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

 墨香笙樵 2017-04-17

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


 

 

夜郎——被世人误解两千年的古国  
  

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zāng kē,今贵州省大部分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夜郎国的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 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
  

 

寻找“自大”的夜郎国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自大”,是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的成语。当年,位处蛮荒之地的夜郎国国王向汉朝使者发问:“汉孰与我大?”结果,他这句话让世人贻笑千年。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是今天,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他们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向知道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也多亏了“夜郎自大”这个贬义性的成语,使夜郎国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国留在了史册上,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
  

中华文化是由“多元”合为“一体”的。当汉文化在中原崛起之时,边疆也出现多种民族文化,“西南夷”中的夜郎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西南夷”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是西南民族文化的代表。
  

在《史记》的记载中,夜郎国有精兵10万,是生活在贵州一带、兴建起了城市的农耕民族。考古发掘也证实贵州当时确有较发达的农耕文化。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贵州威宁中水大河湾发现了碳化的稻谷堆积层,在贵州一些汉代墓葬中中也有稻谷遗存以及水田池塘模型和水稻田模型。在贵州赫章县的可乐地区,还发现了一大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土坑墓,葬式非常奇特,是把铜釜或铁釜套在死者的头上和脚上,或将釜置于死者的脚下,被称为“套头葬”。这样的葬式此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未发现,是神秘、古老的夜郎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饕餮纹无胡铜戈、青铜箭镞、一字格曲刃铜剑、铜柄铁剑、心形纹铜钺、蛇头茎首铜剑、牛头形铜带钩和鲵鱼形铜带钩,也显然都不是中原或巴蜀器物,应该是夜郎文化的遗存。
  

墓葬中出土的铜鼓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它是夜郎与其他南方民族共有的文化特征,就像中原以鼎为礼器一样。
  

在古代,铜鼓是南方民族普遍使用的乐器。它是由铜釜演变而来,起初是烹煮食物用的,后来成为乐器、祭器和礼器。铜鼓的形状如同烘篮,面平中空,腰部收缩,鼓壁很薄,有花纹,敲击时铿锵有声,铸造技术至今尚未完全揭秘。在贵州,出土了铜釜、釜改铜鼓,还有一件上面铸有“羽人竞渡”图案的铜鼓,由此可以清楚地看见由釜演变为鼓的发展脉络。在往后的历史中,贵州民间尚鼓之风世代相袭。
  

在威宁中水出土的陶器上,人们还发现上面留存了多种刻画符号。这很可能是文字的萌芽形态。夜郎文字当时正处萌动时期。贵州部分少数民族至今仍保存和使用着古老文字,如彝文和水书,究竟与这些刻画符号有无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一直以来,人们从未发现过夜郎国的蛛丝马迹。连记载于神话传说中的古蜀国都找到了曾经存在的证据,而记载于世纪中的夜郎国却“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摸不到头绪。有人甚至认为,夜郎国可能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空中楼阁,是道听图说的产物。现在,贵州一带的考古发现告诉世人,夜郎国是真实存在的。
  

夜郎是我国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即存在于西南地区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古夜郎的地域与今天的贵州并不完全重合,它包括贵州的大部分与滇东及桂西北,还可能曾包括湖南的一部分,贵州则是夜郎的腹心地带。西汉以前,夜郎国名几乎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楚襄王派将军庄跃讨伐夜郎王,夜郎战败投降。但《华阳国志》的这只言片语的记载少有人知,直到《史记》问世,人们才知道在西南边陲有一个夜郎国。
  

关于夜郎国的起源,《后汉书》记载了一个传说:
  

不知是哪一年,一天,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突然,一根三节长的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女子想把竹子推走,但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女子正要再推,忽然听到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她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善良的女子把婴儿养大成人。婴儿长大后,文才武略样样过人。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西南崛起,统一了各族,成为第一代夜郎国王,并以“竹”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个传说用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而且,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心——古夜郎国很可能流行对竹子的崇拜,以竹子为本民族的图腾。在贵州有一个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对于夜郎国的考古发掘,使一个奇怪现象出现在人们眼前。从发觉成果来看,夜郎国的国都好像到处都是,除了贵州的沅陵、广顺、茅口、安顺、镇宁、关岭、贞丰、桐梓、贵阳、石阡、黄平、铜仁以外,还有云南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这些地方都发现有相关文物,而且大多数地方的民间都有关于夜郎国的传说,证明该地曾是夜郎古都。有人因此认为,夜郎国时期战争频繁,疆域不断变动,其国都也不可能长久地固定于一地,应该是不断变迁,经常变化的。
  

