃尔·汤普森回忆,在初稿剧本里,肩负营救英国飞行员任务的是双胞胎姐妹,她们一位是修女,一位是交际花,而飞行员也不止三位,他们一部分藏在修道院,一部分则藏在妓院,“妓院虽然是寻欢作乐的场所,但也是很危险的,因为经常有德国人出没”。之后因为决定了德·菲奈斯和布尔维尔这对搭档再次联袂,剧本也不得不跟着进行了大修改。“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还记得当时那种艰巨感和焦虑感。”在后来的《虎口脱险》里,我们从参与营救的木偶剧团女演员朱丽叶特和之后的修道院情节里,多少能看出剧本初稿的影子。


路易其人



从《虎口脱险》开始,路易·德·菲奈斯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跑了十多年龙套的巴黎郊区小个子(身高1.64米),直到《暗渡陈仓》才初尝走红滋味(时年51岁)。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老头扮演指挥先生不过是装腔作势,其实德·菲奈斯曾经以弹奏爵士乐钢琴为生,时运不济才无奈改行学表演,但也只是跑跑龙套演演小配角,直到遇见乌里才真正大放异彩。


据乌里透露,生活中的德·菲奈斯完全不是银幕上疯癫过火的样子,成名之后,他一直想尽办法不被公众认出来,比如始终戴着一顶压得很低的鸭舌帽,乌里甚至说他很恐惧人们把他当作明星来窥视时的表情,“然而,一到了摄影机前,他就成了另一个人!他的天赋是能够驾驭夸张。在摄影机前肆意表演,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菲奈斯的表演,能够把观众从现实中抽离,带到一个卡通一般的维度里来”。乌里说每次重看《虎口脱险》,德·菲奈斯扮演的指挥先生训斥乐团那段永远能把他逗笑,而这段戏,正是编剧团队为德·菲奈斯量身定制的。



△人见人爱的小老头


路易·德·菲奈斯,法国喜剧巨星,生于1914年,其父是西班牙人,其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混血。菲奈斯年轻时爱好绘画和钢琴,辍学后做过不少工作,但做得最久的还是钢琴演奏,而且琴技高超的他经常能把客人逗笑。后来听从朋友的建议学习表演和参与演出,1946年出演了首部电影,二十多年后才开始走红,《警察》系列、《暗渡陈仓》、《虎口脱险》等片把他推上了巨星宝座,之后更是佳作不断。如同行走炸药包式的夸张火爆表演,令他成为全球最知名的法国影星之一。


两个伙伴

观众对油漆匠的热爱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虎口脱险》里,自私火爆尖酸的指挥先生和丑萌迟钝善良的油漆匠是缺一不可的。


《暗渡陈仓》是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第一次在电影里相遇。乌里分别认识他们多年,在推崇劳莱哈代组合的他看来,这两个人一个像油一个像火,凑到一起有可能相互抵消也有可能彼此成就,好在《暗渡陈仓》证明了这对搭档行得通。不过微妙的是,布尔维尔成名较早(在《暗渡陈仓》和《虎口脱险》海报上排名都在德·菲奈斯之前),德·菲奈斯时不时地也会耍耍脾气,但就像二人在《虎口脱险》里一样,布尔维尔相当容让这位大他三岁的老哥。乌里说二人在《虎口脱险》拍摄时相处极好,当时剧组经常要早起拍摄(五点半就起床),德·菲奈斯就会气哼哼的,而布尔维尔就一边围着他打转一边欢唱:“我们是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而德·菲奈斯就会忍不住笑起来。


乌里甚至还透露,在生活里,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都怕老婆,而这一点,也被他写进了角色里……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之后和乌里都有合作,但《虎口脱险》却成了他们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合作的电影。《虎口脱险》上映五年后,布尔维尔因多发性骨髓瘤去世,到了1983年,德·菲奈斯死于心脏病突发。


欢乐与焦虑


乌里认为《虎口脱险》拍摄过程是非常愉快的,经常拍着拍着,他自己都笑出了眼泪,比如指挥先生、油漆匠和德国军官睡错床那场戏,但他也经常焦虑。



一是拍摄效果。早在剧本阶段,几位编剧就一直在绞尽脑汁,“每个人轮流执笔,把脑海里想到的全部写下来,然后进行筛选,然后再补充”。即使这样,到了现场时还是会面临修改或即兴发挥,乌里就经常在拍摄前一天重写剧本,“我必须相信直觉,能让我发笑的也会让大众发笑”。;二是拍摄质量上精益求精,比如等一片合适的云彩,但有时候云来了却发现镜头穿帮了;三是演员状态。乌里曾经梦想成为喜剧演员,但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不过他后来形成了一种思维:电影拍摄是以演员为依托的。乌里一般习惯先去考虑和哪些演员合作,然后再去考虑电影主题与他们是否相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什么喜剧演员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剧本。”在拍摄时,他总是优先考虑演员的表演能否清晰明确地呈现给观众,但这又不代表他会对演员放松要求。在《虎口脱险》拍摄中,一场戏反复多条是家常便饭,而德·菲奈斯又是那种次数越多状态越好的演员,所以出现以下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某天,德·菲奈斯完全不在状态,乌里和全剧组就在一旁耐心地等着他恢复……


