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史之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4)

 金色年华554 2017-04-18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史之---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4)

  (四)吴蜀争夺荆州的战争

  赤壁之战后,曹操以重兵扼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等要地,对东南采取战略守势,转头以主要精力巩固内部及解决西北关中问题。孙权的江东政权于战后得到巩固,并向南发展,控制了岭南地区。刘备在战后控制了荆州大半,后进军巴蜀,攻占益州(治今四川成都)。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自立,建立曹魏政权。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再下一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称王,建立孙吴政权。魏蜀吴三国正式成立。在吴蜀正式建国前后,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爆发了一场争夺荆州的大战。

  1。吴蜀争夺荆州的背景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北据汉水,南控湘江,东连江东,西通巴蜀,是魏、蜀、吴三家都想控制的一块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家瓜分;曹操占有江北的襄阳、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市)等地;孙权占有中部的南郡(治今湖北江陵)、江夏(治今湖北云梦南)郡;刘备占有武陵(治今湖南常德)、长沙(治今湖南长沙南)、零陵(治今湖南零陵北)、桂阳(治今湖南郴县)等江南四郡。三家之中,以刘备获益最大,但实际上包括刘备在内,三家对这一状况都不满意。因此,围绕着荆州问题,曹孙刘三家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十分激烈。后来吴蜀之间爆发的战争,便是这种明争暗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见到孙刘联盟比较稳固,深知对这两股势力一时难于消灭,便对其采取战略守势,而着力经营北方。与此同时,曹操运用外交手段,对孙权采取一打一拉的策略,以图破坏孙刘联盟,坐收渔利。

  曹操主动停止对荆州的争夺后,孙刘两家的矛盾逐渐显现乃至激化。赤壁之战后,孙刘各自占有荆州一部,关系很好。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为了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 ①,又将南郡借给刘备,并答应了刘备请都督整个荆州的要求。孙权此举,是在当时曹操从东西两方面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将刘备推至与曹操对抗的前线,使其为自己负担西翼的南郡防务,而自己专力防卫东翼合肥一线的权宜之计。由于孙权将南郡借与刘备将使他失去对长江中游的控制,而这显然不符合他 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②的传统国策,因此他不可能让刘备长期占有南郡。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势力不断获得发展,乃至占有南郡,便初步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为他设计的占有荆、益二州的建国规划。对于南郡乃至荆州,他不会再轻易地还给孙权。由此,孙刘两家在荆州问题上就埋下了危机。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率军入蜀,占领益州,取得了全据长江上中游的优越地位,势力迅速扩展,并对长江下游的孙权政权构成威胁。

  孙权对这一局面无法忍受,便于刘备取蜀的第二年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当然不肯归还,以 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③为辞推托。孙权大怒,派大将吕蒙率军攻占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闻知,急率大军东下,驻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荆州主将关羽率军回夺长沙等三郡。与此同时,孙权也率大军进驻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督战。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恰巧此时曹操进攻汉中(治今陕西汉中东),刘备怕益州有失,便遣使向孙权请和,孙权许诺。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共分荆州:江夏、长沙、桂联3郡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双方达成协议后,刘备仍以关羽镇守江陵(南郡郡治,今湖北江陵),孙权以鲁肃镇陆口,双方暂时相安无事,但矛盾却并未真正解决。

  ①   《三国志》卷 54 《吴志.鲁肃传》。

  ②   《三国志》卷 54 《吴志.鲁肃传》。

  ③   《三国志》卷 32 《蜀志.先主传》。

  2。吕蒙袭取江陵之战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一向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病卒,孙权以吕蒙代统其众,镇陆口。吕蒙对待刘备的态度与鲁肃不同,他认为刘备君臣 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 ①同时关羽 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②因此他建议孙权尽早谋取关羽。孙权深以为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击败曹军,占领汉中,又遣军攻占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声势其盛。当年七月,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军向曹魏樊城襄阳方向发动进攻。关羽一路进展顺利,先利用汉水泛滥之机在樊城以北大破左将军于禁等七军,迫降于禁,擒杀对方将领庞德,随后进围樊城,又分兵围攻襄阳。曹操设置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关羽。关羽 威震华夏 ,曹操准备自许县(今河南许昌东)迁都以避其锋。这时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等人建议说: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躡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①曹操从其议。