夜郎国从何时开始存在,无从查证,只能根据现有的证据大致推断。而其灭亡的时间,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个小国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
  

 

夜郎古国的四重面纱
  

自从旅游业在中国兴起,文化旅游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夜郎国的人文价值开始逐渐被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争抢“夜郎”的归属权。那么,夜郎国究竟在哪呢?
  

为了寻找夜郎古国,考古人的足迹遍及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由于在史书中找不到更多的线索,他们希望通过考古发掘让夜郎古国重新复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满腔热情的考古学家们难以面对尴尬的现实:夜郎古国神秘的面纱刚刚揭开一角,探寻之路却已山重水复。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夜郎古国苦苦追寻的人们已经找到了夜郎国确实存在的证据,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人能见到夜郎的“庐山真面目”。时至今日,夜郎古国至少还存在四大谜:
  

第一个谜,是古夜郎的疆域和都城在哪里。作为一个国家,不论它是大是小,不论它存在过多久,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统治范围,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要确定其疆域,首先要确定其都城——也就是政治中心的所在。现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地方都认为自己的故乡是夜郎国的都城。这些说法都能引经据典,并非子虚乌有。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夜郎国都吗?以前一些学者提出的“夜郎国都在不断迁移”的说法真的正确吗?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此频繁地迁都。因为迁都毕竟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民力、物力、财力的重大事件。
  

第二个谜,就是谁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或者谁是夜郎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对于这个谜有四种答案。有人说夜郎国的统治民族或者人口最多的民族是苗族,有人说是彝族,有人说是布依族,还有人说是仡佬族。这四个民族都成立了民族学会,为获得本民族是夜郎古国的先民寻找有力证据求证,但还没有任何一个找到了能够一锤定影的证据。
  

第三个谜,是夜郎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是什么样的。夜郎国是末期阶段的原始社会,是早期阶段的奴隶制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还是早期的封建社会早期?如果能知道夜郎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对确定夜郎国的历史地位、追寻夜郎国的起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谜,是夜郎国究竟存在了多长时间。夜郎国灭亡的事件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但它建于何时,起源于何时,却没有记载。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夜郎国存在了300年左右。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获得统一认识,没有实际证据。
  

这四个谜虽然至今没有被解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贵州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就为解密夜郎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彝族默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志》中说,西南夷建立的政权有数十个,其中夜郎国是最大的。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就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自从可乐地区农民因农事活动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此在可乐地区进行发掘,共发掘古墓近 400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出土的石、陶、玉、青铜、铁、玛瑙等不同质地的农具、生活用品、战斗兵器、装饰品及农耕画像砖、乐工图画像砖等大量文物,充分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可乐,在彝文古籍中叫做“柯洛倮(luǒ)姆”,是“中央大城”的意思。这很可能意味着这里就是夜郎国的国都。“柯洛倮姆”在中原史书中记做“柯乐”,后来就演变成了“可乐”。现在,在可乐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当地人也说,彝族是最先进入可乐的人。如果可乐真的是夜郎国的国都,那么彝族人很可能就是当初的夜郎国人。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柯洛倮姆”齐名的,有成都的“勒姑倮姆”、重庆的“储奇倮姆”、昆明的“勒波倮姆”等等。根据这个线索推断,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各地的“倮姆”很可能就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城市。
  

夜郎国在可乐地区建造城市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众多同时代的城市遗址表明,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很可能曾携带家眷,率领兵卒,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这也许就是许多地方都被认为夜郎国都的原因。
  

结合史书记载以及考古发掘的成果来看,夜郎国主要分部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可乐“西南夷”墓群只能说明可乐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城市,非常繁荣。如果仅凭名字就说它是夜郎国的国都,理由还嫌不够充分。
  