偶然的收获



正如乌里所说,《虎口脱险》的不少经典段落,其实来自于偶然的即兴发挥,像德·菲奈斯在演绎指挥先生训斥乐团时,就没有完全按照剧本来,而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指挥先生骑在油漆匠脖子上那一段。在原剧本里,油漆匠只是帮助指挥先生翻过了墙,仅仅是个过场,但没想到在现场,德·菲奈斯不知怎么回事却骑在了布尔维尔脖子上。看到这一幕,乌里先是乐不可支,接着马上意识到应该放大这段的喜剧效果,于是临时拍摄了一大段,结果成了影片的经典一幕。


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



无论情节还是表演,指挥先生、油漆匠和英国机长在土耳其浴室里通过唱《鸳鸯茶》相认,都属于《虎口脱险》经典段落。乌里曾经笑谈,在写出这段剧本的当天中午,几位编剧一起去吃午饭,结果餐馆里的乐队正在演奏《鸳鸯茶》,让他觉得这正是天意。而上译厂在译制这段时,一直觉得最开始翻译成“情侣茶”唱出来语调不对,当时的译制厂厂长陈叙一回家后想到了“鸳鸯茶”,这才有了后来影迷传唱的“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



1982年,它来了



《虎口脱险》不仅是中国译制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巅峰作品之一,从翻译到配音,集中了当时上译厂的精英人才。


在《我的配音生涯》一书里,苏秀特地写到了《虎口脱险》的剧本翻译徐志仁,认为在他的出色翻译之下,很多对白就像相声一样:“老徐翻译的《虎口脱险》,真是异常精彩。如果不是老徐的台词翻译得那么有味儿,演员也不可能表达得那么生动、诙谐。他把口型掌握得那么恰到好处,好像口型是为台词而设置的。有人把《虎口脱险》看过无数遍,记住了尚华、于鼎(注:指挥先生和油漆匠的配音演员),却不一定知道它的翻译是谁。这真有点不大公平 。”在苏秀看来,《虎口脱险》虽然是闹剧,但配音演员不能去“表演”滑稽,虽然读词要与原片夸张的分寸相吻合,但感情也要真诚,比如纳粹军官审讯指挥先生和油漆匠时,她要求配音演员必须用真情实感来诠释人物,而当油漆匠在路上闹情绪,她要求给油漆匠配音的于鼎在说“我要扁刷子”时,要像小朋友跟妈妈撒娇说“我要香草冰淇淋,不要奶油的”时那样。


他们的声音


△为指挥家先生配音的尚华、为油漆匠配音的于鼎


就像没有石班瑜的配音,周星驰的银幕形象会失色一样,当年的配音演员也曾在银幕上“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经典角色,而对于很多影迷,只有上译配音版《虎口脱险》,才是正宗的《虎口脱险》。苏秀曾经说过,《虎口脱险》配音的出色,在于配音班底最整齐,如果没有了翁振新(德国军官)、杨文元(英国机长)、盖文源(歌剧演员)等人,影片都会逊色。


但就像德·菲奈斯和布尔维尔是影片绝对亮点一样,尚华配音的指挥先生和于鼎配音的油漆匠,无疑也是上译配音版《虎口脱险》的亮点。在苏秀眼里,尚华是上译厂所有配音演员里最为用功的一位,片中指挥先生训斥乐团一段,尚华反复排练,据说血压升到过190,并要求不休息:“我好不容易抓到人物的感觉了,一休息,感觉就跑了。”


从法国到中国,看过的都乐了


与太多的法国喜剧片相反,《虎口脱险》想要成为一部完美的笑声制造机,并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十字架报》


编导为观众提供了法国电影中很少看到的东西:一部面向大众的滑稽喜剧。 

——《费加罗报》


这是一部当年让全中国人笑翻的片子。你要让一个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说出最逗乐的电影,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出这一部。

——张立宪,《读库》主编,著有《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看过不下20遍,从小到大都喜欢的电影。

——豆瓣网友嘉得乐


《虎口脱险》,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约一约,对我们家来说,这是最最可乐最最经典的贺岁片。年年看,年年笑。我想一部喜剧片所能达到极致就是这样了吧,所有跟它相关的记忆都是快乐的,你不 仅记得那些好笑的情节和对白本身,还记得当时的你们是怎么笑的。 

——豆瓣网友苍耳小卷卷


又从头看了一遍《虎口脱险》,不单单为了剧情和表演,特地细细地听了配音,真就像是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新浪微博网友他山杞人





微信号

world-screen


及时发布热点影事

有态度的原创影评

贴心的观影指南

与微信用户实时有奖互动



2016年第12期《环球银幕》上市热卖中

快速购买见下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