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hjmhjmhjmm 2017-04-1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 每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便是我闲坐观看浮云飘荡的时候。

  【出典】  王维《终南别业》

  注:


   1、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2、注释:

     终南,指终南山。别业:即别墅。

     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兴:兴趣。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3、译文1: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译文2: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译文3:

   到了中年的时候,我便非常爱好佛门的清静无为,晚年时居住终南山的山陲。兴致一来时,我就独自去游览,那种心旷神怡的愉悦心情只有自己才最有体会。有时沿着水流信步走去,一直走到水源的尽头,便坐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欣赏白云轻轻飘起的闲适优美。偶然遇到看护林木的老头儿,便和他无拘无束地聊起天来,有时谈得投机,便忘了归返。

   译文4:

   中年以后非常爱好佛道,到了晚年迁居在南山脚下。有兴致时常常独来独往,美好的事物和境界唯独自己知道。随意而行来到溪水尽头,索性坐下看云卷云舒。偶尔遇到山村的老人,和他畅谈忘记回去的时间。


   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在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则云:“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但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文革”中被毁。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5、《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诗人玉屑》: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顾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唐诗从绳》:此全篇直叙格。五六句法径直。此种句法不假造作,以浑成雅健为贵。通首言中岁虽参究此事,不免茫无着落,至晚年方知有安身立命之处。得此把柄,则行止洒落,冷暖自知,水穷云起,尽是禅机,林叟闲淡,无非妙谛矣。以人我相忘作结,有悠悠自得之意。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59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6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25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77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51名,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排名第24名


   6、盛唐,不得不提王维。

   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绝笔,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自然之灵气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抑或“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悠闲灵动,还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寂静幽深,无不是一幅幅意味深长的美丽长卷。读来,爱不释手,如临其境。

    读王维的诗,必须在心静的时候,最好是夜深人静时,或者远离尘世,亲近自然时,才能读出那种感觉。我以前也很浮躁,总是抱怨,甚至很消极,常常蜷缩在一个人的暗无天日的世界里,让伤口慢慢变大,变深。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是古典诗词中最具有力量感的画。可谓是王维所有山水田园诗中最有启发性的。中年信佛的他,渐渐远离世俗,融进自然,于万物中禅透人生。而《终南别业》便最能体现这份执着。

       我受它的影响很深,失落时它能够带给我力量,绝望时它能够带给我希望,成功时它能够警示我谦虚。它成了一个得道高僧,可以拯救一些失落的灵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多么的淡定,多么的闲适,多么的豁达,又是多么的自信。诗人在自然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快乐,与尘世的污浊,杂乱,喧闹相比,这里多么宁静,纯粹。在这里他找到了快乐,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于是他领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这种心境,就像天上的云卷云舒。

    王维太伟大了,两三句平淡无奇的话语中,却透露着无穷的力量。它就像积聚了很久的火山口,随时可能喷发,照亮整个世界。“坐看云起时”如此潇洒的画面除了王维又有何人做得到。云与水可以转化,云起雨将来,云是希望,是力量,云起是人生轨迹,是心理归宿。

   

   不得不说,王维的这首诗让我的心境又高了许多。此后,我对于生活不再是灰色的,而是那如云的白色。

   在当下,虽说我们不能像王维一样信佛,住进秀美的别墅,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像他一样的心,如果都不可,至少可以让心中充满画面,充满诗意。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水尽的时候,我们不必要抱怨,因为这不是人生的尽头,我们除了生活的路,还有远方。有时候我们不必一直走下去,还要学会停下来,坐下来,仰望天空,眺望远方,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我想你的心就不会太累了。


   7、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  王维


    你是否有过,因为一章字、一幅画、一首歌,或是其他,对某个未曾谋面的人,而心生牵念?也许你并不想记挂,可一份感动已经碰触了心弦,迫使你总是会不经意地想起。甚至在梦里还有过几次邂逅,可尽管如此,你还是不敢轻易打扰。因为,许多的人,许多的事,梦着就好,倘若贸然去唤醒,不但惊扰了别人的平静,更且搅乱了自己的安宁。

