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品名家 | 龙友

 圣谷凿石 2017-04-19

  龙友

  字镜堂

  江西永新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

  “享受批判”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生,师从邱振中教授

  《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副主编

  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

  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南昌市青联常委

  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曾获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

  荣宝斋美术馆举办 “三十而立——龙友书法展”个展

  ■



  《冷斋夜话》一则 纸本 34cmx68cm 2016


  《翁同龢山中颇有客至》 日本卡纸 24cmx27cm 2015


  《翁同龢诗一首》 日本卡纸 24cmx27cm 2015


  《史学述林杂钞》 纸本 52cmx35cm 2016


  《翁同龢题跋》 纸本 34cmx15cm 2016


  《范成大诗》 纸本 24cmx34cm 2016


  《范成大诗》 纸本 34cmx24cm 2016


  《白居易诗》 纸本 35cmx48cm 2016


  《临李复堂书》 纸本 30cmx50cm 2016


  《翁同龢诗》 纸本 25cmx26cm 2016


  《翁同龢序跋一种》 纸本 25cmx26cm 2016


  《自作听琴诗二首》 纸本 137cmx17cm 2015


  《童学书程一则》 纸本 34cmx38cm 2016


  《童学书程一则》局部


  《张籍诗二首》 纸本 35cmx24cm 2016


  《明人小品文一则》 纸本 240cmx50cm 2016


  《明人诗》 日本卡纸 24cmx27cm 2017


  《文彦博诗》 纸本 67cmx274cm 2017


  《内景经句》 纸本 197cmx156cm 2017



  《内景经句》局部

  『以下作品请横向观看』


  《李白诗横幅》 纸本 34cmx98cm 2015




  《桃花源记》 纸本 35*350cm 2017


  『排名不分先后』

  ■ 张鉴瑞

  龙友书法先法二王,后又转益多师;喜作尺牍行书,笔法精到,古朴内敛,萧散闲逸;体现了对晋帖古法的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把握。

  ■ 詹冬华

  镜堂龙友,灵根夙植,慧性自开,兼之名师亲授,早窥法书堂奥,故年未而立,名扬宇内。观其书法,于二王用功尤勤,展卷可见魏晋韵致;又旁涉唐、宋、明诸家,博观约取,会通今意,自成笔墨。工行,擅真、篆诸体。其用笔多效古人楷则,流转自如,真力弥满,龙骧豹变。常言谓:其苗华者,其根必实。龙友工书善画,晓律吕,通文墨,且性情简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故作书务去匠意,诣超笔墨之表,味取咸酸之外。观其墨迹,或如高士临危,美人向晚,情溢书表;又似清风幽谷,明月海上,风寄八荒。

  ■ 呼延华

  龙兄化微入墨,机巧祛除,黑白之上取法高古,谦冲淡雅。提按间,纤毫收放力透纸背;墨韵中,枯湿浓淡抒情岁月。收龙君书笺,一启蓬心,快慰莫名。诗文格调易得,书风情致难求。结撰冬心联句——阴壑断崖泉出树,飞檐浮柱塔生风,敛中见放,气定神闲。太白诗作《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幽帘清寂,春卉含芳,龙君书之,人文匝绕,古 意沛然。诗书相揖,折冲有情,令人心折。

  ■ 周勋君

  龙友善于读书,思考,这使他即使一时为周围之见所囿也能很快从中摆脱出来。大约就是这样,一次摆脱,一次进境,他成而为现在的他。人们有理由相信,同样的事情此时大约仍在悄然发生,即新的、无论众人甚或他自己都尚不明确的进境正在等待他——虽然他也并不明了,但他会敏锐、准确地抓住它们,同过去的无数次一样。而且,还会不断发生,并把他带到高处。

  ■ 谢 萌

  除了谦逊这个最初印象,我逐渐发现了他的勤奋和恒心。他读的雕塑专业,学业是很繁重的,可他每天都坚持练字,临摹法帖,几天下来就积了一大堆习作。这样做一礼拜或者一个月都不算难,难得的是他这样坚持了十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自己深有体会的是,忙学业、忙毕业、忙找工作、忙工作、忙考研、忙读研、忙生存、忙生活,诸多借口会让人放松、懒惰。要持之以恒的确不容易,而龙友做到了。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想勤奋和恒心是他最重要的武器吧。

