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城癌症发病率走高死亡率下降 02

 舍得斋主 2017-04-16

申城癌症发病率走高死亡率下降

恶性肿瘤发病率465/10万,但患者五年相对生存率达53%

2017年04月15日   02: 要闻    


  ■本报记者 顾泳 黄杨子

  在第29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市卫计委昨天公布最新登记报告数据显示:本市全年登记报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6.6万例,发病率465/10万;肿瘤已成为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低于发达国家,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左右。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死亡率266/10万。
  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该如何科学看待?

  深度老龄化影响发病率

  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为何比国内其他城市高?专家列举影响因素——
  首先,人群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郑莹教授举例,“20岁的人患癌风险为万分之二,85岁的人风险可达1/5,两者相差1000倍。”上海正迈入深度老龄化,肿瘤发病自然水涨船高。根据上海癌症数据监测:剔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上海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世界、以及国内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此同时,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其次,肿瘤发病与当地诊断水平也密切相关。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肿瘤防治科吴春晓主管医师表示,我国肿瘤诊疗水平呈现较大地域差别,且基本与当地经济水平一致。一些偏远的“没有”或“很少”肿瘤发生的县市,诊疗水平相当低,甚至还没基本合格的诊断能力。相形之下,上海等大城市的诊疗能力几与国际接轨,诸多方面已达到甚至引领亚洲、国际一流的水平,肿瘤发病因此显高。

  统计方法和标准不同

  市卫计委监测发现,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左右。《2017美国癌症统计报告》称,美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正持续下降,死亡率已较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25%。吴春晓对此解释,我国国家癌症中心选取的分析指标是用中国2000年人口结构和世界1960年人口构成校正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统计方法和标准与美国有所不同。
  专家进一步解释,如直接看未经校正的发病率、死亡率,美国并未出现下降趋势,相形之下,上海癌症发病和死亡的绝对率值比美国低20%左右。如上海使用与美国同样的统计模型校正后,整体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稳定,死亡率持续下降,这其中,上海男性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发病率则持续小幅上升,死亡率双双下降。
  至于“北欧等发达地区国家恶性肿瘤发病最高”的说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给出自己意见,“此类数据统计都不够充分,或许一些特殊的瘤种因各地生活习惯,包括统计时的年龄差别、性别差异等会呈现高发,但发达地区总体癌症死亡率平稳。”

  高诊断水平使生存延长

  全市现有恶性肿瘤患者超过35万人,五年相对生存率为53%,高于国家癌症中心报道的30%的全国平均水平。大肠癌、乳腺癌等在西方发达国家较常见的癌症,五年相对生存率已经与美国平均水平非常接近,甚至比欧美国家更高。郑莹对此解释,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并不高,这得益于上海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高诊断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变化,高发“瘤种”正在不断变化。郑莹认为,当前上海“瘤谱”日渐接近欧美国家,这与筛查和人群防癌意识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密不可分。对于肿瘤控制,上海成功地学习了欧美国家的经验,将重点放在预防、筛查和提高治疗水平上,成果显著。据悉,上海市是我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报告覆盖本市人口已达到100%。
  王理伟同时指出,“随着癌症早期筛查诊断的普及,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在往前推,但总量并非在上升。”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癌症防治与干预见效需要近30年时间。专家提醒,对于每个居民个体而言,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关键在于降低患癌风险、及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