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道家无和佛教空的区别

 昵称21660266 2017-04-18

正本:虚胜实,不足胜有余。道家的有无和虚实,最精妙的就在于两者之间的转化与衍变。就在这阴阳转化、有无互生、虚实转换之间,产生了动静之机的精妙,绝非佛教色空合一之说可比。佛教理论相对死板,缺少“”与“”。


主发谓之机。因此,没有机,就没有这股生发之气。感觉像是缺乏生命。因为没有这股转换与衍化。生命的起源,就在于阴阳相博。就是这个“机”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佛教死气沉沉,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佛教的空,趋向于寂灭。道家的无,却是为了有。无有的转化中,才有了生机勃勃的世界。在有无之间,才是精妙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有或者无。


你知道什么叫神吗?我们老祖宗总结得多好。两精相搏谓之神,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阳,不测才叫神。

因为千变万化,因为生机勃勃。


白开水:过去一直认为佛教的理论更精妙——虽然我认为它没用,但是构建得很精妙。今天你这么一说,原来对世界的解释,道家显然更胜一筹啊。

正本:所以说,阴和阳,都是表象的概括,人家说学习要得其神而忘其形,这阴阳之间的神,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飞鸟:有朋友对佛教阿罗汉存在又不存在的诡辩说法产生疑惑,并以为是类似道家有无之间的概念。其实——
时间空间在定量一点下,一事物存在或不存在,只能有唯一一种确定态。不能又存在又不存在,或介于存在不存在之间。
观察者不知道他存不存在是观察者的问题。不是该事物又存在又不存在。
物态散成气态,物态无了,气态有了;气态聚成物态,气态无了,物态有了。但物态中有气态倾向,气态中又有成物态的势,这是有无之间的倾向。
物态不是之前的气态,就是之前的气态不存在了;物态化成气态,物态无了,气态有了,现在气态存在了。注意有无是两个主体一对反义词,但存在的反义词不是不存在,所以存在或不存在,只能是同一物的现在态或完成态、过去态,不是一物两种同时共存态。而有无是两物一时的相对态。
综上,存在或不存在,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可能态。注意是一个主体。
而有无,是两个关联事物,或两个关联态。注意必须有两个主体。
胡佛混了这个。
花钱买面包,钱无了,面包有了,这是有无关系。此时钱花出去了,不存在就是不存在了,说又存在又不存在就诡辩。吃了面包赚钱,面包无了钱又有了。佛教否定过程变化的实在性,以为强调无分别,却也没见他们把沙子当饭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