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經學課堂】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第一百七十六集)

 艺苑小屋蓉 2017-04-18

【經學課堂】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第一百七十六集)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第一百七十六集


      兄友弟恭、夫義婦聽、朋友有信都是這個樣。像朋友有信,“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平時沒有大事,相互說說話喝喝酒,朋友之間,遇到大事的時候,真能盡朋友之義,那時候才能見真情,那時候才能知道誰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我上一次講夫義婦聽,現在講這個平等,總想跟丈夫爭平等權。丈夫在外邊出一點事,糊塗一回,這邊就醋缸打破,你說這是愚還是明?如果能柔順地處理這個事,人犯糊塗,他不會一直糊塗下去的,反省過來之後,他又歸到這個家了,而以後這個家庭子孫滿堂,到老的時候,你看看內孫外孫一大幫,那個家中的樂,在家庭中感受的幸福是無限的。


      你說哎呀,容忍她丈夫在外邊這樣的事,那怎麼了得。這看起來是柔,最終的結果誰能跟她比?你強,你是強,強的結果最終會是怎麼樣?兄友弟恭,兄弟之間也是這個樣,你說這事那事,何必去爭?長的讓幼的,幼的聽順長的,自然就沒有什麼問題。你非要爭,爭的結果是什麼?連兄弟之情也破壞了,兄弟之情破壞了,當你遇困難,需要兄弟的時候,你沒有兄弟了,你為了爭這一點小事。你看着哥哥這樣說了,儘管說得不合理,他年長,聽他的吧。你看這是柔,最終的結果呢,兄弟和睦,家庭和樂。你遇到事的時候,有兄弟在,自己就不怕遇到挫折,有兄弟在能夠幫忙,這才是強啊。


      由愚變明,由弱變強,處理這些事的時候,關鍵在自己的氣質。遇到一點事這邊就嘣嘣地蹦,遇一點事貪心上來就非要去爭,結果會怎麼樣?那怎麼樣不去爭,怎麼樣能夠謙讓,在自己的德性。這個德性怎麼來?就是怎樣行五倫之道,由三達德:知、仁、勇。怎樣行三達德,怎樣修這三達德?全在變化自己的氣質。如何變化氣質?由先王,由先人之道,經史都是寫這些的,去體會、去學,體會之後入自己的心。自己在家庭在學校這樣一個小範圍內,按照他們說的去做,用心去體會,就是這樣的方法,在體會的過程中,我們的氣質就改變了。所以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有這樣能夠變化氣質的人在,先王的政,文王之政就能行,我剛才講的我們當行的五倫之道就能行。


      你氣質改變不了,那自然看到兒子不務正業,就在那氣得嘣嘣蹦,恨不能殺了他,自然就會這個樣。一見手下的人有一點小問題就覺得,哎呀這個人不可用,都不可用,又不得不用人。見到君有毛病,以為這君不可事。不變化氣質,遇到這樣的事就是這樣認為,變化氣質就是為己之學,你看注釋上說:“呂氏曰:君子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而已”。變化誰的氣質?我們學習的人,變化我們自己的氣質。


      章句不僅是外在的,孝悌忠信這些德目不是說給別人聽的,都是要自己去行的。章句是自己要體會的,在行之中也需要體會,然後自己的氣質才能變化,這就是為己之學。變化氣質之後我們稱為德性,本性的性,本來的仁義禮智之性自己心中能夠體會到,就是德性。


    “德勝氣質,則愚者可進於明”,學文,學孝悌忠信之行,慢慢地心有所得,通過在學的過程中,在行的過程中變化我們的氣質。變化氣質就是為人子如何、為人兄如何、為人弟如何,都能盡得到。那章句也能體會得到,聖人為什麼這樣因材施教,禹為什麼拜昌言。我們自己慢慢地就能見人的善,能夠體會人不善。一個就是生辰八字也不是他決定的,一個是他後天的習慣,有原因的,這樣去體會,就不會見人不善就反感,就生逆氣。


      德勝氣質之後,愚者才能變明。簡單說,勝了氣質,我見人有不善,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就能理解他,理解他的不善。你會發現與他不善相應的還有很多善的方面,這樣不善和善,你對這一個人觀得就很明了。如果不能勝氣質,理解不了他的不善,反感人的問題,那把人的善就容易遮住,見不到人的善。一想起這個人來,就是抽煙喝酒的一種,反感馬上就起來了。想一想,愚變明,不僅在知人方面是這個樣,遇事方面也是這個樣,遇到兩個人打架,像子路似的,上去就要幫那個弱的,他不體會,不去考慮該不該挨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