  ■ 王 客

  龙友书法的古典立场十分纯粹,几乎完全融入其生活与读书之中,书写的纯熟与自然犹如古人,在气质与技术上的并举在当下实属难得。

  ■ 陈亦刚

  现实只是龙友的梦幻泡影,他以读书游艺为秘密小径,通往他的真实世界。

  他独自容与,深藏悲喜,一心要凌越于时光之上。

  唯愿一切前贤先圣,看见他的愿力和精诚。

  ■ 孙承飞

  同行二三十辈,独镜堂出尘表。居于染翰外,亦稍事丹青,下笔即涉趣,斐然可观。又以诗史为乐,日磅礴古人间,深碛幽砾无不耽,虽据案枯槁,不以为惫。胸次精神,有古士夫雍雅之格。今子游京华,预邱公门下,中西恢廓,眼目高步,而谦恭愈前,益知所任,益识所趣,俨然吾江右之新帜,是可以济同侪,振同道者。

  ■ 王渐鸣

  龙友兄现为央美书法博士,有完整的现代教育背景和科学的训练体系。更难得的是,于诗、画、印、琴诸艺兼通,以古人绳尺塑造自我,每天坚持毛笔小字作日记,眉批书目,有传统文士之风。加之为人谦和,思虑深邃,为人称赏。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书法精神!

  ■ 刘光喜

  如同记忆的泥沼生长出诱人的荆棘,作为一个书写者,他在延展的纸卷上流淌出修行者的足迹。书斋静夜、古寺寻幽幻化成他生命沉湖中的荻花藻荇,这是包蕴孤独而理想的诗意与精思。他筑室于心,与古为徒,但不是自我退守,而是对当代书写语境的自觉介入与姿态选择,更是在古典书学理路中对书写可能性的一种怀有敬畏的探求。

  ■ 黄积鑫

  每个时代都充满浮华、诱惑、困顿与机遇,每个人都必须为此做出抉择。龙友坚毅地面对这一切,他坚信书法仍有壮阔的前景和未来。

  因此,他情愿将身心托诸毫端,殚精竭虑地深入传统以开拓新境,期望在技艺和气息均不逊先贤的情况下,为书法在当代中国艺术领域重占一席之地。

  ■ 马 超

  龙友是古典与现代之间善于摆渡的舟人。这种摆渡,需要付出不懈的劳作,不只是汗水,更需要以鲜血的名义,方能到达彼岸。作为同学,我对龙友满怀期待。

  ■ 陶 毅

  龙友兄最早引起我的关注大约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时兴上论坛开博客,当时还是大学生的龙友发的一件册页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引发热议,记得上海张卫东兄曾有龙友畏友的感叹,印象深刻,从此时有联系,渐成“龙粉”。十多年间,龙友从籍籍无名到异军突起,名动天下,其成功是他一直坚持不懈的结果。成功的背后并非都是鲜花与掌声,一路走来,龙友也曾有过迷惑、彷徨,不知路在何方,也曾遭受非议。和学院派及同龄书家相比,龙友并非异类,他只是做的更纯粹、更彻底、更自信。他的书法以米芾为根基又不仅限于此,坚持与古为徒,融合二王、苏轼、董其昌等诸家,不断的进行尝试练习,或大或小、或紧或松,或清丽或恣肆,笔锋的顺逆转换,指腕的灵活运用使其从中窥得魏晋笔法“自然书写”之妙,加之长期刻苦的训练,终使其形成个人风格,达到与古人比肩的高度。其书法古味盎然,线面结合,立体感很强,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当然这也得益于龙兄扎实的美术基础和深厚的国学素养。书法是国学之基础,龙兄取得今日之成就,乃勤奋使然、功力使然、学养使然,无他。最后,恭贺龙友兄展览成功,更进一步!

  ■ 赖起凤

  在我看来,镜堂的每件书作近乎是一段刻镂着优秀传统纹样的碎锦。书法历史上一路惨遭蒙弃的上好盔甲被他发掘拾起,成为他拆除路障、干预庸常书写的武器。他将书法捏成迷人的形状,却对他自身或他人一成不变的书写都构成一种隐约的持续的冒犯。

  他将他的故事列在那里,明天自有人将它欣然囊收,珍视,频频讲起。







  『鏡堂润例(丁酉)』

  小字行草书每平尺贰仟叁佰圆。

  中字行草书每平尺壹仟伍佰圆。

  大字每平尺壹仟贰佰圆。

  文房对联每副贰仟贰佰圆(四平尺内)。

  商用招牌匾额每字壹仟圆。

  四字吉语每幅贰仟圆(四平尺内)。

  扇面、册页、手卷及其它特殊形式、尺寸及內容另议。

  鄙俗不应,限定內容加二成。

  凡欲购藏,先润再书。

  按资写付,不再另送。

  临池辛苦,万望海涵!

  龙 友 敬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