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认识的人之中有的人会出现肉里长一个包,或大或小,有的会移动,有的相对固定,有的时候一段时间就自己消散了。小时候一般遇见这种情况就会连续几天早晨起来用自己的唾液搽,很快就可以痊愈。 是什么病? 其实这种疾病现代叫做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在小儿较纤维瘤多见,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 肉瘤 为什么会长这种瘤? 中医认为,之所以会长这种瘤子,主要原因就是人体内有很多痰湿之气,当痰湿之气转移到人体的四肢肌肉时,就会凝结成有形之物,这种东西中医认为是人体皮里膜外之痰核。 这种有形之物因为已经成型,所以很难治愈,必须要用到一味药,那就是白芥子。 白芥子 白芥子如何治疗? 中国古代的本草书《本经疏证》认为“白芥之茎小者反中空,大者中实,仍系一类二种可同为用,中空者象痰之逼窄气道,中实者象痰之壅肿径隧。是故用以治内,其证必兼上气,用以治外,其证必兼肿痛,则凡痰在骨节及皮里膜外之候,必里有痰而外为肿痛已久而按之不空者,方与此宜,以是为其轸域可也”,有的本草甚至认为皮里膜外之痰非白芥子末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实胜于半夏、南星。主要原因就是白芥子药性平和,所以只要是身体无太多不适,又有脂肪瘤,则可以在补气行气的药方中加白芥子。 一般如何服用? 皮里膜外有痰,一般都是因为脾胃虚,痰湿重,所以治疗上首重调脾,祛湿,可以考虑使用医圣张仲景的一个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白芥子 组成:黄芪 20 桂枝10 白芍10 生姜20 大枣15 白芥子20 本方煮水,成600毫升,每次服用200毫升,每日三次。 如果是轻微的肿胀,则可以外敷,“善调五脏,亦熨散恶气,若肿毒乳癖痰核初起,研末用醋或水调傅甚效”,用醋调或者水调即可! 以上是马纯阳原创文章,有不当之处欢迎交流,图来自网络,侵删,转载请注明,更多古中医养生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dongshushuyu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