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汉琉璃珠浅析(一)

 美花1974 2017-04-16

 


琉璃,古人亦称为流离,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黄金、白银、琥珀、玛瑙、珍珠、珊瑚、琉璃),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琉璃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其难得。古代中国并不掌握烧制琉璃的技术,故其属于舶来品,《汉书·地理志》上有汉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的记载。

            王羲之家族墓出土的玻璃杯

1956年,考古工作中,古代的琉璃器时有发现。江苏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中出土的东晋时期的玻璃碗,便具有明显古希腊(一说古罗马)的风格。

              镶有“蜻蜓眼”的带钩

195111月,河南省辉县固为村5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包金镶玉嵌琉璃带钩,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带钩的钩头和钩身的玦,为纯玻璃制品。如此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器物造型,绝非舶来。或许早在25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可能由于工艺复杂或技术保密等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覆灭而为历史所湮灭。

另外,玦“好”中镶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时期最名贵的琉璃珠子,其价值比玉器还要贵重。后来蜻蜓眼传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蜻蜓玉”称呼玻璃。

                 “海丝”展览中所见战-汉琉璃珠串饰

          51年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

         本文试用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对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附:本文是笔者2010年8月发表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的文章,今登载微信,与同道共享。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