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碳交易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天道酬勤YXJ1 2017-04-18

一.项目背景

国家发改委开始大范围启动碳配额分配工作。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参与企业范围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在八大行业里,凡是年均煤炭消耗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都必须加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认为,未来中国碳配额交易价格为30元~100元/吨。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逐步推开,碳排放权将成为稀缺资源。预计中国碳市场初期现货市场交易规模为12亿元~80亿元/年,未来碳期货市场规模为600亿~4000亿元/年,潜力巨大。

国家免费发放的配额将逐年递减,企业配额购买成本将逐年上升。企业如果不按照政府要求参与碳交易,将面临诸如罚款、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按日计罚、不予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国资监管机构考核通报、纳入信用记录并曝光等处罚。如果上游勘探开发环节碳配额交易机制全面铺开,油气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将面临相当巨大的碳减排压力。

碳市场的形成,使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公认的稀缺资源,逐渐演化成为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的重要资产——碳资产。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碳核查、碳减排、碳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产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强集团内部对碳排放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明确统筹管理部门,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集团的碳排放管理机制,制定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市场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确定专职核算与管理人员,开展数据核算与报告工作,认真配合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核查。

数据显示,2017年将有xx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量约xx万吨,按照30元/吨估算,资产xx亿元。

油气企业应逐步建立碳资产管理体制。首先,在集团层面设立统一归口管理部门,选派懂生产工艺、懂节能技术、懂低碳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碳排放和碳交易工作,对内做好碳核查工作,对外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其次,财务资产管理部门需要考虑建立“碳资产负债表”,做好碳披露工作;第三,可建立碳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

二.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付饶,男,29岁,北京大学硕士。2012年入职中国海油。业余时间考取碳资产管理师、证券从业资格,并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户并实盘操盘半年。目前账面浮盈10%。具有10年A股、3年H股操作经验。

自设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碳说”,做碳交易投资者教育。熟悉行业碳配额全核算方法和碳排放相关标准和规则,与相关部委、碳交易行业领军企业保持较为密切联系。

项目参与者沈琦,海油发展冷能利用研究所低碳经理、产业拓展经理。

三.商业模式描述

1、碳政策研究及培训。研读《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文件,研究分析相关部门制定的碳资产负债表。积极关注天然气发电、船舶行业碳配额权核算方法和碳排放相关标准制定,熟悉相关规则,在企业内部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2、碳资产管理。提升碳交易能力,仿效BP等国际石油公司先期建立内部碳交易市场,制定内部碳交易管理规则和制度,建设碳交易数据管理平台。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背景下,充分有效内部调配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和碳配额资源,降低公司内部的碳负债。

3、碳市场交易。参与全国碳产易市场交易。通过履约周期内对配额和CCER的高抛低吸,实现盈利。

四.研究与开发

1、已有的成果及水平

碳政策研究部分,形成《节能减碳亮出两大“潮”路径》《碳交易的企业路径》《能源企业为何要组建碳管理机构》《全国碳市场将至,企业怎么应对?》《如何在碳价机制中取得先机?》等一批相关文章发表在公司内刊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获得xx好评。

碳信息传播部分,运营“碳说”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创建垂直媒体,发表《谁来做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来了,控排企业怎么办?》《从蚂蚁森林到碳交易》《全国碳市场将至,企业怎么应对?》《碳价将上涨16倍?全国碳市场重要信号解读!》《碳交易来了,天然气能当油卖?》等30余篇文章,被多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转载,订阅者聚集了数十位行业关注者(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碳金融从业者、碳项目开发者等),已盈利1000元。

碳金融操盘部分,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于2016年10月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开户并实盘操作。入金1500元,目前持碳91吨,浮盈10%。负责人参加有2万余人参与的模拟盘交易并获得前300名。负责人在今年1月北京环交所组织的活动中,尝试购买了40吨CCER用于抵消全家在春节期间履行的碳排放。(费用由太铭碳管理报销)。

