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与技能1-游戏能力

 jane0083 2017-04-16

跟爸爸妈妈一起玩追逐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追妈妈

1.妈妈可以选择和宝宝玩简单的追逐游戏,开始先让宝宝追妈妈,妈妈喊“快来追我啊”,然后假装不能让宝宝追上,在等了几秒后,妈妈放慢脚步让宝宝追上来,宝宝一旦追上就举个高高或者拥抱宝宝,或者给宝宝一个小饼干,让宝宝感觉到追逐游戏的乐趣。


课程二:被妈妈追

1、宝宝在这个阶段是不能理解胜负的概念的,所以让宝宝理解“跑不要被追到”是件很难的事,只适合于能力非常强的宝宝。

2、如果要练习,妈妈可以邀请爸爸一起玩这个游戏,开始时就在屋子里,让爸爸和宝宝一起跑,妈妈发指令喊“跑、跑、跑”,几秒钟后,妈妈假装抓住爸爸,然后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宝宝赢了”,迅速给宝宝一块饼干,再重新开始游戏。

3、开始可以先多抓几次爸爸,让宝宝每次都可以获得奖励,然后抓住一次宝宝,给爸爸一块饼干而宝宝没有,让宝宝开始明白被抓没有饼干,以此类推。

4、妈妈要耐心等待宝宝注视自己的机会,并慢慢的加上“预备—开始”的口令。妈妈可以加一些话,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游戏乐趣,如“跑向厨房”或“快跑去追爸爸”。


课程三:协同游戏泛化

1、让宝宝与小朋友玩吹泡泡或遥控赛车游戏,可以一个宝宝吹泡泡或遥控赛车,另一个宝宝配合追逐。

2、如果场地开阔,可以玩儿童扭扭车或小推车,可以让一个孩子坐在上面,另一个孩子在后面推,锻炼配合社会性。


独立正确的玩的玩具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

1、妈妈提前准备好两个小汽车,样式尽可能接近,和宝宝面对面最好,距离在一臂之内。妈妈示范推动小汽车,同时小指令说:推汽车,嘴里同时发出好玩的声音,如嘀嘀~。

2、耐心等待宝宝1-2秒,等待宝宝模仿,如宝宝不能独立模仿,则妈妈辅助宝宝的手完成,并在完成游戏后迅速给予强化。

3、妈妈可以让宝宝模仿自己操作玩具的内容有:

(1)推动小汽车(认知);

(2)操作声响玩具(如击鼓、摇铃,因果);

(3)过家家、玩小锅铲-小盘碗、玩布偶玩具(一个人的假想游戏);

(4)玩形状嵌板(手眼协调);

(5)磁铁钓鱼(手眼协调);

(6)火车进山洞(因果);

(7)搭积木(手眼协调、认知);

(8)球类(大运动)


玩简单的轮流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轮流滚球

1、妈妈准备好球、玩具小汽车、饼干等,邀请爸爸一起参加这个游戏,先让爸爸坐在宝宝身后辅助宝宝。

2、妈妈拿出球对宝宝说:“喂,该你啦!”,然后把球滚过来,鼓励宝宝把球滚过去。如宝宝不能独立完成,要让爸爸辅助宝宝把球滚过来。

3、一旦球被推到妈妈那里后,妈妈和爸爸就要语调夸张的说“滚过来了”,然后爸爸可以给宝宝一块小饼干,让宝宝觉得玩滚球游戏“蛮有趣”的(提示:饼干要很小块,不要让宝宝几下吃饱)。

4、在共同玩一件玩具时,要让宝宝知道互相交换和共同享用,当宝宝专注的玩玩具时,妈妈可以在身边充分的起到配合者的角色,比如帮宝宝递玩具,建立与宝宝的配合关系。


课程二:轮流搭积木

1、如果宝宝有搭积木的能力,妈妈准备好积木,和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两个人手里各分得几块积木。

2、妈妈先把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和宝宝交替着往上堆积木,如果宝宝一直不停的往上堆,则妈妈要制止住宝宝,说“现在轮到妈妈了”。

