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停播,但我们还可以重读陈忠实

 老沈阅览 2017-04-19

陈忠实印象


文/陈远


一直认为当代文学中可以称得上经典的,一部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另一部是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别的作品不是没有优秀的,但要成为经典,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我曾托同事喻小华女士(她是陈先生的乡党)给陈先生打电话转告我想就《白鹿原》在电话中对他进行采访的想法,陈先生说,关于《白鹿原》,媒体已经有了太多的报道,再说也没什麽新意,还是免了吧。于是作罢,但一个朴实的陈忠实印象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2001年12月18日,全国作代会在京召开。陈忠实先生赴京开会。起时,恰逢我们报社临近社庆一周年,报社领导想请陈先生为我们报社题词,由小华女士在电话中与陈先生联系,陈先生欣然同意。于是,有了我和小华女士的北京之行。  

12月21日,我们在北京京丰宾馆见到了陈先生,他刚刚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在他的房间里,祝贺的人来往不断。陈忠实先生微笑着和前来祝贺的每一个人点头,用他浓重的陕西腔和大家说话。但是很快地,他指着我们对前来祝贺的人们说:“对不起,这两个孩子远道而来,让我给他们写字,我想诶他们写,让他们完成任务。”真实的陈忠实,一如我想象中的朴实,却没有我想象中的难以接近。相反地,他和蔼,待人亲切。  

陈先生带我们来到隔壁的房间(原来的房间实在是太过拥挤),请我们坐下,说:“来,我给你们写字。”


想到陈先生开了一天的会,一定非常疲惫,我请先生先坐下来歇歇。果然,先生累了,他坐下来。说:“脑子都木了,开了一天的会。”我为仓促来京而没来得及给先生带礼物向先生致歉,先生摆摆手:“咱不讲客套话,不讲客套话。”真实的陈忠实不老于世故,相反地,他很实在。  

先生穷六年之功于一役,苦心构造《白鹿原》,如《白鹿原》首页所引巴尔扎克的话,《白鹿原》写出了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是一部史诗性的著作,耗费了先生太多的精力。



我太爱《白鹿原》,这次见到陈忠实,自然想请他谈谈《白鹿原》。他摆摆手:“不说这,不说这。”


陈先生也太爱《白鹿原》,爱得不愿用语言来表述。


关于《白鹿原》,我读到过这样的文字:“(《白鹿原》写完后)我如约给人民出版社的何启志兄写信,报告长篇已经写完,询问书稿是邮寄我送还是他取?回信说将派人来取稿。高贤均和洪清波两位如约赶到西安,我在把那一摞装订整齐的手稿交给他们的时候,鼻腔有点发酸,涌到口边的一句话还是咽了回去。那句话是:我把生命都交给你们了。”当时读到此处时,想到作家的甘苦,我的鼻子一个劲地发酸。现在,陈先生坐在我的面前,很平静。他是否也想起了当时写《白鹿原》时的情形?先生的神态,使我更加深刻的体悟了他在《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在获奖感言中写到的一句话:


“五十年来捅破了一张纸,文学其实是一种个人爱好,五十年来还捅破了一张纸,文学仅仅是一种个人爱好,与现实的利益无关。”


话语平淡,但却意味着一种远离名利场的选择和固守。  

问及先生有何写作计划,先生说:目前还没有,但是有两个集子要出版一下。我想请先生详细谈谈,先生说:“都是旧作,没什麽可说的。”真实的陈忠实,有点恬淡,不炒作。  

接下来先生给我们题词。先生拿起笔,沉思片刻,写到:“既传播知识,又披沙拣金。祝贺读书时报一周年  陈忠实于北京。”然后,先生站起身,说:“好了,完成任务。”望着陈先生满是疲惫的脸,一种感动从心中升起。


                                                                             2001年旧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