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组元曲72个字,却有六个典故,全都知道的是真学霸

 沉映香 2021-01-15

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但客观来说,它的总体成就是略差于唐诗和宋词的,在人民群众中的耳熟能详程度也要差很多。

一般来说,元曲是比较俚俗的,口语化更明显。不过,元曲也有文雅的一派,其中以张可久为典型代表,文辞典雅,内涵丰富。

张可久的作品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精于炼字锻句,是元散曲保留作品最多的作家,占到了现存元散曲的五分之一。今天欣赏下他的名作之一: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是一组组曲,两首曲子组成,均为怀古之作。张可久是元散曲完成“文人化”的代表人物,借鉴了诗词的艺术手法,体现在这组元曲里,就是典故的熟练运用。

两首曲子,一共72个字,却使用了六个典故,而且每一首的前三句都是连用三个典故,通过典故带出后面的议论,发人深省,典故用得虽多,但又非常合理。

第一首。“阿房舞殿翻罗袖”指的是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穷奢极欲;“金谷名园起玉楼”说的是东晋大富豪石崇的别墅,极为奢侈豪华;“隋堤古柳缆龙舟”则是隋炀帝的荒淫生活。

这三个典故有着明确的时间顺序,但主旨都是一样的,归结在最后三句“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用景色来发议论,所指尽在不言中。

第二首。“美人自刎乌江岸”用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战火曾烧赤壁山”说的是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将军空老玉门关”出自汉代班超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三个典故都跟战争有关,有的是为了争霸天下,有的是为了开疆拓土,但不管目的如何,带给老百姓的痛苦都是一样的,故而有“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两首曲子在艺术上极具特色,用典繁复,但不晦涩,通过历史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前者以景代论,后者点到即止,只寥寥数语,感染力却胜过长篇大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