  也曾想过,剪一段梦中的记忆,织一件缘分的衣裳。只是这世间,不是所有的缘分,都恰如心意。就像一件你心爱的衣裳,穿在身上未必合身,可命运不是量体裁衣,它不能顺应你的时候,就只好容忍它。有时候,选择与寂寞为伍,让偶起波澜的心,渐渐地转至一泓清澈而明净的水,也算是修炼到某种禅境了。都说寂寞是情至深处而生出的一种怅惘,一个爱上寂寞的人,或许会厌倦风霜的世情,但是绝不会逃避自然山水。我们应当相信,这世间真有这样的人,对营营名利视而不见,却为山林的一朵无名野花,而心动不已。

    每当被情缘所缚,就会想起王维的一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的诗僧数不胜数,诗佛却唯独只有王摩诘。许多人对他的喜爱,皆是因了他的诗境,可以在瞬间将你带离纷扰的世俗,给山穷水尽的人,寻找到柳暗花明的转机。有人说他是消极的,禁不起贬谪的落拓,就背着行囊,逃离到终南山,做起了佛前的一粒芥子。在寂静的山林弹琴长啸,一任青苔慢慢地爬满自己的衣襟,那个如花的大唐盛世,仿佛已成了前世的回眸和错肩。

  十年寒灯,江湖夜雨,王维选择步入山林,不是仓促而茫然的。若不是经过朝堂变乱、笙歌逝尽的世情落寞,经过漫长深秋的萧索和苍凉,他也不会那般决然地转身。也曾深情地吟咏过《相思》,在千年前的唐朝种下一颗红豆,每个中了情花之毒的人,都想要摘一颗红豆,用来自解。弱水三千,最终他还是要了寂寞山林,只有山林才可以将他彻底地带离繁芜尘世。他是真的倦了,行至水穷处,坐了下来,漫看天边云卷云舒。曾经的大悲大喜,刹那间荡然无存,他突然觉得自己好生无情,因为他觉得世无可恋。

    很多人都想知道,佛到底是无情还是深情。若是无情,他又偏偏要爱众生,若说深情,他却不为凡尘的情爱而动心。或许佛的无情,是深情的凝聚,佛的深情,又需要无情来释怀。王维是深情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到老的时候,他会对寂寞这样情有独钟。山水是寂寞的,无论世事经历了多少沧桑变迁,它们一如既往地保持无言。王维爱的就是这种无言,用心灵去交流,让他觉得宁静踏实,没有伤害,不需要背负任何的孽债。

  那个值得追忆的大唐盛世就在眼前骤然消失,他曾经用心追求过的名利,此刻在山林中换一草一木都不行。在这里,功名连一粒尘埃的价值都没有,我们总说世俗太现实,然而山林亦是如此。倘若我们将一颗世故的心带进来,这里的一切生灵,都会将你我拒之门外。缘分是两个人的事,你情我愿,你欢我爱,才是有缘有份。一个人的心动,无法到花开到极致,任你用怎样的深情浇灌、呵护,它还是会夭折。王维懂得,所以他割舍了人间的相思,只和水说话,只和云参禅。


    山中的岁月过得特别地快,闪若流星,转眼已不知是几度花开花落。山中的岁月又似乎特别的漫长,这里的花草树木,并无丝毫的更改。以为离尘太久,心会渐渐老去,岂知生命的琴弦却越弹越亮,在清冷的月光下,闪烁着洁净的光芒。在世间绕了千千的心结,被明月清风轻而易举就打开。这就是王维和山水的缘,一种禅缘,让人心生羡慕和遐想。虽说每个人伸手就能触摸到清风,抬眉就可见白云,静坐可以听闻流水,假使你没有一颗宁静的心,是无法与自然万物有深刻地交谈的。王维做到了,是因为他和喧闹相离,与寂寞相爱。

    我是个爱做梦的人,梦里最多的是远离尘世,在明山秀水处闲居。抚琴作画,静坐参禅,一任流年似水,我又是否老去红颜。有人说过,待到老时,就陪我去山里住下。不是承诺,更不是誓言,说得那么漫不经心。我明知道是假的,但还是愿意相信,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也该是一个向往宁静的人。只是这世间有许多这样的人,被命运牵着走,无法自在呼吸。所以就连应诺一个人,也说得那么含糊,而谁又肯为一句没有期限的话语,痴心守候?

