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2017-04-17 | 阅:  转:  |  分享 
  
心理危机干预

西方国家一位颇有名所的企业家,正值中年,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却因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不能自拔。自杀前十几分钟,他还颇有风度,面带微笑地签署了两份文件。

欧洲一位青年作家,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近一年来埋首于文字之中,还给自己定下“四不”规矩,即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会客、不下楼,甚至连自己平时酷爱的音乐也极少涉及。他寂寞地徜徉于自我世界之中。然而,近半年来,他常说感到孤独难熬,甚至想自杀。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5000万抑郁症患者,且每年以11.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也呈日增之势,因心理危机而自杀者不乏其人。心理危机就像世纪末的幽灵一样正向现代人逼近。

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所出现的心理失衡。据专家介绍,确定有心理危机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出现较大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但尚未达到精神病程度,不符合任何精神病诊断;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困境。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危机。青年人一般会遇到恋爱和学业等方面的危机,中年人一般会遇到职务升降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危机,而老年人则会出现以精神和身体疾病为主的危机。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每个人的心灵都要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令人眼花缭乱。所有这些,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无尽的烦恼。那些天性脆弱,心理承受随能力较差的人,经不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刺激,从而产生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导致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

其实,当一个人心理失去平衡时,如果能寻找心理工程师诊治,让心理工程师帮助抹去生活的阴影,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或许苦闷的心情会变得开朗,压抑的情绪能得以释放,紧张状态会得以放松,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的人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越来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迫切需要。

能不能克服心理危机,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自信心。危机干预的关键在于进行“人格塑造”,帮助发生危机者恢复自信,改善心理缺陷,发挥个人潜能。心理学家解释说,危机有危险和机遇两种含义,如果它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家庭,并使人产生自杀或精神崩溃的可能,这种危机是危险的。但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性干预,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可以帮助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也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转折点。

热线咨询是危机干预的方式之一。电话咨询具有匿名和快捷两个特点,它可以使咨询者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通过心理工程师的客观分析和耐心劝导,从而有效地释放压力,解除危机。

危机干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投入。世界著名精神卫生专家呼吁,除了现有的专业危机干预之外,还应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网络,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主讲人:汪海燕二00三年四月



一、危机的概念、特征和类别

危机: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危机的特征:危险与机遇并存\复杂的症状\成长的机缘\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选择的必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危机的类别:发展性危机\情景性危机\存在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危机反应简而言之,危机分为认知、躯体、情感、行为表现和人际关系五方面反应。

危机通常给人带来焦虑、震惊、沮丧、担忧,有些会有悲伤、哀痛等反应。

时间限制: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无数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是六至八个星期时间。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以协助来访者度过难关。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危机干预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1)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

(2)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

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

2、恢复功能和平衡

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

危机干预的评估

危机是包罗万象的、连续的和动态进展的,通过对求助者的应付能力、所遭受的个人威胁以及是否失去能动性的评估了解其过去和现在的危机状况判断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要采取的行动类型。评估有助于我们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求助者情绪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确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付机制、支持系统或对求助者而言切实可行的其他资源确定求助者致死的水平(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方面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工作人员的客观判断)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危机的持续时间和目前求助者的情绪承受程度或应付能力)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求助者现在采取何种行动或选择能恢复到危机前的自主状态?求助者真正采纳的行动是什么?有哪些机构、社会团休、职业或个人能给予其支持?谁愿意关心和帮助求助者?在求助者康复过程中有哪些经济、社交、职业和个人方面的障碍或问题?)



三、危机干预六步法

1.定义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提供支持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倾听

倾听:以投情、真诚、尊重、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

包括: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

(一)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这是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行动行动: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资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包括: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制订计划\获得承诺

(四)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他或它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着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五)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六)得到承诺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

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四、自杀预防

自杀概念:自杀是个人有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分类:

按动机分类:利他型自杀\失意型自杀\自负型自杀

按性质分类:仿自杀\决意自杀

按自杀结果分类:企图自杀\未遂自杀\成功的自杀

按发展过程分类:冲动型自杀\理智型自杀

五、自杀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

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激烈\预测的天灾人祸\家庭纠纷\成长环境不良\压力过重

社会环境原因:经济变动\环境改变\季节\宗教

自杀原因分析(二)精神病理学原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个人心理的原因:性格扭曲\人际关系扭曲

六、自杀前的预兆

⒈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七、对自杀的错误认识

几种错误认识:

1.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2.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3.情绪好转后,自杀企图就没有了;4.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5.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不要谈论自杀;6.青少年自杀多为学习问题。

正确认识

(一)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三阶段:1.自杀意念形成阶段,2.内心生死矛盾冲突阶段,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

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谈论自杀也是自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80%的人自杀前向他人发过这类信号。

即使情绪好转,自杀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正确认识(二)一般人也会有自杀念头。椐国外的某调查资料,30%~50%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意念。我国周达生1990年的调查指出,大学生中有12%的人有过自杀意念。对有自杀危险的人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使其得到充分的宣泄和疏导。青少年自杀不仅仅是学习问题,父母感情、个人感情因素往往是他们自杀的重要原因。

八、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一)预防自杀的可能性:

1.想要自杀的学生,从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到实施自杀之间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2.自杀的学生中大多数人有想死和期待得到帮助的矛盾心情;3.想自杀的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在考虑到自己的死将给至爱亲朋带来极大痛苦和震惊时,心理压力特别沉重,会有一些可观察到的反常表现。

(二)预防自杀的措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宣传和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宣传)。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了解学生的自杀意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生命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三)自杀的自救

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会聆听也会倾诉)。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等)。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hainG.Ginott)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树立教育的信念,这样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3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