3、妈妈搭完积木后,再对宝宝说“该你了”,并耐心等待宝宝主动搭下一块积木,如果宝宝搭了,则妈妈迅速强化给予鼓励。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轮流搭积木。


简单假想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无娃娃假想

1、妈妈要先训练宝宝“明白简单物品的正确使用功能”,然后设计一个连续操作的过程,比如在锅里炒菜——菜熟了——用勺子盛到碗里;拿起毛巾——假装洗脸——假装擦脸;假装烧水——水开了——水倒到杯子里——假装拿起杯子喝水。

2、训练时妈妈加入假想游戏的元素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玩卡片认知时,当做苹果模型或卡片的认知时,妈妈可以说“来,吃一口苹果”,然后把模型或卡片放在嘴边,然后假装咀嚼出声音,再把模型或卡片放在宝宝嘴边,说“你也吃一口吧”,让宝宝模仿自己假装吃苹果。


课程二:有娃娃假想

1、妈妈提前准备好娃娃、巧虎或毛绒玩具,准备一些简单餐具,如塑料碗、小碟子、小杯子,以及毛巾被、小盒子等物品。

2、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坐在舒服的地方,妈妈把娃娃拿出来,给自己和宝宝各一个,同时把娃娃放在小盒子里,把毛巾被盖到娃娃身上,并辅助宝宝也模仿着做。妈妈还可以鼓励宝宝给娃娃喂食、喝牛奶等动作,如果宝宝可以完成,则妈妈给予强化刺激。(宝宝能力较强的)妈妈还可以鼓励宝宝给娃娃洗脸、梳头、玩玩具,可以让宝宝感觉好像是妈妈在照顾他自己一样。

3、早期的假想游戏时间要短,内容简单明确,语言精练。妈妈可以准备个简单的剧本,让宝宝按照设计的内容完成游戏,比如“喝牛奶,讲故事,睡觉”,确保宝宝容易理解活动内容。


参与由大人带领的简单集体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藏猫猫

1、妈妈需要一名辅助者:爸爸。爸爸提前躲进房间的一个角落里,用轻的被子或布帘盖住身体,同时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听到。妈妈站在宝宝的身后,轻轻辅助宝宝的身体,同时妈妈发指令“爸爸在哪里呢?爸爸在哪里呢?”辅助宝宝去四处寻找爸爸。

2、宝宝(通过辅助)找到爸爸并掀开帘子,爸爸和妈妈要同时夸张的喊:爸爸在这里呢,表情丰富快乐,(如宝宝喜欢也可拥抱宝宝)给予强化。如宝宝能力较强,可以轮流寻找,妈妈辅助宝宝藏起来,让爸爸需找宝宝,帮助宝宝明白寻找的含义并建立与人互动的关系。

3、爸爸不要藏在太隐蔽的位置,避免宝宝无法找到或被惊吓。如宝宝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妈妈还可以提醒宝宝“啊,爸爸的脚露出来”“或把脑袋藏在被子里”,提高游戏的乐趣和宝宝的理解能力。

课程二:老狼老狼几点了

1、慢慢泛化为其他游戏,妈妈要注意利用游戏规则的简单变化,顺利改变游戏的形态和内容。比如玩藏猫猫游戏时,如果宝宝理解了“妈妈对着墙大声数到10后就来抓自己”,同时理解追逐游戏的规则,妈妈就可以把追逐游戏和藏猫猫游戏变为“老狼老狼几点了”。

2、“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规则是,妈妈扮演老狼,对着墙;宝宝和爸爸不停的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妈妈依次回答“一点了,两点了...九点了”,当妈妈回答到“十点了”时就会翻身过来抓,如果抓到谁谁就输了,给予一些惩罚,比如(轻轻)刮鼻子、打屁股之类的。


课程三:搭积木

如果宝宝有搭积木的能力,妈妈准备好积木,和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两个人手里各分得几块积木。妈妈先把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和宝宝交替着往上堆积木,如果宝宝一直不停的往上堆,则妈妈要制止住宝宝,说“现在轮到妈妈了”。妈妈搭完积木后,再对宝宝说“该你了”,并耐心等待宝宝主动搭下一块积木,如果宝宝搭了,则妈妈迅速强化给予鼓励。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轮流搭积木。


