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h0ping 2017-04-19

2017年4月12日,以色列塔皮特新闻社(Tazpit News Agency)发文嘲讽内贾德参加伊朗总统大选,而这只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较量的一个缩影。中东目前处于一个大博弈、大动荡、大角逐的时期,各种势力面临新一轮的较量和重组。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2005—2013)

来源:dw.com

伊朗和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不仅在政治领域进行残酷的角力,还在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时时刻刻、明里暗里的进行较量,这对中东局势的走向影响深远。

经济竞争

伊朗和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对死冤家,彼此之间有过多次未见硝烟的暗战。早在内贾德当政时期,伊朗政府的高层官员与非洲国家互动频繁,签署了很多商业、石油、外交等方面的合作协约。

伊朗当时的非洲计划直接的意图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积极寻找新的盟友,支持其发展核计划。伊朗帮助塞内加尔建立石油、化工、拖拉机厂,作为回报,塞内加尔公开支持伊朗发展核计划。

此外,内贾德还访问了冈比亚;在西非,伊朗与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建立起紧密联系;在东非,伊朗帮助苏丹(穆斯林国家)变成非洲第三大军火制造商,2008年两国签署了军事合作条约。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2013年4月15日,内贾德拥抱尼日尔总统Mahamoudou Issoufou

来源:.africareview.com

除了这些行动外,伊朗还在培养一些潜在的地区盟友。2009年,内贾德访问了肯尼亚,受到热烈欢迎。他不仅与肯尼亚签署400万吨原油出口协议,还开通了德黑兰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直航航班。

伊朗还尝试利用其石油进入乌干达,非洲次大陆外交和经济巨人津巴布韦也与伊朗一道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

伊朗对非洲积极态势引起以色列的担忧,非洲成为两国争夺的对象。2009年,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率领代表团对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和乌干达进行访问,巩固自己在非洲的利益,抵消伊朗在非洲的影响力。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卢旺达总统Paul Kagame于3月26日在华盛顿论坛上赞扬了卢以关系

来源:enca.com

随着中国的复兴和「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伊朗和以色列对中国展现出积极的态度,两国都有「向东看」的倾向,积极与中国进行经贸、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在这个层面上,两国处于一种相对的竞争关系,都想利用「东风」增加本国的生存空间。

文化冲突

文化是软实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伊朗和以色列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前者信仰伊斯兰教,创造出灿烂的波斯文明;后者信仰犹太教,同样拥有上千年的古老文明。民族心理、文明内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很容易激化,触发了两国之间复杂的较量和博弈。

由阿斯哈·法哈蒂导演,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推销者》荣获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法哈蒂宣布在以色列上映他的最新电影《推销者》时遭到伊朗媒体的广泛批评。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推销者》海报

来源:imdb.com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道:「这并不是第一次在以色列放映法哈蒂的电影,他的《一次别离》同样受到占领耶路撒冷者的欢迎,这部电影在2012年早期的时候,开始在以色列影院上映。」电影中传播的价值观正是伊朗和以色列暗含的分歧,甚至是文化上的冲突。

体育较量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和以色列关系迅速恶化。例如,在国际比赛中,伊朗运动员不愿与以色列运动员竞争。

1983年,在苏联的基辅举行世界摔跤锦标赛,这也是伊朗与以色列进行的最后一场比赛。伊朗的摔跤手比詹·赛福哈尼(Bijan Seifkhani)与以色列的罗宾逊·康纳什维利(Robinson Konashvili)对抗,最终来自伊朗赛福哈尼以7-4赢得比赛,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九。

赛福哈尼赢得比赛的消息传到国内并没有赢得掌声,而是遭到伊朗外交部的斥责。外交部立即下令要求摔跤队返回国内,当国家队回到国内,随行的官员也被谴责。伊朗外交部称:「伊朗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合法性,我们的运动员没有必要与他们竞争。」这次事件基本宣告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体育交流终结。

伊朗和以色列在政治之外的较量

伊朗国足队员阿里拉扎·加哈巴士

来源:wikipedia.org

最近的例子是伊朗国足队员阿里拉扎·加哈巴士(Alireza Jahanbakhsh),他既是伊朗国足队员,同时效力于荷兰的AZ阿尔克马尔(AZ Alkmaar)队。

本赛季的欧洲联赛,荷兰的阿尔克马尔队和以色列特拉维夫马克比特队在同一小组。介于目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形势,加哈巴士要求休赛。

军事比拼

2012年,以色列防长瓦希迪称,伊朗的防御性军力已经增强到足以消灭以色列的程度。这句话虽然有夸大的意味,但从侧面上体现了伊朗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目前,伊朗国家武装力量由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和治安部队组成。

武装力量总兵力约90万人,动员部队约110万人。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43万人,其中陆军约36.5万人,海军3万人,空军3.5万人。 革命卫队总兵力约43.7万人,其中陆军约39.9万人,海军2万人,空军1.8万人。此外,还有治安部队4万人。

从兵力数量对比上,伊朗明显处于上风,以色列只能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提升。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现役部队18万人,预备役人员45万人,国防预算多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7%。

不过,美国的M-40和M-60坦克被以军改进多达114次,性能大大提高。此外,以色列「雄狮」战斗轰战机、「费尔康」预警机、无人侦察机和空对空导弹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以色列在航空和装甲方面具有优势,而伊朗在有生力量方面占据上风。军事力量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同时关系到地区的影响力和国家的地位。两国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中东地区的大国,插手其他国家内部事务,培养自己的代理人。

地区争斗

伊朗和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两个大国,都有称雄一方的野心。

在叙利亚问题上,伊朗和俄罗斯联手帮助巴沙尔,打击反政府武装组织。然而,以色列坚定地同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上反对巴沙尔政权。外部势力不断介入叙利亚问题,导致叙利亚问题更加复杂和难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伊朗同时不断恶化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增加以色列的安全压力。伊朗通过支持真主党和哈马斯反以活动,对以色列进行有效的牵制。

当年,伊朗发展核技术,更是引起以色列的恐慌。以色列不会允许伊朗出现核力量,坚决对伊朗进行制裁,甚至扬言对伊朗进行军事行动。

伊朗和以色列在经济因素、军事力量、霸权因素、地区问题、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没有硝烟的暗战,激化了地区力量的对抗。伊朗经过多年的经营,在中东地区形成一个「反美、反以」的阵营,而以色列则成为亲美集团的成员。

这两个阵营并不是绝对的对立,阵营的国家或组织又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较量和对抗。例如亲美阵营中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俄罗斯和伊朗达成共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达与俄罗斯和伊朗保持最高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愿望。

伊朗和以色列两国的敌意根深蒂固,两国在未来仍将处于长期的较量、克制之中,维持中东地区政治体系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经济学人》:伊朗和以色列争夺非洲盟友,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2/10/co ntent_12960858.htm

【2】How Iran-Israel conflict has played out beyond political realm

http://www./pulse/originals/2017/04/iran-asghar-farhadi-israel-haaretz-interview-backlash.html

【3】中国外交部通告

今日主笔\李明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