  在不能如愿以偿的日子里,我总是被王维的诗句感动得不知所措,那是因为我也爱极了寂寞,山的寂寞,水的寂寞,禅的寂寞。我愿意看着一个临着水畔的老者,坐看云起,或垂竿闲钓,一溪流淌的水。明知道钓钩上一无所有,但还是乐此不疲地坐钓一份闲逸。我曾对人说过,人生的大美是简洁,所谓的简洁、纯粹,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孩童,那双明澈的眼神;真正的纯粹,是一个历经风霜的老人,他尝过人生百味,到最后,淡饭清茶足以。他的心,将所有的复杂都过滤干净,所剩的,就只有纯粹了。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心可以清如明镜,而我可以在镜前,看到自己两鬓的华发,还有老去的容颜,并且不会心生感叹,而是平静待之。我亦希望,有一天,我坐在云崖水畔,垂竿闲钓自己的影子。哪怕忍受一生的寂寞,也愿意,因为这只是生命的澄寂,而灵魂却充实丰盈。那么就这样做安静的自己,让牵念的人,依旧放在心里,不去惊扰。哪怕有一天在梦里,为某个渺小的感动,泪流满面,醒来后,也要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在梦里相逢。

  就让我做一剪闲云吧,没有来处,不知归途,在寥廓的苍穹飘荡。有缘的人看见我,将我写入诗中,描进画卷,编进梦里。无缘之人,就这么擦肩,擦肩吧,擦肩并非是无情,而是让缘分走得更久远。 文:白落梅  


   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处,则云起时,然云落尽,何复起?

  

  这一片世界,没有山清水秀,有的只是漫天的尘土与荒芜得看不到尽头的大山,那一刻,突然想起了王家新的那一句“山的那边是什么”,这里的孩子们会不会也问自己的父母山的那边是什么,而他们又会怎样回答。这一片天地,没有人衣着光鲜亮丽,没有人白净秀美,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尘土的味道,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被阳光晒过的黝黑,但他们却又是那样的友好质朴,真真当你是远方的客人般对待。从雾霾的地方逃到漫天飞尘的地方,却不后悔,反而是庆幸的,庆幸有那么几天的时间,庆幸有那么个机会让我得以感受到这一片天地间尚存的美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慢慢的消失不见也未可知……

  

  遇见那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候”。苍茫荒芜得几不可见绿色植被,却有不见绿叶亦能灿烂摇曳的花树,以荒凉为背景,在夹杂着细沙的山风中静默开放,寂静凋落,不悔过去,不追未来,只是静静地在枝头用力的绽放着,即使在这无人的寂寥山谷。忘了去追寻到底为何树何花,本也无意去追寻,是何已不重要,在你最灿烂最美的时候,我已遇见便足矣。

  

  遇见巍峨壮美的雪山,“蜀山之王”-贡嘎神山,“蜀山之后“-四姑娘山,二郎山,夹金山,峨眉山,瓦屋山……尽收眼底,夕阳余晖洒落,清冷月光倾泻,在柔软皎洁的云海彼端,熠熠生辉。在朝霞晨光中,温暖的披上金色的纱衣,巍峨的群山也变得柔软起来,漫卷的云海缭绕着,惊觉竟会陷进这染着霞光的一片柔软之中,那一刻的雪山竟似亦幻化成柔情女子,甘愿沉沦在云海壮阔的怀抱之中。雪山顶缱绻的云雾曼妙飘摇,似要离去却又终未离去,只是盘旋于雪峰之巅,静静的守护着,直至晨晖将其蒸融……

  

