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特稿】系统产业化“蛋糕”谁能分羹

 思考力_行动力 2017-04-18


  曾几何时,“系统产业化”风靡直销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直销人跃跃欲试。不少直销人憧憬着系统产业化这块“大蛋糕”的美妙滋味,但最终谁能成为这块蛋糕的分食者?所有直销人正拭目以待……


  大家都知道,系统产业化概念始于耶格系统。当年耶格系统的几个领导人注册公司后,新公司从最初单纯地服务耶格系统,到最后逐步扩展到了出版、旅游、咨询和培训等产业领域,此过程使耶格本人及耶格系统领导人都获得了巨大财富。试问,能产生巨大回报的系统产业化,有哪个系统不想亲自试一把?


  但有多大机遇,就有多大的挑战。笔者通过采访有关专家和总结国际案例得知,系统产业化是基于直销系统发展到一定级别和规模的产物,目前系统产业化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粹的系统自主模式,像耶格系统,规模非常大,能为直企主体完成四五十个亿的业绩,市场规模能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


  第二种是直销企业参与主导,联合系统进行产业化推进的模式。对此,中国保健协会直销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胡远江认为:“目前,中国能达到国际上一些系统实力的还比较少,而且‘系统’本身在中国还处在一个探索完善、构建模型的过程。所以我比较看好直销企业主导下的产业化,未来它可能会有合理的发展。”


  但笔者了解到,很多直销公司并不支持其系统运作产业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怕系统产业做大做强后,一旦掌控不好,系统就会独立出走;另一方面,一旦产业化失败,会给整个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公司更担心系统产业化会冲淡、削弱公司主营直销板块。


  因此系统选择哪种模式推进产业化,都需要权衡系统自身的规模、实力,以及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环境等多重因素,然后进行理性抉择。


  除此之外,系统运作产业化还面临诸多来自系统自身的挑战。第一个面临的就是来自系统资质的挑战,其中包括系统骨干、系统精英的数量及之间的凝聚力,系统规模的大小,系统内部信任体系的建立及对规则意识的尊重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如果贸然推进,将很快尝到苦果。


  第二个挑战就是发起、推动、领导系统产业化进程的领袖群体的综合素质及才能的高低,因为单纯做一个系统与经营一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第三个挑战就是能否对系统产业化发展方向、发展领域、发展模型、发展机制等因素进行科学设定,只有设定出契合系统自身的条件、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模式,才有胜算。


  第四个挑战就是系统在产业化进程中,是否能够始终与其服务的直企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安然钻石系统创办人王海舟形容道:“系统产业化还在摸索期,此时推进无疑是在打前战,因此随时可能成为产业化路上的牺牲品。而且到目前为止系统产业化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真正确定性的东西,如果贸然推进,在系统产业化改革的路上,弄不好就是个烈士。”


  胡远江也提醒道:“系统产业化不是游戏,虽然当下很多系统都在企图做或者正在做产业化,但不是每个系统都需要做,更不是每一个称为‘系统’的组织都能做成功的,所以未来系统产业化不会出现一派繁荣的普遍化覆盖现象。”


  因此,系统产业化成功带来的成果纵然无比诱人,但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尝试的,也要看自己手中有没有“金刚钻”。


| 爱 直 销 |

为您传递中国直销行业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