课程四:追逐游戏

1.妈妈可以选择和宝宝玩简单的追逐游戏,开始先让宝宝追妈妈,妈妈喊“快来追我啊”,然后假装不能让宝宝追上,在等了几秒后,妈妈放慢脚步让宝宝追上来,宝宝一旦追上就举个高高或者拥抱宝宝,或者给宝宝一个小饼干,让宝宝感觉到追逐游戏的乐趣。

2、宝宝在这个阶段是不能理解胜负的概念的,所以让宝宝理解“跑不要被追到”是件很难的事,只适合于能力非常强的宝宝。

3、如果要练习,妈妈可以邀请爸爸一起玩这个游戏,开始时就在屋子里,让爸爸和宝宝一起跑,妈妈不停的喊“跑、跑、跑”,几秒钟后,妈妈假装抓住爸爸,然后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宝宝赢了”,迅速给宝宝一块饼干,再重新开始游戏。

4、开始可以先多抓几次爸爸,让宝宝每次都可以获得奖励,然后抓住一次宝宝,给爸爸一块饼干而宝宝没有,让宝宝开始明白被抓没有饼干,以此类推。

5、妈妈要耐心等待宝宝注视自己的机会,并慢慢的加上“预备—开始”的口令。妈妈可以加一些话,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游戏乐趣,如“跑向厨房”或“快跑去追爸爸”。


扮演生活中常见角色


ALSO生活场景教学

提示:职业是一个抽象名词,要在宝宝学会类别名词之后再教授,同样假想职业游戏也是个很复杂的游戏,多适用于高功能宝宝;妈妈没必要追求难度而忽视宝宝的理解能力,要确保宝宝在理解了职业和职业的功能、特征后再安排此项训练内容。

课程一:职业指认

1、妈妈准备好“消防员、警察、快递、教师、医生”等职业的特征卡片,与宝宝面对面最好,在获取宝宝的注意后,提要求“指一指警察”,同时(辅助)宝宝用手指指向警察的卡片。


课程二:职业特征表述

1、妈妈拿出警察的卡片,问宝宝“这是谁啊?”辅助宝宝说出“警察”。

2、如果宝宝的能力很强,妈妈可以描述卡片里的场景,并在描述的过程中问宝宝“警察在哪里啊?”“警察在做什么啊?”如果宝宝可以简单回答,则妈妈迅速给予强化奖励。


课程三:角色扮演

1、妈妈和宝宝可以玩职业的假想游戏,妈妈准备这些职业的特征物品:如医生/护士——听诊器——口罩;警察——手枪——大盖帽;老师——黑板——书本等;并模仿卡片里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用听诊器听宝宝和妈妈的肚子,或用黑板写东西讲课等。

2、认知的职业包括:消防员、警察、快递、教师、医生、护士、清洁工、司机、服务员等;

3、职业特征包括:

(1)医生:在医院,听诊器听诊,打针

(2)巡警:在派出所,坐巡逻车,抓小偷

(3)消防员:坐消防车,灭火,穿红色的衣服,带着头盔

(4)护士:在医院,打针,带着白色的帽子

(5)飞行员:开飞机

(6)邮递员:送信,骑摩托车

(7)圣诞老人:有白色胡子,坐着雪橇,在圣诞节发礼物

(8)猎人:猎枪、打猎、躲避大型动物、抓兔子

(9)司机:开着小汽车、到不同的地点去、开车接人


课程四:拟人化模仿

1、普通儿童在两岁左右就会出现特有的拟人化思维,认为物质、植物、动物与人一样具有思想,也就是泛灵论。但我们的宝宝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对于能力较强的宝宝,妈妈可以充分的培养他的想象力,如让宝宝想象成一棵大树,渴了需要妈妈浇水,和小鸟说话,妈妈可以让宝宝伸开双臂,想象自己的手就是树的枝干;同理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通过假想游戏提升宝宝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玩复杂的假想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假想生活场景