  遇见少见的云海佛光,在茫茫的云海之中,一圈光晕若隐若现,时而明亮,时而暗淡,却给人昙花一现般的惊艳。

  遇见海上明月,月明星稀的夜晚,一轮圆月高挂山头,清晖泻于白茫茫的云海之上,脚下那一片片若隐若现的洁白,在夜色中仿佛铺就的一层厚厚的棉花,忍不住想要上前……

  遇见云海之上的朝晖夕阴,暮色下的云瀑,美得不可方物,竟不知该如何形容……一望无垠的云海,恍如蓬莱仙境般,是那样的梦幻,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遇见俩刚好的小伙伴,刚好走不动了搭车,顺便带走了我那沉重的包;刚好还有一个愿意继续走,刚好背一个包带些干粮和水。这样才有了轻松的我,轻松的徒步九小时,能在日落前到得山顶,坐在云边看着最美的云瀑在夕阳余晖下升腾溢出,遥望着云海的那边还是云海,享受着最美的时光。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则坐看云起。这一片天地间虽不复清泉石涧,却可见漫天云海。世事无绝境,有心为之。


   9、风无定,云无常,人生如浮萍,聚散两茫茫,百年苦短,过尽千帆,蓦然回首,落英满怀,暗香盈袖,花开花落,有喜也有愁。地老天荒,朋友情依旧。不管我们曾经遇见还是错过,总有些人和事让我们难以忘却。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不管是一面之缘,还是文字之缘,总有些东西在我们的印象里定格。一句祝福,一个微笑,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相识便是缘,相知更是一生的福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有些事,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直至随风消逝。做最真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意愿。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不管岁月流年,不管蜚语流年。耳边响起诗佛王维那句经年的绝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想,一个男人,得有这种情怀,每个人真正强大起来都要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的日子。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撑,所有情绪都是只有自己知道。

    人生中,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生活。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承受平淡,需要一份坚韧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还要承受遥遥无期的等待与无奈。

 

  10、 人的一生就像在不停地等车,而且你去的线路往往没有直达的班车,你必须不断地转乘。就像等车和转乘一样,人生的不如意和难预料也很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我更觉得苦难是一笔财富,每一个成功的人在苦难面前都会勇往直前,永不言弃。当你顺利的渡过苦难和打击后,回忆起它都会带有温暖的颜色。

   所以当我们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坎坷苦难的时候,何不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这样境界呢

 

  1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佛”,他的诗往往都富有禅机妙义,人生哲理深刻。

   “其实,山水本身并不能感染人,感染人的是那份徜徉于山水间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情怀是独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闲适,而是一种深刻的禅理境界。

   水穷则无路,在常理看来,已然山穷水尽,意味着终结,在王维这里,‘行’却是在终结之处才现出生机。‘云起’则视界模糊,一切乌有,景致不再,应该是背离了游者的初衷,但心意随缘的话,坐看云起恰是领会自然变迁之趣的过程。

   水穷处,就是水的源头,一切归于本源,这是在暗喻,彻底穷尽世间尘劳,才能回到真实,回到我们的‘自性’的源头。云起是自然现象,不必在意,也不必苛责,外在的蒙蔽无损于内心的光明,内心不动,云卷云舒一般惬意。

   云散可看,云起也可看,一个禅者不为外境所惑、不执着于诸物的修持,于此显现。不被凡尘琐事所羁绊,无论任何地点、时间,都闲适自如,自得其乐,如此境界,就是禅的境界。

一种事物熔融贯通,周而复始的过程,看水看到尽头,正是看云的开始。

  王维的高妙之处在于:“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摘自《诗境浅说》及其他)

   

  12、“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号称诗佛。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短短的一段,轻描淡写,这就是王维的一生,只是恐怕很多人倾尽一生,也不能解读王维。王维号称“诗佛”,是最贴切的描述。他的诗中总有深远的禅意,官场上又能做到急流而退,这样一个人,注定能够有一个妥善的后半生。


   后来经历太多,我总是在平静时刻怀想这位古人,与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产生共鸣,这样一位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与他多年来岁月里经历息息相关。若不是经历太多,他又如何看淡人世繁华,恩怨是非?