夜郎国的四大谜题,并未真正解开,神秘的夜郎古国仍需要我们继续探寻。
  

 

活在彝族历史中的古夜郎
   

在古代中原王朝编纂的史书中,对少数民族以及其他附属国的记述历来非常简略,对夜郎国尤其如此。那些只言片语的记载,让人根本理不清夜郎国起源的头绪。
  

就在人们挖地三尺地搜寻时,有人突然在彝族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了线索。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记载,甚至比中原的更连贯,保存得更好。而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竟然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夜郎国的记述。
  

根据彝族的史料可知,夜郎之名是以国君夜郎的名字命名的,分为武米、洛举、撒骂、金竹4个历史时期。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夜郎时期,夜郎国只是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以夜郎为首,四周的小国建立起了联盟,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采默夜郎统治的联盟有5个成员国;多同夜郎统治的联盟有6个成员国;兴夜郎统治的联盟有10个成员国,其中有7个归其直接统治;苏阿纳夜郎统治的联盟有9个成员国;洛举夜郎统治的联盟有10个成员国;撒骂夜郎的盟国有6个,直接统治的邦国有4个;到金竹夜郎时,所统治的邦国达到了39个。
  

夜郎奴隶制联盟有浓厚的军事性。为了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各联盟国在夜郎国的指挥下作战;战事结束或夜郎国实力衰减时,一些盟国就可能脱离出去,各自为政。当时那里的战争非常频繁,其中有关夜郎的战争最多。
  

夜郎的最高统治集团由君、臣、师和匠组成。师有些像祭司,又有些像史官,负责讲解道理、规矩,记载历史事件和君的言行,君则按照规矩发号施令,臣和匠按君的命令行事。臣主要管理行政和领兵征战,匠则专管理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由此可见,夜郎有一整套严密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制度。
  

夜郎国人的民族归属,据彝族文献记载,有最早进入夜郎的撒数,以及僰部系、娄部系、濮部系、乜部系,后期还有老苗人。僰(bó)、娄、濮3大部系是后来彝族的主要先民。僰部系中的武部系,彝史文献称为前武部系;娄部系中有武、乍部系。前武部系融于武、乍部系,彝史文献称为后武部系。夜郎的统治民族就是后武部系,是现代彝族的主要先民之一。
  

中国西南的云、贵、川3省,在远古时期就有早期的原始人类活动。大概相当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初期,势力最为强大的部落酋长希慕返在西南出现了。希慕遮氏的统治历经14代,首领的权力传到了道慕仪的手上。道幕仪将子孙分封为武朵、武默、武博洛、武赤慕、武果勒、武色吞、武古驾、武德布、武陀尼等九部首领。九部首领中,有一些以武陀尼为首领组建了伯部,有一些以恒阿武为首领组建了仲部,还有一些以色麻举楷为首领组建了叔部,分为3部7国。
  

道慕仪的后人武洛撮做首领,又同时分封了11个部族为方国,与道慕仪时分封的诸侯国相融,称为前武祖,武洛撮号称武米即天君。武洛撮的后人笃慕俄做首领时,以沾益为中心,成为西南最大的君主国。他又分封了武、乍、陋、侯、布、默6个方国,其中武、乍两部与前武祖相融,称为后武祖。后武祖中的武、乍部落被分封于曲靖,史称夜郎。六祖产武乍,武乍产夜郎,这就是前武、后武与夜郎的缘由。
  

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首领因袭前武的称号,也自称武米即天君,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3个朝代,于后汉时在金竹夜郎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两千余年。
  

武米夜郎传承于前武祖时期的武米,因此称为武米夜郎。最著名的国王是夜郎、采默、多同、兴与苏阿纳。其中,夜郎正是夜郎国的开国君主。
  

武米夜郎包括采默、采默鲁里、鲁里娄里、朴娄阿武、阿武撮勾五个方国,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采默夜郎,他也是夜郎国的盟主。除了亲统五部方国外,他还统辖了周围的10个小方国。
  

