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丹佛模式在家中这么用!

 jane0083 2017-04-18

编者按

很多家长都在问,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在家中操作使用呢?丹佛认为,早期指三岁前,三岁后要转为学龄前干预。而早期干预每周不少于25小时的结构化干预时间。让我们通过这位家长的学习笔记一起来来看看家长在家中使用早期干预丹佛模式的方式!

如何增强孩子对人的注意力?

一、善用玩具

一般自闭症孩子对物品或玩具很有兴趣,就可以通过这个来介入。大多数孩子也喜欢动作游戏,如嬉闹、跑步、唱歌跳舞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建立社交活动。这里是强调动机,让孩子主动参与。

二、面对面的互动、平行的玩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为活动的主体,尽量与孩子的视线在同一水平上,与孩子平行地互动。这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距离感,又能有效地将家长放在孩子注意力的中心。

三、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化

空间每个区域的功能要清楚。比如专门设定的玩具角,用于感统训练的海绵墙,以及孩子需要自己安静待着的时候可以进入的“安全屋”。家长要谨慎遵守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并且让孩子也明确。

四、社交舒适距离

每个孩子的社交舒适距离不一样。而且这个距离是时时调整的。有的孩子喜欢被亲密的有力地拥抱,有的孩子却只能接受被轻轻碰触。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意愿来调整互动的距离。

五、跟随孩子

面对面的,和孩子分享同一东西的注意力,一起玩游戏或互动,不打断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自己进入孩子的注意力焦点,并很积极的描述、评论孩子的行为。这个描述和评论,要像体育评论员一样的说。还有的技巧,是帮助孩子完成动作,和模仿孩子的动作。

找到社交常规的节奏。这些活动的标志是平等互动。家长和孩子要轮流进行游戏,双方都须引领、也须跟随。家长做完一轮,就轮到孩子,孩子来引领。而且这些游戏一般不涉及操作物品。这里强调的是通过肢体和表情,传递感情。一个新的社交游戏,孩子不一定马上喜欢。重复做三次,只要孩子没有抗拒这个,就有可能使游戏变得越来越有趣。

警告,避免仅仅是通过取悦孩子来让他开心的事情,如只是被动地观察、享受你做的一切。相反,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要有平衡的、一来一往的沟通,让孩子积极的参与。

孩子兴趣降低而且也不需要再变化,自己也不想再做变化时,要告诉孩子不玩了,结束掉。

如何提高孩子的轮流技能?

轮流中的四个步骤:一是任意一方选择一个玩具并开始玩;二是另一方做出相同的动作,双方相互模仿,共同创造或轮流完成同一个活动;三是持续重复后,加以变化;四是结束活动,并开始着手新的活动

轮流的很大一个目的,是轮到家长时,家长的示范、语言、肢体等,可以做给孩子看,引导孩子在轮到他时进行模仿。要注意的是,你模仿孩子的次数,和孩子模仿你的次数也要大致相当。孩子在模仿你,你就可以做一些变化;孩子不模仿你,就辅助他模仿。

选择的物品或玩具最好是可以组合的、多种玩法的玩具。最好的教育时机是在孩子主导的情况下,这时父母不应该干扰(有研究对此证实。)

有些孩子对物品没兴趣,而喜欢肢体等游戏。这时可以用搭配原则,如玩追逐,快结束时捡个球,和孩子一起把球丢到篮子里。

如何变化?一是在和孩子轮流玩玩具或物品的过程中,加入新的活动素材。二是动作上、玩法上的变化。三是加多步骤,如拼图时本是一块块的拼,现在要求展示之后再拼。

用食物拉孩子的动机,但孩子就是不表达,怎么办?还是要把食物给孩子,但不给孩子最喜欢的那个。

如何培养孩子的共同注意力?