   王维的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不体现这一点。这如一幅画,老人顺着溪水而上,到了溪水源头,静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如此,又有何求?放下,一切的执念,只是单纯的与山水为伴,不参与红尘纷扰,明心净性。


   王维的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不掺杂矫揉造作,景随身旁而取,情从心里流出。这样一个直率之人,总能结交到真诚的朋友,在离别时,又能直视缘聚缘散缘如水,珍惜而不伤感。


   王维的诗,“诗渗禅意,流动空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恰如其分的将禅渗入诗中,读完之后仿佛一下子明白很多,看淡很多,万念俱空。很多心结,倾刻之间打开。


   我读王维诗,最喜他诗中的禅意,于喧嚣中静心养性,人生中不如意的,纠葛不清的,总能放下。闲静时,喜欢提笔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人生中,爱恨也好,恩怨也罢,到头来尽散落时光中,于是乎,看淡了,也就懂得了与自然同乐。


   此刻依稀记得,若曦在等待四爷时,提笔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若曦是明智的,她选择了自由,一直很渴望离开皇宫。从爱的韶华,到怨的暮年,她真正懂得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诗总是在别人失落时雪中送炭,无论贫贱富贵,少年老者,只要你用心,就能得到,在唐时,这一阵风吹向后人,让迷离的人清醒。这盏唐时的灯,一直照亮你迷惘的前途。


   王维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他有追求自己理想,为政治抱负奋斗过,他辉煌过。在政局混乱中又能做到退而守安,暮年退居田园,执笔写下自己的心事,随意却禅意深远。


   王维他也是能收放自如的智者,能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不是朝夕间能修炼到如此心境,他也曾激流勇进,到了山穷水尽,他不在渴望柳暗花明,真正选择了安之若素。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倾慕之人,感慨的是自己的愚,倾慕的是他的智。是的,这是他的人生,辉煌的一生,让人感叹自己的卑微,却让人记挂了他一生,解读了一生。


   愿,你在水穷处,我在云起时,相约一起去见证他完美的一生。

   

  13、在一盏茶香里闭关,不为修行,只为静心。带着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沉静一颗在纷乱浮世里烦躁不安的心;在一盏茶香里闭关,不为顿悟,只为开怀。持一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洒脱,将生不带来,死不随去的名利耀环抛出心怀;在一盏茶香里闭关,不为参禅,只为放下。怀着一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放下那些在情尘爱世里紧叩于心的诸多放不下!


   世间众生,芸芸凡者,匆匆入世,从此沧红尘溟,一世天涯孤路,海角劫缘,不知风波恶,道阻且又长。每个人,都捎带着与生俱来的颠沛命运,在各自的路上尽付所力,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与活在自己心中的自己,往往背道而驰。像极了一个舞台之上的怜人,台上笙歌四起,光彩四射,台下独自寂寞,独自悲凉!多想,活成自己心中的那个自己,可命运早已经为我们布好了天罗地网,任你挣扎反抗,都事与愿违;于是,我们在这张天罗地网里,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模样,或许别人羡慕嫉妒,甚至恨,而我们未必见得欢喜心底。自己内心的愁苦难诉,除了自己,终是无人能懂得!


   无人能懂,便自拾心情。疲于生活的无奈,忙于生活的琐碎,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亦成了一种奢侈。故而很多时候,闲便往往只是在那一盏茶的光阴里。落下了心,闲下了情,所有过往经年的难舍难忘,随着那一片片在花鸟点缀的杯盏中,随沸水起落悬浮的茶叶慢慢沉静,你看它们,抒怀惬意的静卧安好;所有凡尘扰世里的喜悲哀怨,亦随着那一缕缕幽幽的茶香,飘之而去,散之不见。在那一盏幽幽香茗里,闭上双眼,关上心门,不记时间,忘了自己,澹然忘机。让静,静到极致;让忘,忘到干净。


  14、非常喜欢王维的那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处,没有水的地方,也就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绝境。魏晋时的阮籍率意驾车,至无路处,恸哭而还。大概他想到的是人生的穷途末路吧,王勃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还是陆游比较通脱,在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而王维的眼前没有陡然展现令人惊奇的景观,但他索性坐了下来,看到云从山头、心头冉冉、袅袅飘起,象一种飘逸的思绪。仿佛此时的他也变成一丝白云,正乘着风从草尖飘过,浑然物我两忘,心境澄澈。