1、妈妈提前准备好娃娃、巧虎或毛绒玩具,准备一些简单餐具,如塑料碗、小碟子、小杯子,以及毛巾被、小盒子等物品。

2、妈妈把一个娃娃放在自己手中,用这个娃娃和宝宝做互动,让宝宝给娃娃搔痒,并假装出娃娃的声音与宝宝进行对话,鼓励宝宝与娃娃做简单的问答。

3、妈妈可以多用“我饿了”、“我开心”之类表达情感和身体感受的词汇,帮助宝宝理解,并尽可能让宝宝根据娃娃的语言做出反应,如给娃娃挠痒痒或喂水、喂饭;

4、尽可能的让宝宝注视到娃娃的脸而不是妈妈的脸,初期游戏时间不要太久,在宝宝对游戏感到兴趣之后逐步增加宝宝的游戏时间。


课程二:社交场景

1、妈妈和宝宝玩假扮游戏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脚本,把安慰和帮助别人代入生活场景中,比如妈妈手持一个小布娃娃,宝宝手持一个大布娃娃,妈妈的小娃娃假装摔倒了,让宝宝的大娃娃过去扶起来,并问“没事吧”,妈妈可以再辅助宝宝观察对方是否有受伤,然后安慰小娃娃“不要哭了”。如果宝宝的能力较高,妈妈可以加进去一些复杂的场景,如带着小娃娃去找妈妈,或者给小娃娃贴创可贴。

2、妈妈可以帮很多需要帮忙的生活场景都做成绘本或假想游戏脚本,让宝宝练习:

妈妈提了很多东西—宝宝问“累不累”—宝宝帮忙提东西;

妈妈生病——宝宝问“难受么”——宝宝帮忙喂妈妈吃药;

小朋友没有玩具——宝宝问“要玩么”——分享玩具;

宝宝过生日——全家人和宝宝一起切蛋糕吹蜡烛-大家都很开心。


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滚球游戏

1、妈妈准备好球、玩具小汽车、饼干等,妈妈拿出球对宝宝说:“喂,该你啦!”,然后把球滚过来,鼓励宝宝把球滚过去。如宝宝不能独立完成,需在宝宝身后安排一个辅助者,帮助宝宝把球滚过来。球被推到妈妈那里后,妈妈要语调夸张的说:“滚过来了。”

2、在共同玩一件玩具时,要让宝宝知道互相交换和共同享用,当宝宝专注的玩玩具时,妈妈可以在身边充分的起到配合者的角色,比如帮宝宝递玩具,建立与宝宝的配合关系。


课程二:顺序搭积木

1、如果宝宝有搭积木的能力,妈妈准备好积木,和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两个人手里各分得几块积木。

2、妈妈先把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和宝宝交替着往上堆积木,如果宝宝一直不停的往上堆,则妈妈要制止住宝宝,说“现在轮到妈妈了”。

3、妈妈搭完积木后,再对宝宝说“该你了”,并耐心等待宝宝主动搭下一块积木,如果宝宝搭了,则妈妈迅速强化给予鼓励。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轮流搭积木。


课程三:雪花片传递

1、妈妈准备多个雪花片、四个纸杯、两个桶,邀请宝宝、爸爸和奶奶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四个人按“妈妈、宝宝、爸爸和奶奶”的顺序排成一条直线,站好,妈妈先把雪花片都装入一个桶中,自己拿好,另一个空桶交给排在最后的奶奶。

2、游戏开始,妈妈抓起一个雪花片,放到纸杯里,然后把雪花片倒入到宝宝的纸杯里;(辅助)宝宝把雪花片倒入爸爸的杯子里,爸爸再按照相同的方法传递给奶奶,奶奶接过雪花片后倒入空桶中。传递完一个雪花片后,再传递第二个。

3、五分钟以后游戏结束,妈妈和宝宝、爸爸、奶奶围坐在一起,妈妈下指令“数一数传了多少个雪花片”,然后每举起一个雪花片,让大家数,如果数对就把雪花片放在另一个桶里(爸爸和奶奶可以先示范,妈妈举起第一个雪花片,爸爸喊“1”,妈妈再举起一个雪花片,奶奶喊”2“,举起第三个时,爸爸可以辅助宝宝仿说“3”,依次类推,再逐步撤销辅助,让宝宝自己可以完成点数)。