  孙权早有谋取荆州之心。关羽进军之时,吕蒙便向孙权建议说:关羽讨樊城而留在南郡许多军队,这一定是怕我袭其后的缘故。我常有病,请以治病为名使我返回建业。关羽闻知,一定会调走留守部队尽赴襄阳。我大军乘机沿江昼夜西上,袭其空虚,就可以攻克南郡,也可以擒获关羽。孙权采纳,遂公开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吕蒙途经芜湖,年轻将领陆逊与之交谈,也建议他出其不意袭取荆州。吕蒙见陆逊与自己不谋而合,表面不动声色,但回建业立刻推荐陆逊代己之任,以便顺利实施偷袭荆州的方案。陆逊本来就 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②,到任后,又给关羽写信,卑辞谦恭,极力捧誉关羽,并提醒关羽曹操用兵狡猾,不要轻敌等等。关羽久攻樊城、襄阳不下,曾连连征调驻在上庸等地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刘孟二人推托不肯发兵,关羽颇感兵力不足。这时关羽见吕蒙病还建业,又误以为陆逊有 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③,遂抽调南郡留守部队助攻樊城。曹操约请孙权从后攻击关羽的书信到达时,孙权偷袭荆州的准备工作已渐就绪。正好此时关羽因军粮不济,强取孙权存于湘水关戍的存米为食。孙权大怒,决定即刻进兵偷袭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率军偷袭江陵,自己随后也率军西上。临行。孙权遣使告诉曹操,自己将如约袭击关羽之后,并请曹操为他保密。曹操接信后与群僚商议,众人都认为应从孙权之请,但谋士董昭认为,应表面答应孙权,而暗中将此消息传布出去。董昭的意思是,如果关羽闻讯回军,则樊城之围立刻可以解除,并可以使孙刘相仇争斗,坐待其毙。如果真替孙权保密,便会使孙权得志,而且受围的魏军将士不知将有解救,也容易心生恐惧而有他变。所以应该公布这一消息。曹操认为董昭的建议很好,便命人将写有这一消息的书信射入樊城围中及关羽军中。受围曹军闻之士气倍增,而关羽得信后不知真假,既怕前功尽弃,又自恃江陵、公安防务坚固,没有及时撤军。

  ①   《三国志》卷 54 《吕蒙传》。

  ②   《三国志》卷 54 《吕蒙传》。

  ①   《资治通鉴》卷 68 《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②   《三国志》卷 58 《吴志.陆逊传》。

  ③   《三国志》卷 58 《吴志.陆逊传》。

  吕豪军至寻阳(今湖南黄梅西南),将精兵尽藏于大船舱内,使船夫都衣以商贾服装,昼夜兼行,直趋江陵。关羽沿途所置的哨所皆被吴军出其不意地攻占,因而关羽对此一无所知。吕蒙军至公安,利用傅士仁、糜芳二人与关羽素有嫌怨,又因军资不供怕被关羽治罪的矛盾,劝说二人先后归降。

  于是吕蒙兵不血刃,便即攻占公安与江陵这两个荆州重镇。吕蒙攻占江陵后,厚待关羽麾下将士家属,同时封存江陵府库,严明军纪,不许吴军士卒骚扰百姓,以求收到瓦解关羽军心的作用。

  关羽闻知江陵失守,急忙率军南撤。回军途中,关羽手下将士得知吕蒙厚待他们的家属,皆无战心,许多人离营逃散。十一月,关羽自知势单力孤,无力收复江陵,被迫西保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不久,关羽弃城出逃,但因道路早已被吴军切断,于十二月被吴将马忠俘虏,后与其子关平等人皆被孙权杀掉。

  至此,吕蒙偷袭江陵大获成功,荆州遂被孙权全部占领。而刘备由于荆州的失守,使原来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失去攻守两利的战略要地,将被迫局促于巴蜀之地。这是刘备所不能接受的,于是二者之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夷陵之战。

  3。陆逊击败刘备的夷陵之战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这对刘备是沉重的打击。荆州丢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的据有荆、益二州,相机从荆襄和汉中两路进军中原的建国发展战略就将成为泡影。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称帝不久,便决定不惜与孙 权彻底决裂,用武力夺回荆州。蜀汉群臣都不主张对孙权用兵,大将赵云认为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不应该将主要敌人放置一边去与孙权作战,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但刘备急于报复,一无所纳,坚持立刻伐吴。孙权为了巩固占有荆州的既得利益,遣使向刘备请和,刘备不许。曹操在孙权攻取荆州后,为了进一步拆散孙刘联盟,曾表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孙权也遣使称臣,与曹操修好。这时,孙权见向利备求和不成,便继续与曹魏通好,同时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5万西上,准备迎敌。

