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声音,是轻叩你灵魂的声音

 轻风的起点 2017-04-18



上学那会,无意中读到《红楼梦》,如痴如醉。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每回赛诗,林黛玉都技压群芳。别人需冥思苦想,她却“等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她才提起笔来,一挥而就,龙飞凤舞写下一首诗。”

 

贾政还评价林黛玉住着的潇湘馆:“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临窗捧卷,或低眉沉吟,或扶额凝思,满身清辉,静谧脱俗。这一派风华,就算过得平凡琐碎,即使生活充满无奈,哪怕忙于奔波劳碌,只要心里窗明几净,便能够在卑微尘世之外,拥有一个更浩瀚丰富的宇宙。

 

犹如醍醐灌顶,从此知道了这个世上,在我去不了的时间和空间里,有那样美丽的灵魂,那样精神丰盈的女子。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最早关于“美”的启蒙吧?

 

长大后,因为喜欢古典文学,最终选择了中文这个专业。但对于《红楼梦》和红学,我却反倒敬而远之。相较于将它置于解剖台上寻根究底,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只因为心里始终对它保留着这一份私密的情感。

 

《岛上书店》中有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在我刚进入职场的那年,我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压力太大,我一度陷入失眠、抑郁的状态,那一年,我过得很艰难。

 

庆幸的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无意中在蜻蜓FM上听到蒋勋先生解读《红楼梦》,童年的记忆、童年的情感,在瞬间复活,我在蒋勋的声音里安然入睡如同婴孩。——峰回路转之间,我的人生又开始豁然开朗,我重新找到人生的乐趣,它足以让我抵御现实世界的种种不美好。

 

蒋勋的声音是有画面感的,在按下播放键的刹那,前奏音乐响起,我闭上眼睛,耳边清风拂过,车马渐远烟火入鼻,我便转瞬来到大观园门前了。

 

现实的世界被关闭,另一扇想象的门豁然洞开。我推门入内,看到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纯净的世界,以及那么多鲜活而动人的灵魂。在这个世界里,有我似曾相识的梦一般的场景,有娇弱的黛玉葬花吟词,有丰润的宝钗水亭扑蝶。

 

很多人讲红楼是带着对角色的好恶,比如林语堂就讨厌妙玉,言辞激烈。

 


但蒋勋不一样,他带着最大的悲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红楼》里的每一个人物,理解他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他说:“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应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我们在内有在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在两者间平衡,正是大智慧。”

 

这也正是曹雪芹写这本书的风格,没有那么多世俗、偏见和阴谋,不做道德评价,只是将人物的形态神情呈现出来,将他们的灵魂呈现出来。

 

蒋勋幼时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读《红楼梦》,那样的生命经历使得他对《红楼梦》的理解,同样带着更多的情感。他将个人的情感投注到《红楼梦》中,正如曹雪芹将他大悲悯投注到这本书的人物中。

 

一本书由一个最懂它的人,用最动听的声音解读出来。这样的解读,让人沉静和温暖。这样的声音,值得信赖。我们任由它带着我们,走进大观园的角角落落,跟着蒋勋一起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蒋勋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反复阅读《红楼梦》二三十遍,他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他让我们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他让我们看到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这正是蒋勋的声音和文字能够不断吸引我的原因。——他不说教,不批评,只是温润如玉地讲自己的人生体会融入到对作品的解读中,就好比是一个美丽的灵魂遇到另一个美丽的灵魂,一颗诗心感应到另一颗诗心。

 

这也难怪连林青霞把蒋勋当成唯一的偶像。

 

曾有一段时间,林青霞因为父亲病重而夜夜失眠,好友送给她一套蒋勋说《红楼梦》的光盘,她听了以后非常着迷,为此每周,她都会飞到台北听蒋勋的美学课。

 

她说:“怎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听老师讲《红楼梦》,心里很安定。”

 

我也一直庆幸,我的人生能够遇到红楼,能够遇到蒋勋。

 

最近半年,我依旧喜欢在蜻蜓上听蒋勋,这里成为我的精神家园。

 

从《细说红楼梦》,到《中国文学史》,从《孤独六讲》,到《美的沉思》,现在听《美的信仰》。最伤心时,最开心时,最平静时,都有陪伴。

 

我已不再少年,然而却常想起那对吸引宝钗的玉色蝴蝶。“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而我时至今日,仍蹑手蹑脚地,想要寻找到那样的美。

 

身处这个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时代,人们似乎渐渐习惯了远离文字,然而蒋勋告诉我们,文学的魅力能够换来内心的沉静,这点一直未变。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着你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寒夜,温暖着你落寞的寒夜。”感谢生命中有这样一位先生,用睿智、平和的嗓音,为我打开一个真正美的世界,一个艺术的世界。

 

这个世界喧哗如斯,但我庆幸,依旧能在蜻蜓听到这样一个温暖的声音,陪伴着我入眠,温暖着我。

 

蒋勋联合全网音频独播平台蜻蜓FM,为所有热爱文化的朋友献上八部作品的音频合辑:

 

他让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不再孤独。让每一个孤独的夜晚,都不再落寞。

 

         

《蒋勋细说红楼梦》:半生研习一部红楼,160个小时娓娓道来;

 

《蒋勋私藏:中国文学之美》,让文学弥合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富的自己;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学校传统的教学,惯于去从理论的角度去解析文学,原本有趣的学科教得枯燥无比,完整的文学艺术品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让我们敬而远之。

 

但听完蒋勋的《中国文学之美》,我却再一次燃起对这门学科的热情。

 

《孤独六讲》:切入孤独从而完成孤独,重塑对孤独认知的六节课;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能容忍自己热爱独处。在《孤独六讲》中,蒋勋告诉我:“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他说,孤独是每个人都应该享受的一种生命状态,“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我开始慢慢释然,开始接纳并享受这种孤独的状态,并在孤独中更加看清楚自我,对于人生,也变得更加坦然。

 

《蒋勋讲中国文学三部曲》——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元曲;从文言到白话:以历史美学角度,呈现文学中的从容智慧;

 

《蒋勋聊艺术大师》:再现一位位文学巨匠的人生历程,体悟光鲜作品背后的辛酸种种。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着你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声音,温暖了你落寞的寒夜。”看到这句话时,脑海中第一刻浮现的,就是蒋勋先生。

 

席慕蓉说:“他(蒋勋)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

 

干净的声音和美好的灵魂,都是够被感知到的。在蜻蜓FM,蒋勋的专辑累计收听已经破亿,订阅人数也超过了10万。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孤独的灵魂,有那么多感受到爱、感受到美的人。我们孤独,但我们因为阅读,因为倾听,我们并不孤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