   不见流水,总会有行云。绝处不一定都能逢生,就看你采用何种姿势了。王维这一坐,不知不觉就使自己雄踞人生的制高点。水尽的地方,山不是很高吗?那更好,有了一个俯瞰人生的高度。


   水果真消逝了吗?该处可能为山涧的发源地,水掩于地表之下,或在岩石罅隙,或在草根润处。即使水在这里完全干涸,抬头望天,原来水蒸腾为水气上了天了,幻化为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云是雨的胚胎,有云,就有水的希望。


   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汇聚而成的,有云起来,在空中汹涌,就表示水快来了,即将在山涧中澎湃。


   想起人生过程,难免会碰到障碍。有的是身体的障碍,有的是心理的障碍,有的是环境的障碍。你在爱情、事业、学问等山峰上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脚下是一条绝路,危岩耸立,荒草萋萋,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但这不是穷途末路。地上没有路,就抬头望天空,身临绝境,心灵还可以拥有畅游的天空。


   官不当,可以做林泉的主宰。松风竹露比玉液琼浆清淡,但味永。我爱的人离开了,爱我的人可能就出现了。治学至焦头烂额,有时会豁然开朗。王国维不是借用辛弃疾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比喻做学问的境界吗?


   不是要看水吗?等待云在空中聚集,有云总会有下雨的一天。即使没有下雨,还可以从葱茏的草色感受水的无处不在。你能说,一棵草,不是一片直立起来的水吗?


   并不是人人都要悟禅,人生只须有那么一点感悟。无路可走时,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看云起云涌。


  15、淡泊是一种美丽,宁静也是一种美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任世界物欲横流,任人生风雨弥漫。静静的守住生命里的那一份淡然,那一份本真。闲看日升月现,淡看云起云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佛说:人生如处荆棘丛中,心不动,则身不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品尝到世间诸般痛苦。唯有宁静,可以让心灵沉净,让生命坦然,让人生多一分高贵,多一分自在,多一分飘逸,多一分雅致,多一分庄严和善良。

  宁静是顺其自然,宠辱两忘。是甘于孤寂,超脱世外。是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是云淡风轻,远离尘嚣。宁静者自知,也知他。静静的看透人生,看淡是非,看破世界,了解宇宙真相。那是一种洞穿了世事的淡,悟透了人生的真。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豁达与超然,明了与彻悟。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心静一切都静,宁静者不忧,宁静者简单。看清了因果,看淡了名利,知道成败得失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快乐才是真。

  宁静者不惧,看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能坦然面对死亡,能泰然面对苦难。知道一切事物都有因果,一切事物都有利弊。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只有活在当下,享受每一秒。宁静者淡泊,能一切随缘,知足常乐。宁静者宽容,不会为眼前的得失烦恼,不会为未得到的东西劳心,不会为已拥有的东西劳神。所有的苦恼,不过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所有的名利,也都会过去。人生何忧?人生何惧?

  智者无忧,勇者无惧。宁静致远,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超达。只有守住本初善良纯净的心,才能不受名利的诱惑,才能走得更远。贪婪者,必定一无所有。急功近利者,必定功败垂成。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看事物更客观,看人生更透彻,看世界更接近于本质。清水无波,才能映照出皎洁的满月。宁静心,是杯中水,只有待渣滓滤净,泥沙沉淀,一切才会明了。宁静的心,是天边月,只有待云烟散尽,尘埃落定,一切才会无碍。宁静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宁静的心灵,温柔敦厚,不温不火,飘逸而潇洒。手上掌握真理,心底坚如磐石。不怒,不惊,不烦,不恼,不怨,不憎。宁静的心灵,如一纤纤细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西北东南风。宁静的心灵,如离弦的箭,意志坚定不移,向着目标进发。宁静的心灵,空如虚空,日月高悬,群星闪耀。一切的诱惑,一切的干扰,一切的杂念,通通见鬼去吧。狂风暴雨来了,笑脸相迎。沧海桑田变幻,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金钱的诱惑,视若粪土。名利的诱惑,视若尘埃。美女的诱惑,视若白骨。宁静的心,有一尊佛,那就是善良纯净不染尘埃的自性。人生在世,我自不动心,哪能染尘埃。死,不惧。生,无忧。痛苦其奈我何哉。

