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好处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 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 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 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 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 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 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 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 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 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按摩穴位也非常熟悉。 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 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直按刮法先用热毛巾擦洗被刮痧部位,在后在那个部位再涂上相对应有关刮痧的介质,在用刮痧工具直接触碰患者的皮肤,反复的刮,直到皮层便表面上出现痧痕迹就可以了。 间接刮法在将要刮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的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那个不上面直接刮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能去保护好皮肤的,主要还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之类的。 撮痧法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挟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点揉法把刮板的平边,在患者身体部位进行大面积平行刮痧。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 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 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挑痧法用针刺听患者体表的部位,来治疗疾病。但是人们不可轻易在家尝试这种刮痧方式,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去做,否则自己的身体会有所伤害的。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 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放痧法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该法有难度,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 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重症急救。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附文:采耳视频教学 准备工具: 耳扒:俗称挖耳勺。用来刺激耳部轮廓和耳洞,清洁耳屎和耳垢等。 鸡毛棒:掏耳过程中,用来扫耳洞里的碎屑。通常是经常采耳或耳洞较大的人会用到,也可以用来旋转耳洞。 铗子:镊子的一种,但尖头较钝,以免伤到耳壁。用来将耳道内的耳垢、耳结等物夹出。 毛棒:让人在紧张和酥麻之后得到放松与享受。 耳起:用来撬动耳结,便于清除耳垢,一般用于长时间不进行采耳,耳垢积累较多的情况。 刮耳刀:用来刺激耳廓和刮耳毛。 棉花棒:处理油耳和完工后的消毒。 采耳技巧及方法 检查耳朵:化脓性中耳炎,耳朵病变,感染,病变,长异物或脂肪瘤,要医生处理的受伤及难取异物入耳可不采。 注意: 不宜随意用钥匙、发夹等挖耳,那样轻易刺破耳道,致使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假如不小心刺伤耳膜,可引发听力降到尤甚中耳炎。习惯用指甲挖耳的人,也会引发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致使传染。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来自: 过客bn2akq269w > 《人体保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