  当年七月,刘备留诸葛亮镇守国都成都,派遣将军吴班、冯习攻占秭归(今属湖北),为大军打开由蜀入荆州的通道,然后亲率大军进驻秭归。章武二年正月,吴班、陈式等率水军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夹长江两岸安营。二月,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使其督率江北蜀军防备曹魏袭击,然后自己率军从秭归东下,沿途立营数十屯,直抵猇亭(今湖北东南古老背,在长江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一线。同时,刘备命侍中马良至武陵,以财帛官爵拉拢当地蛮族,使其助蜀攻打孙权。

  陆逊面对蜀军的汹汹来势,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率军实行战略退却,将最后防线设在夷道、猇亭一张,然后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等候时机。当时孙权侄儿孙桓被蜀军围于夷道城,众将都请陆逊出兵救援。

  陆逊认为孙桓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固粮足,不会有危险,不许出兵,众将认为陆逊年轻怯敌,一些功臣宿将便不肯服从将令。陆逊按剑对这些人说: 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要惧怕,这是强敌。我们应该和睦以共,消灭刘备上报国恩。现在你们不听号令,这是为什么?我虽然一介书生,但却是受命于主上,国家所以委屈诸君归我调度,是因为我有尺寸之长,而能够忍辱负重的缘故。军令有常制在,不许违犯! 众将这才不敢再言。刘备大军被阻于夷陵一带的沿江山地之内,无法继续东进。刘备屡次派军挑战诱敌,陆逊坚守不出。

  到当年闰六月,刘备与陆逊的夷道、猇亭一线相持已达半年之久。蜀军自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连营700余里,欲战不能而营地分散,供应困难,又兼天气湿热,士气日渐低落。陆逊见蜀军师老兵疲,决定展开反攻,先上书孙权说:我当初顾虑蜀军水陆俱进,现在他们却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不会有什么变化。您可以高枕无忧了。陆逊手下众将认为,如果反击刘备应在其进兵之初,现在对方已深入五六百里,一些要地也都被其占领,反击一定会失败。陆逊解释说:刘备是狡猾的敌人,经多识广,其军始集时,思虑精专,不可以轻易进攻他。现在蜀军顿兵此地已久,没有得到进攻我方的机会,兵疲志馁,无计可施。这正是打败他们的时候。

  陆逊先派军对一座蜀营作试探性进攻,没能成功,但他从中找出了利用火攻这一正确的进攻方法,于是命将士各持茅草一把,抵进蜀营实行火攻。

  蜀营本皆设在草树丛生的山间,极易起火,突遭火攻,蜀军顿时大乱。陆逊乘势指挥各军全线发动反攻,连破蜀营40余座,阵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蛮王沙摩柯等。刘备率军退上马鞍山(在今湖北宜昌北),陈兵自守。陆逊督率诸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夜逃出重围,多亏沿途驿站蜀人焚烧溃兵丢弃的铠具断道阻挡追军,才得以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此役,蜀军出动军队大约五六万人,大部分被消灭,所携带的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也损失殆尽,江北黄权所率军队由于水路被陆逊派军截断,被迫投降曹魏,入武陵招降蛮族的马良也死于吴军的进攻之下。夷陵之战遂以陆逊大败刘备而结束。