跟几名同伴进行比较复杂的合作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提示:社交障碍是宝宝的核心问题,妈妈和宝宝不要以为把宝宝放在孩子堆里宝宝就能自然的获得社交和游戏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先和妈妈、爸爸学会如何进行复杂的游戏互动,再换成同龄人的环境中进行融合。

课程一:宝宝藏妈妈找

1、简单合作游戏的藏猫猫是妈妈藏宝宝找,现在要教宝宝学会藏起来让妈妈找。

2、妈妈准备一个小玩具和一条毛巾,放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妈妈下指令“藏在毛巾里”,并迅速辅助宝宝把玩具放在毛巾下面,完整的覆盖住不要露出来。藏好后,妈妈要语气夸张惊讶的说“咦,小玩具不见了”。

3、宝宝可以完成后,妈妈再把玩具交给宝宝,下指令“藏在身后”,辅助宝宝把玩具放在他的身后,藏好后,妈妈要语气夸张惊讶的说“咦,小玩具不见了”,帮助宝宝理解“藏”是把物品放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

4、当妈妈可以下指令“藏”的时候,宝宝可以主动把物品放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了,妈妈就可以邀请爸爸一起参与藏猫猫的游戏。妈妈先下指令并辅助宝宝把自己“藏起来”,然后让爸爸找,开始时可以让爸爸假装找不到宝宝,这样爸爸离开以后妈妈就兴奋强烈的说“宝宝赢了”,并给宝宝小零食做奖励,帮助宝宝理解“藏起来不被找到”可以“赢”的游戏规则。


课程二:搭多块积木成型

1、简单合作游戏的搭积木是让宝宝和妈妈轮流搭积木,当宝宝有这个能力后,妈妈可以鼓励宝宝轮流把积木搭成一定的形状,提升宝宝的假想和象征性游戏能力。

2、妈妈可以先和宝宝选择搭一些具体的事物,可以拍照片让宝宝仿搭,如房子、宫殿、沙发图案等,当宝宝可以很好的完成以后,妈妈再过渡到一些抽象的物品,如小猫、小狗、老鹰等。

3、在游戏过程中,妈妈要尽可能的用描述性语言,比如:“哇,你搭了个红色的房子,我要在前面摆两根柱子”;并控制提问的次数,不要频繁的问宝宝“你在搭什么呢”、“看,这是什么”。


课程三:宝宝跑妈妈追

1、宝宝在这个阶段是不能理解胜负的概念的,所以要让宝宝理解“跑不要被追到”是“赢了”。

2、如果要练习,妈妈可以邀请爸爸一起玩这个游戏,开始时就在屋子里,让爸爸和宝宝一起跑,妈妈发指令喊“跑、跑、跑”,几秒钟后,妈妈假装抓住爸爸,然后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宝宝赢了”,迅速给宝宝一块饼干,再重新开始游戏。

3、开始可以先多抓几次爸爸,让宝宝每次都可以获得奖励,然后抓住一次宝宝,给爸爸一块饼干而宝宝没有,让宝宝开始明白被抓没有饼干,以此类推。

4、妈妈要耐心等待宝宝注视自己的机会,并慢慢的加上“预备—开始”的口令。妈妈可以加一些话,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游戏乐趣,如“跑向厨房”或“快跑去追爸爸”。一块饼干而宝宝没有,让宝宝开始明白被抓没有饼干,以此类推。

5、妈妈要耐心等待宝宝注视自己的机会,并慢慢的加上“预备—开始”的口令。妈妈可以加一些话,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游戏乐趣,如“跑向厨房”或“快跑去追爸爸”。