这个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教者、物三者间形成联系。很多研究都发现,共同注意技能和孩子以后的发展很有关系。要求就是:孩子可以在教者和物之间来回转移视线。有三种主要方式:给予、展示或指向某事物,同时保持目光接触(这样说来,分享式注意只是其中一种)。

怎么提高?一是教孩子把物品给你;二是教孩子向你展示物品;三是让孩子分享指物。

一、把物品给你

注意要孩子把他某个玩具给你时,你拿一下就马上还给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失去了。这也是轮流。

书里介绍了一种方法,就是把某个物品递给孩子,之后要求他给我,我再做下一步操作。如把尿片给孩子,让他再递回来,之后再给孩子包尿布。玩玩具也是这样,要求孩子把他在玩的东西“给我”,之后马上还给他。就是刻意做个“多此一举”的行为。

二、展示物品

一是你拿着物件,展示给孩子看,每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重复做。如果孩子抓你展示的东西,就马上给他作为奖励。孩子熟悉这东西了,就要在展示时告诉孩子这叫什么,做什么用的。当一个新东西展示后,要马上演示,让孩子知道有展示就有好玩的东西。二是让孩子展示给你看。务必强调是看,让孩子明白他这个动作只是为了让你看到。看了之后当然是表扬和强化。注意不要拿走展示物。开始时要伸手要,以此做辅助,并慢慢减少手伸出去的幅度;后面只是说“给我看看”;再后面就是孩子主动展示。(书里没强调刚开始时,孩子的展示要有眼神,只强调孩子展示行为较多后,再要求眼神。)

孩子展示了,大人肯定要表扬。这时其实是个丰富孩子词汇量的过程,所以表扬的语言要丰富。表扬的时候也可以小互动一下。

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孩子展示的机会:吃饭或吃东西(吃完了);穿衣;玩具的玩法;出门后看到的东西;看书时看到的东西;洗澡(洗完了)等等。这种训练每天要有几次。

要注意的是,展示时的指令,要强调是“看看”。不然就是不一定是共同注意力训练了。

三、指物分享

这个行为一般是在前两项能力具备之后才有的。一是家长大量的指,用指来引导孩子得到物件(如:小车在这里!凳子要放这里!)。可以做先“指”再“给我”这一组指令。指物的距离要逐渐拉长。二是孩子指。先近端指再远端指,再后就是指了还要求有眼神,不然指了也不给物件。

发展“展示指”:一是家长准备一些图(或书里不同的页),在孩子旁边指着展示给孩子看,直到孩子失去兴趣;之后家长指但不说话,只有孩子抬头看家长时才说话(命名)。二是让孩子指,不指就辅助指,孩子一指家长就命名或描述。三是设计家庭里的物件放置,或到户外,让孩子用已经习得的指物方式拉孩子的指物和眼神。

(简单点概括就是,要什么东西,都让孩子给你;给孩子什么东西,都要先展示给他看;看到什么东西,都让孩子指。)

如何训练孩子发展独立游戏能力?

一、会与不会穿插

先列出5个孩子已经玩得熟了也喜欢玩的玩具(叫保持玩具),再列出5个孩子还不太会玩但可能喜欢玩,也可能学会怎么玩的玩具(叫目标玩具)。在玩保持玩具的过程中穿插玩目标玩具,直到目标玩具也成为保持玩具。

二、变化以增加难度

可以是同一物件的不同操作方法,也可以是增加物件的组件,也可以是增加物件的玩的步骤。15分钟里完成100个动作为佳,而一次独立玩耍时间也以十到十五分钟为佳。

三、组织独立游戏

对孩子的玩具不要多,6个以内可选择的玩具足够了。这些玩具不在太同类。这些玩具放在柜子、篮子里,让孩子容易得到,但不要乱放。玩具要经常更换,但不能一次全换,而是每次换一部分

四、淡出玩伴角色

开始时一起玩,之后一点一点后退,直到退出。孩子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游戏内容(但家长可以在旁边评论或鼓励)。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但记录下单位时间里要帮助的次数,次数越低越好。孩子玩完后,要让孩子把玩具收好。

五、增加新玩法

孩子的独立玩耍能力已经比较好之后,在孩子的玩具中加入一两个电动玩具,看孩子会不会优先选择这个并重复的玩。如果是,就把这个玩具收起来。如果孩子自己玩时只会重复动作,没有新的玩法,家长要示范教会孩子新的玩法。

如何训练孩子发展假扮游戏能力?

