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参苏饮

 高州仔 2017-04-18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参苏饮

【方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参苏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6g,紫苏叶6g,葛根6g,半夏6g,前胡6g,茯苓6g,木香4g,枳壳4g,桔梗4g,陈皮4g,炙甘草4g,生姜7片,大枣1个。水煎服,日1剂,微热服,不拘时服。

【功效】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肺炎等属外感风寒证之咳嗽。

【疗效评定】

郝永敏运用参苏饮加减治疗小儿气虚咳嗽126例,其中双肺听诊正常者56例,呼吸音粗有干啰音者59例,有湿啰音者11例;胸部X线检查正常者86例,双肺纹理增粗者40例。症见咳嗽难愈,晨起及活动后咳嗽明显,咳而无力,痰多或少,气短乏力,汗多,易患感冒,舌淡、苔白略厚,脉弱或滑。

经治疗,结果:126例中,治愈102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56例,2个疗程治愈者33例,3个疗程治愈者13例);

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03%。

谭某,女,3岁零4个月。2001年11月3日初诊。患儿于1月前因咳嗽发热,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抗炎治疗7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咳不止。继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门诊。

刻诊:咳嗽以晨起或活动后明显,痰多,咳而无力,伴流黏白涕,乏力不喜活动,纳可,大便质稀,每日2次。舌淡、苔白厚,脉滑。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正常。辨证属肺脾气虚夹痰。治宜益气祛风、理气化痰,以加减参苏饮加味治疗。处方:党参9g,紫苏9g,前胡9g,云黄芩9g,伯腥草9g,半夏6g,积壳6g,陈皮6g,桔梗6g,百部6g,川弯4g,炙甘草6g。3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3日后来诊,诉服药后咳嗽次数及痰量明显减少。效不更方,继服2剂,终获痊愈。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参苏饮

葛根

【按语】

本方所治证为素体脾肺气虚,外感风寒所致。风寒束表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头痛;肺气闭郁,毛窍闭塞,则无汗,鼻塞;脾肺气虚,内有痰饮,因外感而引动,故咳嗽痰白;痰饮阻滞气机,故胸膈满闷;正气不足,故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脉弱。总之,其病机主要是脾肺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阻气滞,所以,治疗上既要益气解表,又要理气化痰。方中以紫苏叶、葛根为君药,发散风寒,解肌透邪。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陈皮、枳壳理气宽胸。

如此配伍,化痰与理气兼顾,既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肺气升降复常而有助于表邪之宣散,为臣药。人参益气,与紫苏叶相伍,扶正托邪;茯苓健脾,渗湿消痰,与陈皮、半夏相配,以加强化痰之功;木香助陈皮、枳壳以行气,醒脾畅中,三药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效。人参虽为佐药,但其作用亦甚重要,故名为参苏饮。

本方常用于肠胃型感冒、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咳嗽。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使用指征。若天寒感冒,恶寒无汗,咳嗽喘急,或伤风无汗,鼻塞声重,加麻黄9g,杏仁3g,金沸草3g,以汗散之;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参苏饮

老中医

若初感冒,肺热加杏仁、桑白皮、黄芩、乌梅;胸满痰多加瓜萎仁;气促喘嗽加知母、贝母;肺寒咳嗽加五味子、干姜;心下痞闷,烦热嘈杂恶心,加姜炒黄连、枳实、干葛根,陈皮倍用之;鼻血加乌梅、麦门冬、白茅根;火盛发热加柴胡、黄芩;头痛加川弯、细辛;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生地黄;心热咳嗽,久不愈,加知母、贝母、麦门冬;咳血加阿胶、生地黄、乌梅、赤芍、牡丹皮;吐血痰嗽加四物汤,名茯苓补心汤;妊娠伤寒去半夏,加香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