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工程已进入室内外装饰装修施工阶段。截止目前,该工程已累积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工程量约72%,总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 车站是旅客、商贸、物资流通的集散地,是交通行业和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公路运输生产的起止点。涪陵区1986年以前建立的汽车站,在承担旅客运输的同时,还肩负着货车运力调配及货物配载业务。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转变为纯粹的旅客运输站,服务于车辆和旅客。接下来楼主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涪陵汽车站的发展历程。 涪陵地区汽车大修厂(秋月门车站雏形) 上世纪50年代,随着涪陵至南川、涪陵至垫江、涪陵至武隆、涪陵至丰都的公路通车。由垫江26队、南川28队、黔江27队轮流派出的汽车维修工人,驻扎在涪陵秋月门车场附近,负责当时的客货运输。 随着工农业生产逐渐发达,客货运输需求量越来越大,涪陵对外交流愈发感觉捉襟见肘,一个临时维修站根本承受不了如此重大的任务。 1956年涪南公路通车 涪陵开往南川的第一辆客车 1958年8月,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涪陵分公司在杨家花园成立涪陵地区汽车大修厂,临时解决了南来北往的汽车维修问题。过去的汽车临时维修站则承担起涪陵县区域内的客货运输调度工作,涪陵秋月门车站雏形基本成型。 涪陵汽车客运站(秋月门车站) 1965年,涪陵地区行署重新规划汽车大修厂、汽车客货运输队站设置。当时的行署专员左世杰力排众议,要求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涪陵分公司筹建涪陵汽车运输车队,解决涪陵陆上运输困难问题,以及涪陵周边农村地区运力问题。同年,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五十五队落户涪南路6公里附近,涪陵汽车客货运输站落户秋月门。 秋月门汽车站 五十五队和秋月门车站成立后,基本解决涪陵陆上运输问题和周边农村地区运力紧张问题。那时的秋月门车站在承担旅客运输的同时,还肩负着货车运力调配及货物配载业务。车站建成后,相继开通了涪陵至南川、垫江、长寿、丰都、石柱等线路。 1987年体制改革之后,秋月门车站全部转为旅客运输,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奔腾咆哮的运输体系接轨。 如今的秋月门车站主要负责乡镇线路运输,共有线路38条。 涪陵汽车客运西站 位于鹅颈关附近,其是以企业为主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一个汽车客运二级车站,于1999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11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客运群楼6900平方米,车场12000平方米和站前广场1600平方米。2003年开始投入营业,主要发涪陵至福建石狮、福州和浙江温州等地的超长客运班车,经营中长途班车线路十余条、日发班次70班次,日均发送旅客1000余人次,年发送旅客50万人次。 涪陵客运西站 重庆涪陵汽车客运站(老车站) 重庆涪陵汽车客运站(现更名为重庆市涪陵区科顺交通站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位于涪陵兴华东路43号,是80年代末修建的,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车站,功能设施设备陈旧老化远远落后不适应当今交通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的扩容,老站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需求,鉴于此,重庆市交委和涪陵区发展委员会在2002年7月批复立项新建一个车站作为当年的重点建设工程。 涪陵老车站 汽车客运中心 汽车客运中心总占地面积为29399.71平方米(44.1亩)。总建筑面积41338.38平方米,其中停车场面积为9683.00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5167.00平方米,有发车位20个,商贸面积5319.49平方米。 刚建成投用时的涪陵汽车客运中心 汽车客运中心于2003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05年12月31日竣工,2006年1月25日开业运营,中心建成后原老站于2006年1月26日整体搬迁进入客运中心。 该站现开通客运线路70条,有33家运输公司参营,日均发班400余班次,日均发送旅客5000余人,客运高峰日旅客发送量达15000人。 涪陵汽车客运中心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涪陵城市功能,推进涪陵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涪陵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 2014年6月24日,涪陵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其是涪陵“3151”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为江南主城衔接铁路、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综合交通客运换乘中心,辐射江南主城、涪陵新城区两组团,以集散长途班线客流为主,兼顾公交、出租、社会车辆和外省过境长途车辆配载,是涪陵江南主城最大的公交换乘点,工程还预留城市轻轨接口。 涪陵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 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工程包括枢纽和配套的市政道路(石鼓路)两部分,占地面积185亩,总投资4.9亿元,包括一级客运站1个、公交车换乘站1个、社会停车库1个、油气合建站1个、市政道路1条以及部分商业配套用房等,其中石鼓路已建成通车。 该工程建成后,预计每天中转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将缓解目前涪陵江南主城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减少城市交通堵点,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提升涪陵的城市形象。 此外,涪陵还将整合客运中心、西客站和秋月门车站,并搬迁至高山湾综合枢纽,形成班线客运和城市公交相互衔接、统筹考虑、同步发展的一盘棋格局。 如此一来,涪陵曾经这几个载过大半涪陵人的老车站将不复存在,一个庞大的交通换乘枢纽将在涪陵城西拔地而起。
|
|
来自: 好书风 > 《文旅.养老地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