2、研发队伍水平

项目成员具有多年碳交易研究及实盘操作经验,在碳交易圈具有一定影响力。

3、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碳配额过程中的碳核查需要由地方发改委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执行。目前国家发改委共认定12家机构作为碳核查机构。

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方面,项目组具备技术实力,此前项目组成员成功备案CCER项目和方法学。

配额和CCER交易方面,公司拥有北京环交所10%股权。目前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是由哪几个既有的交易所承担还无定论。目前兄弟公司通常采用雇佣操盘专业人士的方式进行交易。公司较为缺乏碳金融操盘手。

碳交易是新生事物,目前碳咨询、碳培训等业务也方兴未艾,中创碳投、安迅思为此方面代表。

4、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以及今后投入计划

2016年11月,项目负责人自费xx元参加碳资产管理师培训,还自费xx元参与一些行业会议。

今后,项目投入资金主要用于队伍能力培养(自身能力提升及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信息推广,碳交易手续费支出等。

5、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建议参照市场碳培训课程,对企业内部碳培训支付培训费用;参照券商交易员制度,根据交易笔数及浮盈数,对碳交易提供佣金。

五.行业与市场

1、行业历史与前景

2014年起,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天津、重庆、湖北、四川、厦门等9省市陆续开始碳交易试点。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里,凡是年均煤炭消耗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都必须加入。预计中国碳市场初期现货市场交易规模为12亿元~80亿元/年,未来碳期货市场规模为600亿~4000亿元/年,潜力巨大。

2、行业竞争对手及自身所具有优势

与市场中的碳咨询、碳培训、碳交易操盘服务机构相比,本项目由于成员为企业内部员工,在熟悉企业情况、信息保密、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

3、未来2到3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预测

第一年销售收入:培训部分收入,在系统内相关单位(首批9家)各提供为期2天的碳培训。课酬12000*9=108000元。在“得到”、“喜马拉雅”、“分答”、“微博问答”等外部微课平台开设课程,(9.9元一人一节,费用全部给授课者。每个平台开设六节课程)以共2000人关注计算,课酬9.9*6*2000=118800元。内外部培训课酬合计约22万元。

碳资产交易收入。根据测算,预计xx公司2017年将存在xx万吨碳配额缺口,需支出xx万元购买碳配额。项目将在保证总公司如期履约的前提下,采用资金+CCER置换碳配额卖出、高抛低吸碳配额等模式套利。账户盈利提成(月度盈利10%,提成为盈利部分的10%;盈利20%,提成为盈利部分的20%以此类推。)据初步估计,项目将为公司节约上千万元的购买碳配额的资金,项目本身或因此得到数十万元的收入。

第一年总收入约xx万元,利润约xx万元。由于项目为轻资产项目,资产回报率较高。

第2-3年,培训全面在系统内30余家单位进行。

据测算,2020年,由于纳入碳交易门槛降低至5000吨标煤,系统内将有xx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公司碳排放量约xx万吨。按照100元/吨估算,碳资产达到xx亿元。项目运营成熟将为总公司节省数以亿计的资金,同时项目因此得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收入。

六.风险控制

1、政策风险

国家关于碳交易的政策存在调整的可能性。应对方法:密切追踪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细则。

2、技术风险

交易信息技术发生技术故障,导致行情中断、交易停滞、银行和碳账户转账不畅,或在容量、运作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业务正常、有序、高效、顺利地进行,而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应对方法:与碳交易所保持密切联系,出现技术问题及时通知对方解决。

3、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如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交易制度,交易指令、碳资产负债数据存在泄密可能。应对方法:参照兄弟公司做法,建立完善的交易保密制度,控制知悉范围。

4、市场误判风险

项目组对市场相应研判存在误判可能。应对方法:制定有原则(止盈止损)但相对灵活(赋予交易员在一定区间内自由裁量权)的交易制度。

5、系统性金融风险

由于上述多重原因可能造成市场系统性风险。应对方式:建立完善的交易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