  宁静的心,如清风朗月,清丽脱俗。如白云出岫,从容恬淡。如止水无波,明澈无尘。宁静的心,胸藏万壑而不动声色,怀有大海而不见波澜。那是一种不与人比较的美丽,那是一种不患得患失纯净,不庸人自扰高雅。佛曰:你不自寻烦恼,没有人能使你烦恼。宁静的心,快乐幸福。一缕阳光,一轮明月,一丝清新的空气,都是极乐。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梵唱,都是感恩。欲望少了,人就干净。烦恼少了,人就智慧。人干净了,善念就多。心清静了,是非就少。只管一心成就,只管一往直前,哪有障碍可言。做官的,济天下。经商的,做慈善。学佛的,渡众生。平民百姓,白首渔樵,怡然自乐。

  拥有宁静的心,拥有快乐人生。拥有宁静的心,拥有人生智慧。宁静的心,心如明镜,尘世的一切,洞察分明。所谓,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此心即是。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百年人生谈笑间,此心即是。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就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幸福,做自己内心的王者,让生命活出精彩,让人生一往无前。

  不经历波涛汹涌的动,不会悟透心如止水的静。不经历人生的苦难和风雨,不会明了平平淡淡就是真的道理。宁静,是极动后的极静,繁复后的至简;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和彻悟。

  有一种美丽叫宁静,那是净土在心里的梵唱。


   16、行走在世间,见惯了太多山盟海誓的颠覆,听惯了太多睚眦必报的纠葛,成日里碌碌劳形。或沾沾自喜,或欲罢不能。就像灯下水碗中的飞蛾,任凭你怎么挣扎,最终都是水中的牺牲者,原因只有一个——飞行的方向太过于迷茫。于是,便常常自问,生命中到底什么是真实?有什么值得追逐到底?


   渐渐发现,生命太累,只因为生命的爱恨取舍太多,多得成了负荷。自己的负荷,也是别人的负荷。诚如,我们常常把爱放在嘴上,亲情、爱情、友情,但是这个“爱”却是和“取”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爱付出的时候总希望有回报,一旦无法如愿就会痛不欲生,甚至生出刻骨铭心的恨。所以一代又一代人感叹着“良辰美景奈何天”,感叹着“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我们在走过大段生命的旅程,感叹聚散无常时,往往又有意无意地结怨很多,工作、生活、交往、乃至婚恋。之所以结怨,更多的是我们过分地执着于自己的判断,少了一份宽容,少了一点大度,多了自私和狭隘。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爱与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可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说得清?爱里含着恨,恨中又有爱,爱恨交织,爱与恨是一对冤家。没有绝对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由的爱与恨。爱在前边,恨随其后。爱出现在花前月下,恨出现在刀光剑影中。当恨对抓不到手的爱而咬牙切齿的时候,正是恨和爱走得最近的时候。


   爱充满着温暖与柔和的气息,是一种温柔的力量——爱的力量在于它甘愿为另一颗心而燃烧。恨充溢着冷漠和寒冷的气息,是一种坚硬的力量——恨的力量在于它为点不着另一颗心而自燃。


   当爱超过了极限走到了反面就会变成恨,是爱火太盛以至烧烤变了形而成为恨。在情感世界里,爱一旦想占有,就会生出恨,恨是想要的不能抓在手里。恨来自占有欲,占有欲促使人们幻想着把自己的所爱牢牢抓住。所以,恨总是跟在爱的后面爬行。