课程四:老狼老狼几点了

1、一个游戏熟练以后,可以慢慢泛化为其他游戏,妈妈要注意利用游戏规则的简单变化,顺利改变游戏的形态和内容。比如玩藏猫猫游戏时,如果宝宝理解了“妈妈对着墙大声数到10后就来抓自己”,同时理解追逐游戏的规则,妈妈就可以把追逐游戏和藏猫猫游戏变为“老狼老狼几点了”。

2、“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规则是,妈妈扮演老狼,对着墙;宝宝和爸爸不停的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妈妈依次回答“一点了,两点了...九点了”,当妈妈回答到“十点了”时就会翻身过来抓,如果抓到谁谁就输了,给予一些惩罚,比如(轻轻)刮鼻子、打屁股之类的。


在竞赛游戏中懂得胜负的概念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理解游戏规则

1、妈妈提前准备好宝宝喜欢的小零食,和爸爸、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视线保持平齐。妈妈说“1、2、3,开始”后,三个人一起抢,抢到的人可以吃到小零食。

2、一开始宝宝可能不理解游戏规则,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先急着抢零食,妈妈可以先发指令让宝宝把零食拿起来,然后奖励宝宝吃到。做了几次之后,然后爸爸出场做“恶人”——在宝宝前抢到零食。这样逐渐把游戏规则变为妈妈喊“开始”以后大家抢零食,赢的人可以吃到。

3、逐步把零食换成中性物,如积木,变成抢到的人可以获取奖励,让宝宝逐渐理解游戏规则。


课程二:理解输赢

1、如果宝宝理解了游戏规则,可以很好的游戏,则妈妈可以增加提问环节。当宝宝拿到积木的时候,妈妈问宝宝“谁拿了积木啊”,(辅助)宝宝正确回答自己的名字后给宝宝小零食强化。如果爸爸抢到积木也可以发问,并引导宝宝回答“爸爸拿了”。

2、如果宝宝可以很好的回答谁拿了积木,则宝宝再抢到积木以后,就可以导入“赢”的概念。当宝宝抢到积木时,妈妈问“谁拿了积木”,宝宝回答“我(或宝宝的名字)拿了积木”,然后妈妈继续问“谁赢了”,(辅助)宝宝回答“我(或宝宝的名字)赢了”。


课程三:表达输赢

1、当宝宝可以很好的理解赢了的概念后,妈妈可以不再问谁拿了积木,而直接问宝宝谁赢了,帮助宝宝建立“先抢到=赢=获得奖励”这样一个对等关系的概念。

2、当确定宝宝理解赢后,爸爸、妈妈可以再每次抢到积木时,开心兴奋的说“我赢了”,并引导宝宝抢到积木后也做出开心的表情;并在输的时候垂头丧气的说“输啦”,帮助宝宝了解输的概念。

3、妈妈和爸爸可以在日常追逐游戏和老鹰追小鸡等游戏中安排“赢了”、“输了”的内容,帮助宝宝理解游戏的胜负概念。


玩有剧本的假想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职业指认

1、妈妈准备好“消防员、警察、快递、教师、医生”等职业的特征卡片,与宝宝面对面最好,在获取宝宝的注意后,提要求“指一指警察”,同时(辅助)宝宝用手指指向警察的卡片。


课程二:特征表述

1、妈妈拿出警察的卡片,问宝宝“这是谁啊?”辅助宝宝说出“警察”。

2、如果宝宝的能力很强,妈妈可以描述卡片里的场景,并在描述的过程中问宝宝“警察在哪里啊?”“警察在做什么啊?”如果宝宝可以简单回答,则妈妈迅速给予强化奖励。


课程三:角色扮演

1、妈妈和宝宝可以玩职业的假想游戏,妈妈准备这些职业的特征物品:如医生/护士——听诊器——口罩;警察——手枪——大盖帽;老师——黑板——书本等;并模仿卡片里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用听诊器听宝宝和妈妈的肚子,或用黑板写东西讲课等。

2、认知的职业包括:消防员、警察、快递、教师、医生、护士、清洁工、司机、服务员等;角色扮演也包括:植物、动物、生活物品等。

3、职业特征包括:

