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靖生平简介

 石鼓春秋 2017-04-19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也是隋朝名将。

身世

李靖出自陇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的丹阳房,是东晋东莞太守李雍长子李伦的后代。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曾祖父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县开国公;祖父李崇义在西魏、北周时期担任过广和复硖殷五州刺史,封永康县公。父李诠,隋赵郡太守、临汾襄公;母韩氏,北周新义郡公韩木兰女;韩擒虎之妹。

早年

隋炀帝时代,李靖16岁就担任长安功曹(掌管人事,相当于县府人事主任),不久雍州举行科举考试,他考中及第,被任命为汲县、安阳、三原三县县令,考绩连续被评为最优,深获尚书左仆射(左相)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的赏识。大业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线,调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与李渊相处后,李靖发现他有“四方之志”,即拥兵自立的意思。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结果走到长安的时候,因兵荒马乱不能前行,滞留在那里。李渊自太原起兵后,迅速攻下长安,李靖被俘。临斩前,李靖大叫:“您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世民劝父亲赦免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投效李唐

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大造战舰,训练水军。唐军自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以庐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阳),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汉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涨敌懈、迅速进军江陵的建议,亲率战舰二千多艘战船顺江而下,直捣腹心,攻克荆门(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属湖北),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前来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举进攻萧梁。下诏发巴、蜀兵,以赵郡王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下;以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击萧铣。赵郡王孝恭帅战舰二千馀艘东下,萧铣以江水方涨,殊不为备;孝恭等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铣将文士弘将精兵数万屯清江,癸巳,孝恭击走之,获战舰三百馀艘,杀溺死者万计;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复战,又败之,进入北江。

贞观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书,赐封四百户。贞观二年(628年),同时兼任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转任兵部尚书。

夜袭阴山

唐初,东突厥为最大边害。贞观三年(629年)以李靖为总指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分六路进攻突厥,次年寒冒雪抵达朔州。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骑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定襄,颉利北撤铁山,李靖趁胜追击,以一万精兵趁夜袭击阴山,斩义成公主,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自此平定。太宗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封李靖为代国公。此战实为李靖军事生涯成就最高的战役。

晚年

贞观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动请缨,太宗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帝国与西域诸国(如突厥、契苾)联军征讨吐谷浑。慕容伏允火烧荒野,尽毁草原,以为唐军不会追击,李靖采纳侯君集之议,分兵两道追歼,亲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南道唐军历经无人之境二千余里,于乌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贞观九年(635年),李靖在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追至且末(今属新疆),大败吐谷浑军,伏允部下不堪唐军追击,杀伏允,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国土遂尽归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为卫国公。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靖应唐太宗召,商议讨伐高句丽,并自请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许。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卒,享寿七十九,谥号为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墓“制如卫(青)、霍(去病)故事,起冢象铁山、积石山,以旌奇功”。

更多历史,敬请关注王昆明细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