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 转载

 悠悠清莲 2017-04-17

 

人到中年

 

作者:王树浩 来源:《思维与智慧》 
 
 

 

  董桥说:中年是下午茶。想来茶泡了甚久,不饮可惜,喝了稍酽。我没品茶的习惯,倒是最爱白开水。泡了茶、续了姜、加了糖,总变不了生活底色。

  春光易逝,感觉并不包括少年。那么多的画面,清晰在目,堆堆叠叠,宛若满树繁花。母亲忙农活了,缠着祖母在浓荫下讲故事;寒冷冬夜,远远听见父亲的脚步声,接下来才是门环响;头一天上学前班,老师领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我怯怯地逃离;去夜校路上的点点灯盏,简直与天上的星星一唱一和……那样的日子,每一寸都像落花生般饱满,剥开一粒,鼓鼓囊囊的,镶嵌在岁月里。拔草、放羊、捕鸟、玩雪,件件事都有着化不开的快乐。

  两个单身的人,凑在一起,彼此便都有了婚姻。不敢冒然诠释爱情,儿子降临人间,时光开始加速度旋转。小学、初中、高中,不知不觉他长成十七岁青年。十七个春去春回,如指缝间的尘沙,挥洒而下。回首漫溯,依稀留存奔波身影。我用自己的方式,沿着莫名方向,撬动生活大山。这条路上,喜与悲、苦与乐、爱与恨,各得其半。风雨淘洗无知和懵懂,涤除困惑和肤浅,就这样浑浑噩噩走进了中年。

  说到中年,并非自诩年轻,就是有些不服气。好多事情才刚刚开始,怎么就老了?!对生活的挚爱,对未来的畅想,一如往昔。其间,是否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永恒?多次叮嘱自己,从头再来,却发现时下和昨天牵缠太深,生命大致束缚于惯性。明天呢?即便不是周而复始,却渐渐湮灭了萌生新意。那么认了吧!遥寄前尘似泡影,连绵往事如云烟,不妨活在今天,就在当下。

  越来越感觉愧对父母了,一刻也舍不得让他们远离身边。千百人里,第一眼便能认出父亲的背影,他在茫茫人海踟蹰。下班回家,第一声唤的便是“娘”,最担心院里没人答应。父母回老家歇伏,午夜梦回,陡然惊悚。周末推却万般琐碎,定要返乡看看。终于理解大姐了,数十里之遥,她连续两周来探望双亲,只因某个梦不太吉祥。

  越来越牵挂儿子了,尽管他已开启远去的征程。一墙之隔的校园,大风、夜雨、降温,最先想到他。是否在安睡?是否记得明天加衣裳?捎去的是衣食,捎不尽的是无边惦念。高中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不敢过多询问成绩。考得好,固然欣喜;考不好,则拼命安慰和分担。为人父母,必须尽到责任。唯独盼儿子有健全心智,成年能自立自足,多好是好呢?于是,将关注成绩的心思藏在心底,当作衡量其消磨光阴的标尺。

  越来越关心妻子了,一路走来,就是她和你相濡以沫。她的喜就是你的喜,她的悲就是你的悲,她的所有和你密不可分。这世界,无论结识多少人,家里的她是唯一的。常念及艰辛岁月,为了生计,我从山东小城深夜归来,妻兴冲冲一溜小跑去开门。因为她,开始惦记起她的亲人。间或催促,“该给大人打个电话了!”陌生电话寥寥,联系最多的还是这个人。大到“回家吃饭吗?”小到“记着买一棵白菜!”有她操持家务,日子便过得格外心安。

  越来越珍惜眼前岗位了,没撒豆成兵的本领,只好磨练踏实勤奋的能耐。少年时,对外面世界充满憧憬,而今,连憧憬两字都快遗忘了。曾那么向往首都、南京、厦门,那么留恋刻下青春痕迹的省城,朋友建议我远赴东莞,眼前却闪现村头的老槐树。久没联络的同学询问:“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旋即作答:“理想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多少梦想禁不起时光敲打,唯有繁杂纷扰中,默然品咂平淡滋味。

  越来越念旧了,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听曲经典老歌,韵味非常;看场老电影,岁月流金;读本旧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新星都太年轻了,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深沉或刁蛮或桀骜,均有些太过可笑。慢慢迷上京戏了,《汉宫秋》《长生殿》《救风尘》,几多缠绵情致,比老歌更顿挫悠扬。品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原不晓得行板为何物,由晨跑改作散步,方明了系指优雅舒缓。我生有尽,而知无涯,急什么?!

  感谢生活,催容颜渐老。岁月流转,不变的是静观世界,与少年毫无差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似乎多了几分别样情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