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学校会“消失”,可能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因为……

 linbnuhhu 2017-04-17



一场遍扫各行各业的升级浪潮正在悄然来临,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在升级浪潮中沉沦?还是在时代挑战中全面进发?

4月16日-17日,由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主办、「校长会」支持的“与大师面对面”高端对话活动在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举行。围绕系统思维和未来教育,现场的专家、校长和师生与世界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彼得·圣吉进行了深入讨论。

 

以下为与彼得·圣吉的对谈内容:

碎片化世界为何系统性尤为重要?


我想首先我们可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这种分裂式、割裂式的在现今的社会是可行的,它是一个现实,是存在的。我之前提到三个层次的系统,本身身心的系统、社交的以及更大的生态社会系统,我刚刚分享的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非常明白,所以这里面的关键不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更多的是我们遗忘了,所以我觉得也许第一步就是我们要去记住它。


我把它称之为系统变革的反讽,就是说当我们说到系统变革的时候,其实我们指的是一个非常个人层面的东西,它既是在外的,又是在内的。因为不仅是在系统或者是在现实当中,这些事情都在发生。而且我们把这些发生内化了,把它内化为我们内在的一种信念,所以当我们内化了这样一些模式之后,实际上我们就很容易被很多其他的要素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自己也成为一个分裂的个人。



学校可以运用哪些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孩子们是天然的系统思考者,因为我们是在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一种系统,他们在操场上玩,他们跟其他的孩子无时无刻的不在互动,同时如果他们去自然界玩的时候,他们也是跟自然生态系统有非常直观的体感。


现在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现在这种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学校,我们不去关注这些层面,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这种学校无论它在意图上还是结构的设计,还是各个方面的运营,它都没有去考虑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系统能力,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一些更为古老的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西方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的出发点是强调个人的学习,所以他们忽略了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集体场域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孩子们一起来诵读经典的时候,你马上就能明白其实他们是一种唱诵,南怀瑾老师就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个唱诵其实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也就是说当我们谈社会和谐的时候,不仅仅是存在于一个理念层面,而是当我们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在身体层面、情感层面很自然的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集体的、和谐的场域当中。


这个实际的体感对于这种社交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他意识到他与每个人之间的连接,他能够意识到他所做的事情能够连接到更大的集体,所以这样一种训练的确对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种系统认知是有帮助的。


另外,为什么西方对这个东西会不认同?因为西方的教育,我昨天也讲过,它更多强调的是头脑层面的。那种教育只是关乎于头脑层面,但是没有去关注我们身体层面,就是物理层面,也没有关注我们的情感层面,所以当西方的教育工作者看到经典诵读的时候,经典诵读背后的那种智慧和价值对他们来说是视而不见的,看不到的,但是孩子们对这个是有复杂的情感,他们很喜欢这个,因为这个好像是合唱一样,大家一起唱歌。关于孩子们当时诵读的时候是不是理解,可能理解那么一丁点,他们可能是6岁的理解,但是也没关系,他们可能30年后的有一天突然间就悟到了。


作为老师,挑战是什么呢?在于你如何设计一些活动,设计一些练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有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他可以去交流,同时他可以寻到一个大的系统,去看到这个大的系统。在过去二三十年当中有大量这样不同的练习活动被开发出来,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希望把刚才我说到的这些大量的好的联系和工具融入到中国,在中国我相信会有进一步的生发,因为它跟我们传统教育理念当中的很多精髓也是相贯通的。



 原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人民教育家研究院院长、校长会创始人 徐启建在华为谈“在时代整体升级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变革升级?”



学校作为一种集体学习的场所,是否会被取代?


我们所知道的从历史过来的这种西方式的学校,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会被取代的。

有些人在互联网大潮之后就说学校会消失,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都会在网上直接去听课,所以教学的内容、老师的讲课其实都可以在网上去获得。


但是学校在传授知识的信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其实很多时候学校可以做的更好,但是目前来说可能还是存在差距的,学校作为一个社交的场景,我觉得学校能做到,但是网络上做不到的,是这样一种社交场景的建立,是孩子们能和大人们在一起,能跟他们共同学习。


所以它是一个集体社交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个体,我个人觉得对于真正的学习,社交的层面非常重要。


另外我觉得对于真正的学习特别重要的是在于创造一个实在的结果。学校要创建一个什么环境呢?是因为在这个环境当中让每一个学习者、每一个学生能够在一起,他们想可以去共同达成一些成果,所以如果想要学校在未来真正有持续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去关注真正的学习。




创新一个促进教师系统思考的专业社群有哪些方式?


我觉得背后它所包含的这种社群精神非常重要。


在社群当中人们是互相帮助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同时在社群里面其实大家是愿意去暴露自己的这种脆弱。我见证了很多老师他们经历了这样一种非常深的个人层面的转变,我觉得对于这个职业来说在转变当中有一个特别的难点,因为很多的老师有这样一种恐惧,这个恐惧是教他们一些他们不懂的东西,因为对于老师来说他们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教一个他们不懂的东西,他们是没有能力的。


因为老师花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在他自己的科目上有所建树有所专业,这当然非常重要,比如说我刚才分享的那个代数老师,他代数这个学科上肯定是非常有能力的,所以他也跟我提让我在台上讲课,我也会讲的很好,我每次给大家阅卷的时候我就开始生气了,我在课堂上教了怎么还不会,所以他意识到自己成长的瓶颈在于要去放下“在这个学科里我是最专业的”这样一个想法。



这个老师其实一开始也很享受这种教课的方式,但是他意识到学生被动的听讲对于学生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所以他把自己在这个学科领域上的专业能力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创新的课程设计、学习设计,所以他的角色从教师转化为设计师。


回到您刚刚提到的这一点,这种转化对个人来说真的很难,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他隔壁班的老师也在尝试做类似的事情,他们就可以互相支持。


另外一点我想提的,我觉得对于校长来说至关重要的。校长也有校长层面的社群,他们怎么样做角色的转换,为老师塑造这样一个创新的机会这样一个角色。当然我觉得这个很有挑战,因为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准备好了迈出这一步的,所以作为校长来说我们希望每个老师都准备好了,但是也得很有耐心,也许是从支持那些准备好了的老师开始



「校长会」根据现场对谈内容进行整理,有删减。



当别人还看不清未来的时候

我们已经有了实现教育梦想的计划

加入专业学校计划,我们一起创造教育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