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士,一个骄傲的称号

 翠谷叠泉 2017-04-19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士,一个骄傲的称号

崔浩:南北朝第一谋士这把交椅偶还是坐得稳稳的

作者:陈家萍

作为古中国特殊阶层的士人,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士人,古时指读书人,是中国古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

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

在宗法上,大夫臣士,士依附于卿大夫,不能僭越;

在经济上,士有一定数量的“食田”,禄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劳而食;

在文化上,士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

他们的社会职业多样化,或充任武士,或做卿大夫的邑宰、家臣,或在天子、诸侯的宫廷和基层行政机构中担任一般职事官。

春秋中后期,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

由于礼崩乐坏、宗法制松弛以至于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艺知识,已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士在失去“铁饭碗”的同时,也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

而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使能”,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

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士人不同于士大夫。

士大夫的称谓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是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从士人到士大夫,显示了士人介入政治,进入政治中心地带的历史动向。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士,一个骄傲的称号

陈后主:偶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华美而短暂

北朝使者薛道衡在一贯因“江东雅好篇什”优越感爆棚,本人“尤爱雕虫”喜作艳词的陈后主面前信口吟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立马震住历来自视甚高的南朝君臣。

诗,言自远,意自长,传达出北朝政治文化的盎然春机。

南人一直笑话北人开化迟、受教育程度低,孰料,人家已拟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赶超计划,文明之“思”业已萌发于花期前。

分崩离析的时代在呼唤有识之士。

此“士”,必须走在时代前列,有复兴儒学的高度自觉;必须是汉人士族代表,且是魏晋之旧人;必须是中原学术文化中心,敢与向强势叫板……

总之,这样的人,必须硗确自雄,像雪亮的犁铧,坚定地切入胡风异俗的地腹,强硬地逼近,强大地参与,强势地让胡人汉化,最终昭示汉文化的巨大魅力。

早薛道衡一个多世纪的崔浩,便是致力于“思发在花前”工程的汉文化的使者,是聚合时代大意志力的王佐之才。

他出世前,儒学业已式微。

——五胡乱华沦陷区,年轻人流行弹琵琶,学鲜卑语,华夏传统文明似已斯文扫地。

有识之士对此如何不伤悲。

他的父亲崔宏号称冀州神童。

站在父亲肩膀上看世界的他更牛,《魏书 崔浩列传》称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试看他的课程表,随便挑一门,都是高艰深,需要皓首穷经。

好吧,单是学问优长让人甘拜下风倒也罢了,他竟然还是阴柔型帅哥,身材纤细,皮肤白皙,美貌如妇人。

——同样是人,差距咋这么大哩。

他的姓和名无不耐人寻味:“崔”乃清河崔氏,北方高门中之翘楚;“浩”,是集义而生的浩然之气。

作为谋臣的软硬件,出身儒学世家的他皆具备,“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论谋略才干,他直追张良。

伯乐安在?

崔氏开启了搜索引擎。

与其说北魏选择了清河崔氏,不如说清河崔氏相中了拓跋珪:没文韬武略,但英武神勇;没雄才大略,但知人善任。

如此甚好。

作为汉人豪门的崔氏与鲜卑统治者能相见欢吗?君主能遇合吗?北朝殿堂的浩荡春风能催开这朵奇异的政治之花吗?胡天蛮荒之地果真能开垦出儒学新天地吗?若干年后,崔氏会后悔这个选择吗?

崔氏将这些问题丢在风中。

开启一个良好的政治格局,开出新气象,拯救儒学,这是士之重责。

于是乎,崔家父子这对神童,不事南朝,积极主动去帮北朝。

崔浩的仕途之路走得快而稳。20岁的他便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由给事秘书转著作郎。

素质,无处不在。“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一手漂亮的魏碑体令他成了道武帝拓跋珪身边最养眼的风景。

或许是服丹药的药理反应,拓跋珪晚年性格大变,大臣动辄得咎。

“头颅要紧,前途啥的都是浮云啊”,为了保命,大家都恨不能玩隐身,有多远便滚多远。

崔浩“独恭勤不怠”,爱岗敬业,甚至终日不归。

对不顾拓跋珪喜怒无常杀人如麻玩命工作的崔浩,魏书如是评价:“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

他无视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勤勉工作,这非逞匹夫之勇,也非作秀,而是出于远比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焦虑: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徒留生命的躯壳有何意义呢?

在素有大志的他看来,轻言放弃,远比丧失生命更可怕。

在他心目中,“士”是一个骄傲的称号。

头可断,血可流,志向不可丢。

他要探究宇宙的奥秘,从致仕之初,他的人生字典里便删除了“明哲保身”这个词。

拓跋珪注意到工作狂崔浩,被年轻人热火朝天的工作热忱所打动,“辄命赐以御粥”。

这粥是安慰奖:好好干,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还没来得及重用崔浩,英雄盖世的拓跋珪便命丧不肖子之手。

好在继位的拓跋嗣文武双全治国有方,初即位,便拜他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让他为自己讲授经书——冷门功课最终会派上用场的!

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风度好,口才佳,拓跋嗣阴鸷的双眸遂汪着深潭般的仰慕。

乘坐轺轩去郊外祭祀天地的崔氏父子的身影多高大上啊,生生拽疼路人的脖颈。

若拍摄“崔浩的一天”,定是一组闪瞎人眼睛的快镜头。

他留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言辞,制作家祭办法,排列五宗次序;制定蒸尝之礼、丰俭之节;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一概归他负责。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士,一个骄傲的称号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这才是起点。

他在等待展示终极才华的平台。

公元414年,听了他开讲的《易经》《洪范·五行传》,拓跋嗣被成功地调动了学习阴阳术数的积极性,命他占卜吉凶,参考天文,随时为自己解惑。

他终于可以振翅了!他把天道与人事相结合加以综合考察,举其大要,用来占卜各种灾祥变异,竟屡屡应验。

龙颜大悦。他从此得宠,“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

公元416年,东晋名将刘裕灭南燕后又要拾掇后秦。

拓跋嗣跃跃欲试,既想和刘裕过招,又欲将秦晋的战火燃成燎原之势好借机打劫,于是拓跋魏派出的10万人马便以打酱油的姿态驻扎黄河北岸。

拓跋嗣颇得意:谁夸我聪明绝顶啊!身为北魏最佳辩手的他却当堂驳斥——连打酱油军也不要派才更见高明啊。

他笃定刘裕必赢,酱油瓶再多也阻拦不了其进程,不如爽快放之西行入关;刘裕灭后秦,但没时间巩固,将便宜白扔给夏国的赫连勃勃,此人失道者寡助,收拾起来与难啃的硬骨头刘裕要轻易得多。

他还像先知一样预测:打胜仗的刘裕回国定篡夺晋之江山。

形势发展和他的论断竟丝毫不走样!

Oh, my god。崔浩果然是半仙!拓跋嗣一高兴,大大地赏赐了他。

可惜,拓跋嗣只统治14年便英年早逝。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