   恨有诸多不美,恨会使人变丑,丑就丑在恨里有私;恨使人感到痛苦,那痛苦写在索取里;恨使人变得卑下,卑下来自只想满足私欲。与恨相反,爱是美好的。当爱意无限扩大到大爱无疆时,爱会使人变美,美就美在爱里无私;爱使人感到幸福,那幸福写在给予里;爱使人变得高尚,高尚来自勇于为爱牺牲。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来仔细认真想想,便不难发现,爱也好,恨也罢,只不过是世间缘聚缘散的变化,生命的轮回中没有什么能留下。太多的计较执着,失去的只能是自己那份纯真和豁达,增加的只能是劳累和疲惫,得到的只能是烦恼和困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获得的只是一种心境的高下。虽不必要隐居林泉,却可以保留一份天真,随顺自然,适应社会。对于生活,不黏着于拿起放下,以平和淡然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才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活得更加从容、更加坦然。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时,爱恨都是隔雾看花的朦胧,并不真实。而找到内心的归宿时,再去看人生爱恨,爱恨只不过是朦胧的水中月,镜中花,一切都是泡影,本不真实。只要把心打开,用一种豁达、从容、包容的心态,就会笑着面对这如幻的人生。


   17、 “光阴早就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在了修炼它的人身上。那个美妙的东西,是清淡,是安稳,是从容不迫,也是一颗最自然的心。”品味着雪小禅富有哲理的语句,不由得陷入了深思,或许,人生最闪耀的光点,不是功成名就,不是鲜衣怒马,而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卸掉所有的光环,返璞归真,做真实的自己,一颗素心,简单快乐,无论拥有多少成功,都只是过往,一颗最自然玲珑剔透的心,不粉饰,不矫情,永远在路上,和风协雨,素颜前行。

   

  18、命运,度娘说命运就是生与死、贫与富、爱与恨和一切世界既定的遭遇。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然是命,那我等着!


   自以为已深于世故历经风雨,却不长记性地让理想梦想胡想瞎想总在那么一次次的“意外”中嘎然而止。回避和从容都不得其所,愤怒和抓狂又能怎样,可能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思想吧。世界太诱惑,我们有很多选择,我们有很多借口,但我们回避不了有一天生命走到尽头时,心里窝藏的那份愧疚和悔意。因为,路,真的只有一条!


   迂回转折间,塑造着强大的内心(包括天真与曾经的虚荣)。人生的抑郁、偏执和从容淡定,犬牙交错。怎样的心情已无关温情和冷暖,只是介意其中岁岁年年的心性磨砺,和年轮由浅入深的划痕。

   

  19、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水尽而云起之处静思,释放禁锢已久干涸的心,使心灵皈依.故而千百年多少人对水有着深深的眷恋,曾在水一方慨叹沉思:以什么样的方式放歌舟上,寻求生存的过程,然后在恍然间抵达生命的彼岸。把握人生的真谛,让生命诠释一切。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水湄间,水上行歌,潺潺的流水激发了我无限的情思灵感,馈赠了我无穷的智慧体验。同时带给我深深的忧伤。


   在水一方,清风袭袭,烟云袅袅,谁的心头浪花层层,心情暗淡。


  昔日千百次吟咏的情诗沉淀后,此时听不到欣喜狂热的心跳,只是依稀听见细腻流水声。


  在水一方,浪漫的人身处现实与梦想边缘,咫尺天涯,柔情荡漾,谁在扼腕轻叹:水有多深,情有多真?


  依水而居,柔媚无骨的是水,风情万种的是水,绵延千年的是还是水,谁在此怅惘情爱难天长地久。


  在水一方,缠绵情感如碧波秋水,脉脉含情,隽永流长。退潮后,谁千年梦醒,惆怅梦难圆。


  在水一方,有人静坐,有人回望,清澈澄明的心,是水荡涤疲惫,是水轻轻的呓语。


   在水一方,行走在幻想与现实起伏之间,为了兑现佛前承诺,一千次辗转悱恻,一千次的沉迷失落,自始至终执迷无悔。


   在水一方,忧伤轻颤,静静倾听心语,逆流的水声是心底传递阵阵的回音。谁在仰天长叹忆难忘。


   疲惫的心,越发迷茫,离岸越来越远,回望,辗转,此时我的心更多的是流浪的体验。


   在水一方,人在水湄,一帘幽梦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