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随笔八十五】——刺秦之四:荆轲的武功太差

 墨香笙樵 2017-04-18
锐圆读通鉴随笔八十五】——刺秦之四:荆轲的武功太差

 

(前227年)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而进于王,图穷而匕首现……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27页

 

荆轲刺秦王不成功,让读历史的人感到遗憾。假如成功,中国历史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景况。学习和研究历史,经常“假如……”一下,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历史的魅力往往不在于规律性的东西,人类历史中许多转折,往往有很多非常偶然的因素,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最后取决于某人某天某件事上的一念之差,由于戏剧性的存在,历史才有研究的价值和魅力,都让什么历史唯物主义一言以蔽之了,那还有什么劲。

 

荆轲出来时已被渲染成英雄盖世,但在秦王面前并不如何神勇。

 

《史记》记载,秦国有法令,没有上司国王的命令,殿堂上的武士不得动武,所以当荆轲手持匕首追赶秦王时,由于秦王情急之下忘记下命令救驾,一帮侍卫居然傻站着。要不是一个医生急中生智拿药匣子砸向荆轲,秦王连拔剑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严格的法令居然是这样的结果,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秩序,但这种秩序有相当僵硬的成份。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用此来抵毁法治,嘲笑法律;认为教化才是真正的治理工具。

 

荆轲追赶着秦王在殿堂之上团团转的情形,让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和武侠电影导演看得哑然失笑。细细地品味历史,我的结论只能是,荆轲是一个勇敢的人,而不是一个武功极高的人,因为除了像小说里那样,把秦王也确定为一位武功极高的高人,否则,一切都不符合常情。

 

荆轲一击不中,后来高渐离也有一次机会击杀秦始皇,也未中。始皇帝嬴政命大,屡次躲过刺杀,也只能用气数解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