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在死后的153年中,每年夏季都泡在含有大量石灰的水浆中长达两三个月,居然尸体毫不腐烂,皮肉俱存,面目如生,恐怕谁也不会相信,然而在清东陵就发生了这种事。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案”。已被赶出紫禁城,寄居在天津张园的溥仪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派出了几位清朝宗室到东陵进行善后处理,将抛出的遗孤进行了简单的殓葬。 就在他们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正面棺床西边的两棺之间,发现了一具女尸:她身穿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腐烂。两腮和嘴下略有皱纹,牙齿也没有脱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犹如一尊古佛。 这具女尸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裕陵地宫内共葬有5位女人,那么这个女人是谁呢?我们可以来梳理一下。 孝贤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终年37岁,其棺椁在乾隆帝的东边。一来年龄不符,二来盗贼也不会将孝贤皇后的尸体从东边隔着乾隆帝而抬到西边,放在两棺之间因此这个女尸不会是孝贤皇后。 慧贤皇贵妃死于乾隆十年(1745),卒年为30岁,完全可以排除。哲悯皇贵妃早年入侍高宗潜邸,乾隆即位前病逝,卒年约20岁左右。淑嘉皇贵妃死于乾隆二十年(1755),卒年43岁,其棺椁在西侧垂手棺床上,以上三人的年龄和棺位与女尸均有差异。 那么,就只剩下孝仪皇后了。孝仪皇后是嘉庆帝生母,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位大名鼎鼎的令妃魏氏,她比乾隆小16岁。 魏氏乾隆十年(1745)入宫,在之后的20年中,一直升到皇贵妃。她一生为乾隆生育了4个皇子和2个皇女。魏氏所以出名,并非因她生育了6个子女,而是由于她所生的皇子中有一位成了清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嘉庆帝颙琰。 魏氏死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卒年49岁,谥为令懿皇贵妃,同年入葬。20年后,其子颙琰即位,母以子贵,令懿皇贵妃魏氏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孝仪皇后是5位裕陵地宫中后妃年龄最大的,与女尸年龄最接近。孝仪皇后棺位在西边第二位,乾隆帝棺椁的西侧。盗贼从棺中往外抬她的尸体时,自然会顺手放在西侧两棺之间。而女尸正是在这两棺之间发现的。 以此推断,此女尸为孝仪皇后当确凿无疑。溥仪派到东陵进行重殓的宗室遗臣也一致断定这具不腐女尸是孝仪皇后。同在一座地宫中,有比孝仪皇后年龄小的,有比他年龄大的;有比她早葬的,有比她晚葬的,为什么那5具尸体都腐烂了,而唯独她的尸体面目如生? 在清朝,皇家并不刻意追求尸体的防腐和棺椁的密封。皇帝和皇后的外椁虽然漆饰49次之多,起到了一定的密封和防腐作用,但更主要还是为了体现死者的地位和尊贵。 帝、后、妃死后,少则停灵数月、多则数年。那些先葬入皇帝陵的后妃们,即使葬入了地宫,石门也不关,隧道口也不封,以待皇帝入葬。如孝贤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十七年(1752)才葬入裕陵,在入葬前的4年中,其棺椁始终停放在静安庄殡宫。 孝贤皇后入葬47年,到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入葬后,才关闭了了地宫石门,正式将地宫封死,所以,有些帝、后、妃在入葬前就已经腐烂了或是完全腐烂了。 孝仪皇后死后153年(1755-1928),地宫内每到夏季有积水二三米深,而且里面含有大量石灰,尸体被浸泡着,竟然不腐烂,皮肉俱存,面带微笑,实在难以理解。 直到今天,孝仪皇后尸身不腐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