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桢(元代末期官员)

 疾心 2017-04-18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春,明玉珍率起义军西征嘉定(今乐山市),途经泸州,经宣使刘泽民把刘桢推荐给明玉珍。明重其才,拜桢为理问。朝夕侍讲,裁决政事。同年冬,明玉珍于重庆称王,刘桢为参政,多次以时局利害劝其抓住时机称帝即位,明玉珍采纳了建议,于二十二年正月初一,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纪元天统,委刘桢为宗伯,掌管礼部工作。刘桢为明仿周制,设六卿,置翰林院内设国子监,外设提举司,以教授郡县生徒。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分四川为八道,下设府、州、县三级。并下令奉行明教,坚持红巾军指导思想。轻徭役,薄赋敛,十取其一。实行屯田,“以赡军用”。铸发低额“天统通宝”,“天统元宝”纸币,改变元末物价飞涨的现象。由于刘桢辅政,大夏政权“纲纪法度,卓然有绪”。   天统四年(1365年)二月六日,明玉珍病逝。同年冬,刘桢出任丞相,辅佐大夏政权,夏开熙四年(1370年)秋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