多同夜郎起源于武国。武国当时分为九个部落,苏必姆君部就是其中之一。苏必姆的孙子多做首领时,以自己的名字为国名,是为多同夜郎。多同夜郎有5个方国和5个附属国,多同就是他们的盟主。
  

多同夜郎之后,兴部落强大起来,取代了多同夜郎,成为兴夜郎。兴夜郎拥有近30个方国和附属国,实力非常强大。
  

兴夜郎后期,西边的苏阿纳部落强盛起来,取代了兴夜郎的盟主地位,建立了苏阿纳夜郎。苏阿纳夜郎是武米夜郎的最后时期,苏阿纳是武米夜郎的最后一位君主。
  

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是为洛举夜郎。洛举夜郎曾经统治了10个方国。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就断了香火,来自于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
  

撒骂夜郎曾经非常强大,但频繁的战争消耗了这个王朝的实力,它统治下的句町部的幕帕汝舍磨部逐渐强大起来,首领金竹于是掌握了夜郎的军政大权,成为夜郎盟主,建立金竹夜郎。
  

金竹夜郎统治时期是夜郎国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期,也可能是夜郎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可惜的是,金竹夜郎的最后一代国王不明智地惹怒了汉王朝,引来了国破家亡的大祸。
  

 

夜郎王印与活人坟
   

在中国的考古学中,印玺绝对是一项重要内容。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印玺一直是权力的象征找到一枚古老的印玺,很可能就可以确定一个传说中的势力。
  

夜郎国的夜郎王印就是考古学者都在尽心竭力地寻找的印玺。
  

按《史记》的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大将王恢率军降服东越,之后派唐蒙劝告邻近的南越归附。他在那里吃到一种名为枸酱的美食。回到首都长安,唐蒙从巴蜀商人那里了解到,枸酱是巴蜀的特产,是经夜郎国的牂牁江运到南越的。巴蜀商人的解释提醒了唐蒙。他建议朝廷顺牂牁江出奇兵,制服南越。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中郎将,率精兵千人进入夜郎。唐蒙到夜郎后,赐给夜郎王多同许多宝贝,恩威并用,约定让汉朝在夜郎设置管辖机构。后来,南越开始对抗汉朝,被汉军消灭。夜郎王本来依赖南越,此时便立即入朝称臣,被汉朝正式封王,并与滇王同时得到汉朝赏赐的王印。
  

根据《史记》的记载看,夜郎国应该有一枚中原王朝赐予的印玺。但人们对史记的这个记载并不完全相信,因为夜郎国的印玺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
  

1956年冬天,云南考古人员在滇池东岸的晋宁石寨山进行考古发掘。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能出现一颗滇王印就好了,石寨山的名气一下子就会大起来。”这本是戏言,哪知道岂知几天后,人们果然清理出一枚金印,上面刻着四个典型的汉篆阴字——“滇王之印”金印完整无损,印背上雕刻着一条大蛇,两眼熠熠放光。学者们考证后认定,这就是汉武帝颁赐给滇王的金印。
  

滇王印的发现,证明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赐印给夜郎王与滇王”的事是真实可靠的。滇王印的发现,时古代滇国正式复活。那么,夜郎王印又在何处呢?
  

夜郎王印应该是每朝君王之间代代相传。夜郎灭亡前,这枚重要的印玺应该在夜郎王手中。公元前27年,汉朝太守陈立诱杀了夜郎王。夜郎王的岳父翁指、儿子邪务兴兵复仇。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率领的大军叛变了,拿着翁指的首级投降了汉朝。夜郎国从此灭亡,夜郎王印的下落便成了千古之谜。夜郎王是被杀的,他的夜郎王印很可能在之后被汉朝收回。如果是这样,要找到夜郎王印就成了极其困难的事。
  

但也有人认为,夜郎王是被陈立引诱出来杀掉的,很可能没有随身携带印玺。后来,翁指被叛军杀掉,但夜郎王的儿子邪务的下落却没有被记载。那么,这颗印就很可能被邪务继承,在兵败后被带走。
  

上述说法中,任何一种如果符合史实,就意味着夜郎王金印的下落将很难被找到。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就在夜郎王金印被找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的时候,夜郎王青铜印离奇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贵州镇宁的一位杨姓苗族老人称:他们这一支系的苗族是夜郎王的后裔,他手上有一枚夜郎王自制的大印!
  