研究表明,谱系孩子在假扮游戏上取得进步时,他的语言能力也会提高。这是因为假扮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与他人分享经历和共同注意的能力。孩子玩假扮游戏,就是按自己的想法在支配和塑造周围的世界,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象征性游戏分三类:一是拟人游戏,如给洋娃娃梳头;二是象征性替换,如拿着积木当汽车开;三是象征性综合,就是综合几种假扮能力的假想,如拿空杯子,用棍子假装勺子搅一下,假装倒水,假装喝,喝完还咂下嘴。

一、教授一些功能性物品

如梳子、勺子、玩具电话等的操作。之后把这些物件换在真实场景中使,如真的打电话过来,让孩子接。先示范这些东西是怎么用的,让孩子模仿。之后和孩子互换角色,如把自己的帽子戴孩子头上,让孩子当家长。再之后,是让孩子真实操作,如擦脸、搅面糊等。再如做一些场景假扮,如交过路费、当医生等。还可以让玩偶当一个角色,和玩偶手拉手跳舞、跳高、当老师、一起洗澡睡觉等。

如果孩子对这类游戏不感兴趣,也要慢慢引导,如让孩子喂饭给玩偶,用夸张的表现,引导孩子提升回合与时间。家长要注意给予更多的示范,并且有创意

书中列了一个在家里玩购物的游戏,把要“买”的东西写一个清单,并把东西藏在家里各个地方,引导孩子一件件找出来,放到“购物车”里。最后找到的是孩子最爱吃的一种饼干。“购物”结束后,一起吃“买”来的东西。

二、假装玩偶有生命

让孩子操纵玩偶走路、咆哮、挥手、吃饭、跳舞等。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帽子、眼镜、杯子等,让孩子选一个,来对玩偶操弄(家长可以先示范)。之后设个主题,让孩子进行操弄,如给小狗喂饭、给小狗梳头。家长和孩子轮流做这些动作,多几个回合。再之后,把这物件放玩偶手里,操纵玩偶来做这些动作,如玩偶给自己梳头、自己吃饭。当孩子失去兴趣时结束活动。再之后,让孩子独自做这些动作。

以上拟人游戏,可以溶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给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也把玩偶拉进来一起做,如吃饭穿衣洗澡擦脸等。

对于不喜欢玩偶之类的孩子,也可以拿别的东西来假扮。如喜欢车的孩子,可以给车洗澡、擦车子,最后放回车库等。这样孩子就把车子视为了人。进一步的延伸就是喂车子吃东西喝水等。家长在这过程里扮演车子的角色,给车子配音。

三、进行自然的象征性游戏

以上游戏做得比较多之后,就让孩子主导自发的开始假扮游戏。先拿出一套东西,如杯子碗什么的,给孩子,看他会不会自己开始玩。之后通过模仿孩子或某些动作加入孩子(如拿多一个玩偶和前一个玩偶一起吃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直接做动作,只是给孩子提供相关的帮助。

到这个阶段,孩子可以把玩偶、玩具等视为有生命的了,并且可以创造情景来进行游戏。

四、教授象征性替代

这一阶段,孩子把一物品当另一物品对待。如把碗当帽子戴头上、坐在纸箱里当开车等。这一步非常重要,表明孩子的思维和想法不再受客观世界的限制,心智也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抽象。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有这能力之后,思考、语言、社交都有很大促进。

到了高级阶段,可以只用手式就可以玩假扮游戏了。如手里假装拿着杯子在喝水,但实际上手里什么都没有。

一、让孩子从一堆物品中选一个主题,才挑一两个相关的物品作为道具。之后一起来玩,给道具命名并组织好道具,至少要有四五个道具。

二、让孩子进行扮演以明确主题。孩子不扮演,就鼓励他扮演。之后在平行游戏中模仿,加入他。

三、轮到家长进行扮演,就一边扮演一边描述主题动作,之后可以加多一个动作。如扮演用勺子搅水,假装喝一口,假装倒了一点出来之类。之后让孩子也模仿你的动作。

四、孩子没兴趣了,就结束。

扮演游戏也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真实的场景。当他做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一些以前对他困难的活动也变得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