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路决定出路:对待癌症,患者应该这样做!

 何裕民 2020-09-11

1990年初,笔者遇到了一位胰腺癌晚期患者,已有梗阻性黄疸、疼痛,无法手术,被断定最多只有三个月的寿命。这时怎么让他活得好,活得长,是笔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人们眼里癌症一直就是绝症,无药可救的。如果真如此,大可慢下来先观察,再做决定。而很多人却迫切求医,所得到的结果都不如人意。笔者给这位患者配了中医药,从饮食、心理慰藉等综合方面渗入病人的诊疗过程,使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减轻其痛苦,进而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助其又活了很长时间。

随着收治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笔者发现这样做对癌症患者来说更好,避免了其他过多的身体伤害以及不可挽回的局面。我一直以姑息性诊疗的思路来摸索,已得出一套诊疗方案,归纳为“知、医、心、药、食、体、社、环”八字方针。

知,是对患者从认知层面,正确引导癌症的观念——癌症只是慢性病,剔除患者的恐癌心理。帮助稳定患者情绪,利于康复治疗。

医,即患者可以采取的各种医疗措施,如中医药、放化疗、微创等,以“择善而从”的原则进行选择,忌讳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多越好的诊疗措施。

心,是患者的精神心理。要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需通过各种外在关系的协调处理,帮助改善、减轻主观痛苦经验。一般的方法有暗示、精神分析、行为矫正、生物反馈等。

食,患者的饮食。生活中有很多致癌食物,如霉变、腌制、烧烤、熏制和油炸食品等,因此患者均有所忌口。另外就是病人饮食的规律性。

体,就是体能锻炼。癌症患者锻炼体能可提高造血功能、增强细胞免疫。要形成习惯,量力而行。提倡进行轻松快乐的游戏活动和小运动量的柔和运动,如:散步、唱歌、踢毽子、讲笑话等。

社,即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单位、社团、宗教等。主要还是以家庭为主,需要家庭成员参与指导管理癌症患者的心身问题。

环,即环境。自热和人文环境对患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北方的肺癌患者,适宜在南方生活,因南方气候较湿润,可降低患病率。在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人文环境中,对患者的康复极其有利。

癌症是慢性病,需要涉及到患者的方方面面,因此慢性病是一个讲究综合性诊疗的过程。所以,笔者主张,遇癌不慌乱,应冷静观察,以姑息的思路来把握逆转的出路。

阅读精选

红彤彤的“春”,樱桃的“唇”

胰腺癌不做手术也能活!

要有生的希望,切勿轻言“完了”

致肿瘤患者及家属:药不能乱用!

调补需文火慢熬!

如果想询问更多关于健康、康复、治疗的问题,点击这里,何裕民教授为您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