老人手中的印是由青铜铸成的,印面方形,边长为5厘米有余,厚1.5厘米。印面阳刻图文,中央是一个似人非人的图案,3排文字环绕着这个图形排列,字体与汉字不同。老人称自己是夜郎王的第75代后裔,这枚青铜大印是祖祖辈辈秘密流传下来的,一代只传一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印在谁的手中保存。
  

专家已经确认,这枚青铜印确实是汉朝时期的重要文物。因为印是青铜制造,明显不是汉朝赐予的金印,很可能是夜郎王在获得朝廷赐印前自制的印玺。如果真是这样,这枚大印的价值并不亚于当年汉武帝赐予夜郎王的那枚仍未现身的大印。
  

那么,镇宁真的是夜郎王族最后栖息的土地吗?
  

在镇宁,有一个叫蒙正的村落。“蒙正”,在当地语言里是“遗留下来”的意思。这里的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祖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却只是山坡上一些残破的小石洞。这些小石洞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叫做“活人坟”。当地人说,那里不是埋葬死人的,而是埋葬活人的,他们的祖先就是当年埋在活人坟里的人,后来从坟里跑了出来,繁衍出现在的后代
  

据传说,古时这里发生了战乱,青壮年要应征去打仗。他们担心老弱病残和孩子无人照顾,死了也没人埋葬,于是就盖起了活人坟,将活着的亲人放进去,并在里边摆放了一些食物。活人坟里的人在吃光食物后,就要等待死亡的到来。
  

这些石洞完全由石板砌成,高约1米,宽约0.8米,长近3米,十分坚固。坟墓大体结构是一样的,在墓主人头顶部位,都留有一个高台,用于摆放食物。在靠外面一侧留有通气口,如果墓里面是男人,通气口就在左侧,如果是女人,通气口就在右侧。
  

如此奇特的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自己的亲人的?难道真的是年轻人都去打仗,所以提前安葬亲人吗?那么,年轻的妇女难道不能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吗?
  

有学者解释,活人坟与夜郎国有关。夜郎国被汉朝灭亡后,首领带着夜郎国的军队逃到一现在的蒙正村一带避难。
  

经过200多年的时间,这些夜郎国后裔使自己的部落又繁盛起来,逐渐发展壮大。、到大约公元100年的东汉末年,蜀国统治了包括蒙正在内的巴蜀以及贵州。当时,夜郎国遗留下来的后裔已经强盛。他们兴起复国的想法,发动了战争。结果,夜郎后裔大败,被蜀国俘虏了 2000多人。蜀国为防止夜郎人再次造反,命夜郎王族迁往汉中。
  

陕西汉中距离贵州镇宁县两千多里,道路崎岖,距离遥远。夜郎人中的老弱病残显然不可能在这样的迁徙中活下来。所以,族长让无法进行长途跋涉的人留了下来,决定让他们安息在蒙正,修建了活人坟。
  

也可能,所谓的活人坟是夜郎人想出来的计策。他们修了活人坟,留下气孔和食物,安排一部分人躲在里边掩人耳目,等蜀国军队撤军后再出来。活人坟中的一部分人躲藏了几天后,悄悄走了出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也就有了现在的蒙正村居民。
  

这个解释,也正好能说明为什么夜郎王青铜印会在杨姓老人的家族中以秘密的方式流传到今天。

 

夜郎大事记
    

“三皇五帝”时代初期,希慕返在西南建立政权。其后人武洛撮为王时,分封诸侯,夜郎国因此诞生。
    

夏朝时期,夜郎王朝兴起,首领称武米即天君。夜郎国从此经历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王朝。
    

战国时期,楚襄王派将军庄跃讨伐夜郎王,夜郎战败投降。
    

汉武帝时,汉武帝派人寻找大夏国,途经夜郎。夜郎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从此留下“夜郎自大”的成语。
    

汉成帝河平年间,夜郎王胁迫周边22个小国反叛汉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随之被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