(1)医生:在医院,听诊器听诊,打针

(2)巡警:在派出所,坐巡逻车,抓小偷

(3)消防员:坐消防车,灭火,穿红色的衣服,带着头盔

(4)护士:在医院,打针,带着白色的帽子

(5)飞行员:开飞机

(6)邮递员:送信,骑摩托车

(7)圣诞老人:有白色胡子,坐着雪橇,在圣诞节发礼物


课程四:剧本

1、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假装的“猎熊游戏”,把一个大的玩具熊(其他猛兽也可以,改个名)放到房间的某个地方,然后去寻找它,妈妈和宝宝要轻轻的踮着脚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好像在搜寻一只真熊,生怕惊动了它。让宝宝用视线四处搜寻,看看是有能发现那只熊,当他们能最终发现熊的时候,妈妈要和宝宝赶紧跑开,藏起来,生怕熊惊动了扑过来。妈妈可以先提前做一个关于猎人的绘本,让宝宝了解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游戏。


按照游戏规则参与竞赛游戏并且接受胜负结果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按照游戏规则参与竞赛游戏

1、妈妈提前准备好积木,和爸爸、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旁,视线保持平齐,妈妈说“1、2、3,开始”后,三个人一起抢积木,抢到的人可以奖励小零食。一开始宝宝可能不理解游戏规则,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先急着抢积木,妈妈可以先发指令让宝宝把积木拿起来,然后奖励宝宝零食。做了几次之后,然后爸爸出场做“恶人”——抢到积木获得妈妈的零食奖励。这样逐渐把游戏规则变为妈妈喊“开始”以后大家抢积木,赢的人可以获得零食。

2、如果宝宝理解了游戏规则,可以很好的游戏,则妈妈可以增加提问环节。当宝宝拿到积木的时候,妈妈问宝宝“谁拿了积木啊”,(辅助)宝宝正确回答自己的名字后给宝宝小零食强化。如果爸爸抢到积木也可以发问,并引导宝宝回答“爸爸拿了”。

3、如果宝宝可以很好的回答谁拿了积木,则宝宝再抢到积木以后,就可以导入“赢”的概念。当宝宝抢到积木时,妈妈问“谁拿了积木”,宝宝回答“我(或宝宝的名字)拿了积木”,然后妈妈继续问“谁赢了”,(辅助)宝宝回答“我(或宝宝的名字)赢了”。

4、当宝宝可以很好的理解赢了的概念后,妈妈可以不再问谁拿了积木,而直接问宝宝谁赢了,帮助宝宝建立“先抢到=赢=获得奖励”这样一个对等关系的概念。

5、当确定宝宝理解赢后,爸爸、妈妈可以再每次抢到积木时,开心兴奋的说“我赢了”,并引导宝宝抢到积木后也做出开心的表情;并在输的时候垂头丧气的说“输啦”,帮助宝宝了解输的概念。

6、妈妈和爸爸可以在日常追逐游戏和老鹰追小鸡等游戏中安排“赢了”、“输了”的内容,帮助宝宝理解游戏的胜负概念。


课程二:坦然接受胜负结果

对于一些高功能宝宝来说,如果非常在乎输赢,输了以后喜欢哭闹(输了以后哭闹也是希望得到“赢”的结果),则:

1、妈妈可以提前打预防针,比赛开始时妈妈说“比赛有输赢,妈妈保证输了不哭,宝宝输了也不哭好不好”,然后妈妈可以先输一局,输了以后妈妈对宝宝说“输了不哭”,这样一旦宝宝输了没有哭闹,妈妈就迅速强化奖励,鼓励他坚持下去。

2、比赛过程中,让宝宝学会控制情绪,放松并做深呼吸。

3、妈妈可以做一些绘本,或带宝宝玩不同类型的输赢游戏,告诉宝宝输赢是很正常的事情,赢了要开心,输了要大度。

4、让宝宝逐步进步,从“输了不哭”到“祝贺别人”再到“夸奖别人玩的好的地方”。


独自跟同伴玩比较复杂的桌面游戏


ALSO生活场景教学

课程一:飞行棋(骰子游戏)

