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诗经有一篇《国风·秦风·无衣》上学时候爱背诗词的同学应该都熟知这篇文章,小编还记得这篇诗经是要求背诵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篇《秦风·无衣》其实就是当时秦国出征的军歌,在秦襄公在位时期,犬戎入侵周天子的地盘,当时周王朝的领土大部分被犬戎占领,秦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义无反顾的履行援助周天子的义务,这首秦风就是表明了秦国和周国同仇敌忾的决心。后来到了秦哀公在位时候,楚国都城被吴国攻陷,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绝食七日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为之赋《无衣》表明了愿意帮助楚国对抗吴国,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果喜欢听腾格尔歌曲的朋友一定听过他唱的《敕勒歌》,《敕勒歌》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南北朝时期,北朝先后匈奴和鲜卑人的控制下建立了政权,《敕勒歌》原本是鲜卑语所做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当时汉译后的,《敕勒歌》全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最先出现在《北史》卷六《齐本纪》后来被收集到《乐府诗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源自于一次战争: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折兵七万自己也深受重伤,在撤军回国的途中军中谣言高欢战死,为了安慰军心,高欢强忍着伤痛大会群臣武将,当时北齐吃了打败仗士气萎靡,为了重振士气,高欢命令部下斛律金写了《敕勒歌》并在宴会上慷慨激昂的唱出,北齐将士被歌曲中的家乡壮丽的景色所感动,军心顿时大振。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不断,朝廷起用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在嘉靖四十一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戚继光想犒劳将士来庆祝大捷,奈何当时军中无酒,于是戚继光就随性作了一首《凯歌》,和全军将士一起高歌以激励士气。《凯歌》全文如下: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军歌气势滂破,也写出了戚家军的军纪严明和誓杀倭寇的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