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开迷雾看秦桧(三)

 墨香笙樵 2017-04-17
拨开迷雾看秦桧(三)
 

李钟琴

 

三,赵构为何一意主和?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七年年底,十一年间,赵构不厌其烦地遣使求和,共遣使赴金十三次,亦可见赵构求和之心的真诚与急迫。

赵构一意求和的原因大约有三。

一是出于南宋国力的弱小和对金人军事力量的恐惧。绍兴五年,权户部侍郎王俣在上疏中说:“兵革未息,屯戌方兴,大计所入,充军须者十居八九,此国用之所以常乏。”(《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六》)国用严重不足,兵费又开销过大,这使南宋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每次金人南侵,南宋小政府立即呈分崩离析的局面。赵构认为,即使在韩世忠、岳飞等人的努力下使战局有所改观,也难以改变金强宋弱的大势。

二是希望与金人和谈,使金人承认自己的政权,不将父兄放回。他重用秦桧,只是想利用秦桧的特殊身份,以达到苟安东南半壁江山的目的。只要金人承认其政权,只要金人不将其父兄放还,哪怕是做金人的儿皇帝,赵构也认了。在向金人投降一事上,赵构与秦桧一拍即合。如果赵鼎等主战派大臣仍在相位,无疑能对赵构的投降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抵制,这是赵构所不能容许的。所以,赵构要想顺利与金人议和,必须让秦桧担任宰相,以主持与金议和事宜。

三是赵构感于诸大将专横难制,害怕他们尾大不掉。宋朝自立国之日起,就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武将防范备至。赵构是不能容忍“韩家军”、“岳家军”、“张家军”长期存在下去的,只有与金实现和平之后,赵构才能放心地收回诸将兵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