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病例告诉你 预防心梗要走好这四步

 长沙7喜 2017-04-19

“您的心电图结果显示现在您非常危险,必须马上停止体检去医院心内科急救。”2016年3月8日,55岁的杨先生在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体检时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检查医生文玉果通过健康管理科的绿色就诊通道,把杨先生及时地送到了湘雅三医院心内科抢救。


原来,杨先生的心电图结果 “红旗飘飘”,是十分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现象。文玉果医生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杨先生上周打羽毛球后出现过胸闷、乏力、头昏等症状,休息一个小时后有所缓解,所以未引起足够重视。


杨嗲嗲的心电图结果,“红旗飘飘”为典型的急性心梗


“幸好杨先生过来体检发现了问题,他这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危险事件。”文玉果医生强调,尽管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杨先生这种危险的情况原本是可以通过前期干预措施预防和避免的。


那么,像杨先生这样的受检者,正确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做法是什么呢?


1
了解自己是否心梗后备人群


对于一般人来说,第一件要紧的事儿是要了解身边是否潜伏着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自己是否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后备人群。以下人群要小心了:


◆ 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

◆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劳累者 

◆ 慢性病人群如“三高”患者 

◆ 曾有过胸闷、胸痛症状者

◆ 不良生活方式者: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重口味饮食、熬夜、吸烟等。


通过杨先生填写的健康风险自测问卷可知,他体重超标,有高血压病史且一直在服用降压药,近几个月来有情绪不高、易怒易躁的问题,说明心理压力不小。而从他的体检结果看,血糖也严重升高.......再加上年龄已经到了55岁,综合评估杨先生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早就应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预防它搞“突袭”。


2
“赶走”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冠心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方面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赶走”的。具体应做到:


◆ 戒烟限酒;

◆ 规律合理饮食; 

◆ 平衡心态释放压力;

◆ 合理运动。

◆ 调整工作节奏规律作息,避免长期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高危人群不宜进行太过激烈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过度劳累),同时要避开冠心病发病“高峰期”(早上6-9点),最好在下午4-5点或者晚饭后2小时再运动。


3
提前筛查疾病风险,及早发现“蛛丝马迹”

心肌梗死有时喜欢玩“沉默”游戏,即使它来了人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感觉,但是通过医疗手段则可能帮助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因此,高危人群应该及早进行疾病风险筛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心电图、运动平板、心脏彩超、肌钙蛋白、心肌酶、凝血四项、颈动脉超声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预测预警作用。

比如杨先生这种情况,如果在出现症状前意识到风险,并完善冠心病专项检查,能更早地发现心梗“苗头”,提前采取措施就能阻止心梗的发生。


4
练就发现危险的眼睛,与时间竞赛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病即“来势汹汹”,而很多人因为对其缺乏认知而耽误诊治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和后期生存质量。本文中的杨先生在出现典型症状后没有提高警惕,导致几天后才在体检中发现疾病,就诊前没有出事已是万幸了。但很多人都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才如此可怕。


为了生命与健康,高危人群或身边有高危人群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最佳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