  吴蜀争夺荆州之战,蜀国先败于江陵,再败于夷陵,是彻底失败的一方。

  蜀汉的失败,是因它在政治策略和用兵谋略上的失误所造成的。在政治策略上,结好孙权共抗曹操本是刘备创业之初即定下的基本国策,这是基于当时曹操力量强大、孙刘两家力量弱小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正确国策。但关羽及刘备在这一问题上都有重大失误。关羽身为荆州主将,不仅没能主动执行这一国策,消融孙刘两家之间潜在的矛盾以保相安无事,反而在孙权主动请与他结亲表示友好时,痛骂来使,辱及孙权,后在北征樊城时,也没能与孙权联络通气,而且强取孙权的湘东存粮,任意恶化双方关系而毫无顾忌,终于使双方潜在的矛盾迅速激化,促使孙权立即实施谋取荆州的计划,断送了刘备攻取益州、汉中之后出现的大好局面。刘备在丢掉荆州后,也将传统国策置于脑后,急于恢复失去的优势地位,忿而用兵,结果大败于夷陵,损失惨重。设若刘备能从大局出发,乘孙权求和之机,暂与其修好,待局面稳定后再谋他途,虽不一定能恢复到据有荆州时那样的优势局面,但也断然不会招致夷陵之败而大伤元气。正因为联孙抗曹是蜀汉迫于当时形势必须要执行的策略,因此尽管蜀汉两次大败于吴,并被对方夺去荆州,具有政治眼光的蜀相诸葛亮还是在夷陵败后的第二年即派尚书邓芝出使吴国,主动与吴释嫌修好。在用兵谋略上,关羽主动进攻樊城、襄阳并没有错,因为 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 ①但由于关羽 刚而自矜 ①,他的准备工作却没有做好。比如在对孙权的关系上,北攻樊城之前,关羽如果能顺水推舟,利用孙权主动修好之机使用怀柔政策暂与其相安一时,便会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也很可能迟滞延缓孙权对江陵的袭击。而关羽却不是这样,他既要远离江陵去攻魏,又同时任意恶化与孙权的关系,甘心将自己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丝毫不懂打一拉一的常见用兵谋略,实在是太 刚而自矜 了。这实际上和没能实行联孙抗曹的政治策略是同一个问题。又如他在江陵留守人选的确定上,糜芳、傅士仁是 素皆嫌(关)羽轻己 ②的人,但关羽却将镇守江陵,公安的重任交给他们。试观关羽,首先不惜与孙权交恶,甘愿两面作战,其次既考虑到孙权有可能袭取荆州也留有重兵防守,却留下很不得力的糜、傅二人担任主将。此外当二人因军粮供应不利遭关羽责备心生疑惧时,又没能及时预见到二人有可能因惧怕而生二心,未作任何调整或采取预防措施。由于关羽用兵上的上述致命问题,终致授人以隙,自取败亡。这都可以从关羽的 刚而自矜 、骄傲轻敌上找到原因。也还是因为关羽的 刚而自矜 ,吕蒙、陆逊的骄兵之计大获成功,当陆逊卑辞示意,别有用心地捧誉他时,他却信以为真,以为陆逊有 谦下自托 之意,遂抽调江陵守军助攻樊城,酿成大败。至于刘备,虽是一时人杰,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对行兵作战却并不精通。夷陵之战,可能是因为极力反对伐吴的缘故,颇富韬略的诸葛亮和久经战阵的名将赵云都没有随刘备出征。这更使刘备在用兵谋略上出现问题时不易修正和补救。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是舍弃敌军所惧怕的 水陆俱进 而 舍舟就步 ①,使自己大军困于山林之中;二是从巫峡建平到夷道络绎结营达七百余里,都是十分拙劣的作法。因而陆逊见刘备 舍舟就步 则以为破敌时机已到;魏文帝得知刘备如此扎营则惊呼: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此兵忌也。孙权上事(喻报捷)今至矣。 ②此外,用兵贵在多变,而刘备在大军顿于夷道、猇亭一线达半年之久,对方又坚守不出实行战略防御的情况下,既没有相应调整部署,也没能预见到对方针对己方安营弱点实行火攻的可能而加以防范,被动地困在数百里山地间一无所为。因而以对方大举反攻时,蜀军惊惶失措,顷刻土崩瓦解。从夷陵之战看,刘备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反观孙权一方,政治策略及用兵谋略都比蜀国高明。孙权在当时曹、刘、孙三者的关系中,始终采取拉一打一的策略,而其中又以联刘抗曹为其主要策略。孙权对这一策略实行得非常之好,就在他谋取荆州的同时,仍不露声色地主动与关羽结亲修好,后与刘备交恶,又结好曹操,甚至不惜称臣纳贡,表现了很灵活的策略。在用兵谋略上,吕蒙与陆逊两位主将更是明显高于关羽、刘备。吕蒙、陆逊行骄兵之计大获成功,兵不血刃袭取荆州,陆逊主动让敌一步,伺机反攻而大败刘备,都成为著名的成功战例。由此看来,孙权一方能取得胜利也是势所必然。

  ①   《南齐书》卷 15 《州郡志下》。

  ①   《三国志》卷 36 《蜀志.关张马黄赵传》评曰。

  ②   《三国志》卷 36 《蜀志.关羽传》。

  ①   《三国志》卷 58 《吴志.陆逊传》。

  ②   《三国志》卷 2 《魏志.文帝纪》。

  吴蜀争夺荆州之战结束后,蜀汉实力严重削弱,失去了攻守两利的荆州,局促于西南巴蜀一隅,再攻曹魏,只能从汉中一途,失去了荆州、汉中两路夹击的条件。吴国得到长江中游的荆州,使自己的江东政权更加巩固,解除了蜀占据荆、益二州从上流进攻己方的威胁。战后,吴、蜀出于当时曹魏力量强大的现实,又恢复了同盟关系。吴蜀结盟后,合二国之力足以抗衡曹魏的南进。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确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