1、如果宝宝有点数能力,能够认读数字,妈妈可以和宝宝玩骰子游戏。妈妈可以先制作一个路径表格,有起点,有终点,每个表格表示走一步;妈妈准备两个颜色不同的小人放在起点(一高一矮更好),并在终点摆放一些宝宝喜欢的小玩具或者小零食。

2、妈妈要让宝宝理解骰子的意义,先认读骰子每一面的数字,而后妈妈可以随便扔骰子,每扔出一面数字让宝宝正确的读出。再要求宝宝自己扔骰子(随手扔的动作需要在运动课里练习),继续读出骰子上的数字。

3、如果宝宝能很好的读出数字,妈妈可以教宝宝“扔几点走几格”,可以先让宝宝自己走完几遍表格,扔几点往前走几步,如果走到终点就给宝宝零食强化奖励,而后再从起点重新开始练习。

4、到了这一步,妈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当宝宝扔完第一个骰子并前进之后,妈妈要制止住宝宝,说“现在轮到妈妈了”。妈妈扔完骰子前进后,再对宝宝说“该你了”,并耐心等待宝宝扔骰子前进,如果宝宝做了,妈妈要迅速强化赞美宝宝。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走到终点,刚开始宝宝没有胜负的概念时,走到终点可以都有零食吃,强化结果。当宝宝有了胜负的概念后,妈妈可以把游戏规则设为“赢了才有零食吃”。

提示:如果宝宝的能力很强,妈妈可以增加一些游戏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教认知(如“前进”—“后退”五步、“停留”1-2回合(可以设定虚拟场景,如“闯红灯”)、返回到数字20(可以设定虚拟场景,如“警察局”)、前进十步(可以设定虚拟场景,如“坐出租车”)、走到某一步完成惩罚或奖励任务(做运动或吃零食)。但在玩的过程中要控制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在快乐中学习。


课程二:跳格子(石头剪刀布游戏)

1、游戏规则和飞行棋类似,只是把桌面换成了地面场景,把骰子变换为石头剪刀布。妈妈提前准备好一些彩色的粉笔,在地面上画一些简单的格子,设置起点和终点。

2、妈妈要让宝宝理解石头剪刀布的意义,先认识石头、剪刀、布,并通过动作指令模仿辅助宝宝学会这三种动作手势(需要宝宝有一定的精细动作能力),每发出一个指令宝宝都能正确的伸出对应手势。再教宝宝“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布赢石头的逻辑”,但如果宝宝能力一般,不能理解输赢的概念,妈妈也可以略过石头剪子布的环节,直接向对方发指令。

3、关于跳格子的指令:

(1)如果宝宝认识多种复杂形状,妈妈可以把格子画成宝宝认识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梯形、星形、菱形等;

(2)如果宝宝认识多种颜色,妈妈也可以把格子涂成红、绿、蓝、黄等多种颜色,然后妈妈可以向宝宝发指令“跳到圆形的格子里”或是“跳到黄色的格子里”;如果宝宝的能力很好,妈妈也可以发指令“跳到蓝色的方型格子里”,让宝宝能够根据两种形容词找到目标格子;

(3)如果宝宝认识多种方位词,妈妈可以发指令“跳前面/后面的格子”、“跳左面/右面的格子”,或跳到“最前/最后的格子”。

(4)一旦宝宝正确完成了妈妈迅速给予强化奖励,让宝宝感觉到游戏的乐趣;

4、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向自己发指令,(辅助下)宝宝一旦发出指令,妈妈要开心的迅速完成,动作可以搞笑轻松,让宝宝体会到发指令妈妈服从的乐趣;

5、率先达到终点的人可以获得奖励,如果宝宝的胜负观念还不强,妈妈可以初期每次都让宝宝赢,并在到达终点后给予强化鼓励。然后偶尔让宝宝输一次,把获得奖励的人变成妈妈,再慢慢的让两个人轮流获得奖品,直到宝宝理解赢的概念。

提示:妈妈不要急于求成,教宝宝学会各种内容,每次玩飞行棋或跳格子,都应该目标明确:今天让宝宝学会一个目标,避免宝宝知识混淆,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业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