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这些病才算是“冬病”!三伏贴可别贴错了

 我的自在人生 2017-04-19

冬病夏治,体内阳气不足体外补


所谓“冬病”一般是指多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都是“冬病”。能够采用“冬病夏治”方法治疗的疾病一般都以虚寒为主,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肺系疾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肩周炎等骨关节病;慢性寒性胃病、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痛经、闭经等慢性妇科疾病;还有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咽炎等耳鼻喉疾病。


冬病夏治就是借助炎热夏季的阳气来补身体里不足的阳气。因为“冬病”患者多阳气不足,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容易感受阴寒之邪,造成这些慢性疾病加重或反复。


夏季三伏天,人体及外界阳气最旺盛,这个季节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加重的目的。


痛经:寒湿凝滞型可“夏治”


临床上采用三伏贴治疗的痛经,主要是寒湿凝滞型的痛经。采用通经活络的药物,比如苏木、洋姜、麝香等,结合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作用。针灸上治疗痛经适用的穴位,三伏贴都适用。一般是任督冲三经脉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穴位,如关元穴、气海穴、肾腧穴、三阴交穴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痛经都是寒湿凝滞型。一般寒湿型的经血黑如黑豆汁,同时夹有瘀块。如果你拿热的东西捂一下小肚子,会感觉舒服好多,这可能就是了,具体需要找医生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温经散寒贴敷治


虚寒型体质,阳气不足的慢性胃炎患者才适用三伏贴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相配伍,贴敷在身体相应的脾经、胃经、大肠经等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经络传导,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明显改善胃肠道疾病的症状,调整脏腑功能,延缓慢性胃肠病的进展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常用的穴位有:脾俞穴、肾俞穴、中脘穴、气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临床上常可以配合使用艾灸、中药汤剂内服外敷等。


肩周炎:通络止痛阿是穴


老百姓口中的肩周炎,不是一个万能贴就能轻松搞定的。有的人是僵,有的人是疼,有的人是麻,不同的人疼痛的具体部位还不一样,治疗起来就要细细考量。


肩周炎的三伏贴,治疗一般采用的是乳香、没药、细辛等通络止痛为主的药物;而穴位的选取,阿是穴或者固定的穴位都可以,这就得视具体病情而定了。比如,有些人将各种药末装进专用敷贴槽内,热敷肩关节痛处,就是针对阿是穴做的三伏贴的一种方法。


哮喘:辛温逐痰三伏贴


针对哮喘的三伏贴,一般采用辛温、逐痰、通经平喘的药物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之痰,使肺气正常,又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哮喘发病几率。


临床上常用的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天突穴、中府穴、膻中穴。很多人在贴敷后直接进入空调房,建议在贴敷的地方加一件外衣。贴完后一定要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以免减弱药效。


过敏性鼻炎:温阳通窍迎香穴


对于过敏性鼻炎,一般在临床上采用的是温阳通窍的药物,贴敷在迎香、印堂、肺腧、大椎这几个穴位上。精选具有补肺益肾、健脾益气、温阳通窍等作用的辛温药物,制成膏剂,在三伏天贴敷。治疗的冬病还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咽炎等疾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大家最熟悉的是三伏贴了,其实还有膏方、穴位注射、拔火罐、艾灸、药物内服等。如果是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等,根据医生意见选择使用。



(素材来自健康时报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