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宫殿名称,你知道几个?

 龙叔文馆 2017-04-19


门阙森森的宫殿是我国古代规制最高、规模最高、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以建筑艺术手段烘托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大多在王朝杀戮的战争中灰飞烟灭,成为了断壁残垣。


我国历代宫殿或有文献记载,或有遗址,或有实物留存,其形制和沿革关系大致可考。本文大致罗列了历代宫殿的名称(不完全统计)其中重点介绍了故宫紫禁城,来重温曾经的辉煌盛世!


明清


北京故宫 是明、清两代京城皇城内的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城外有一条52米宽的护城河,深达6米。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

午门 紫禁城正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顺治四年重修,也称五凤楼。

神武门 紫禁城北门,建于明代,原名玄武门,清康熙年间重修后改名神武门。

东、西华门 紫禁城东、西门,始建于明代。东华门东向,西华门西向,遥相对应,乃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



紫禁城总体上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


三大殿(外朝)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年间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今名。明、清两代皇帝举行朝政大典的主要活动中心。


中和殿 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亲临太和殿大典前暂坐之处。始建于明代,明初称华盖殿,嘉靖年间称中极殿,清初称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保和殿 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代,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清代常在保和殿举行宴会。也是乾隆五十四年后举行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紫禁城外朝(北京)
今名明初原名嘉靖年间备注
太和殿奉天殿皇极殿(正殿)举行朝政大典处
中和殿华盖殿中极殿皇帝亲临太和殿大典前暂坐之处
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乾隆五十四年后殿试处

体仁阁

文楼文昭阁乾隆朝以后做内务府缎库
弘义阁武楼武成阁

用于收储宫廷使用的金银器具等

文华殿

皇帝举行经筵的宫殿
武英殿

明皇帝召斋居召见大臣的宫殿



 内廷 

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养心殿和东西六宫等。另外,还有外东路太上皇宫殿及皇子居住的南三所,外西路太后宫院等。


乾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所建。清代皇帝每逢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就会在这里举行内朝礼和赐宴。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交泰殿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乾隆及以后,这里一直是存放二十五宝的地方。二十五宝,是乾隆皇帝规定的皇帝行使各方面权力的宝玺。


坤宁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屡次毁于火后重修。明朝是皇后居住的正宫。清朝,按规定也是皇后的正宫,但是皇后其实并不住在这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


养心殿 位于内廷后三宫的西侧,西六宫的南面。初建于明嘉靖年间,一直做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意为涵养心性。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御花园 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东、西六宫相对应。西六宫是清代后宫妃嫔的住处,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太极殿)。晚清时期西六宫的格局改动较大,不再与东六宫对应

这些内廷宫室名称前后也有变更,列表如下:


明初原名
嘉靖年间明末改称备注


东六宫

咸阳宫

钟粹宫
明初太子居处
永宁宫承乾宫
皇贵妃居处

长安宫

景仁宫


清康熙皇帝出生处
长阳宫景阳宫
书画储藏处
永安宫永和宫
瑾妃曾居处
长寿宫廷祺宫廷禧宫仿水晶宫的水殿


西六宫

寿昌宫储秀宫
慈禧为贵妃时居处
万安宫翊坤宫

长乐宫毓德宫
永寿宫
寿安宫咸福宫

长春宫永宁宫长春宫
未央宫启祥宫太极殿




元朝

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为中都,定为陪都。1267年决定迁都位于中原的中都,1272年,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将上都作为陪都。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至元二十二年时,大都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

元大都平面呈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城墙全长60里又240步,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被附会为哪吒“三头六臂两足”。

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
名称位置备注

大明殿

正殿元帝理政和居住处
延春阁
皇后居处
隆福宫
太子府
玉德殿

内藏库

鹰房




南宋

南宋建都于临安,即今杭州。临安的宫城,早在北宋时就开始经营了,当时以临安为南京。南宋的宫室最初较为简易,认为汴京之制侈而不可为训。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今名别名备注
大庆殿(正殿)崇政殿举行大典之所
延和殿
皇帝举行仪式休息处
垂拱殿
处理政务召见大臣处
紫宸殿

皇帝祝寿场所

集英殿
策士进士处
勤政殿
皇帝寝殿
福宁殿
皇帝寝殿
慈宁殿
皇太后起居处
慈明殿
皇太后起居处
仁明殿
皇后、嫔妃居处
慈元殿

皇后、嫔妃居处

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南宋朝廷借助于临安的山灵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后闲适生活的场所。南宋的御园较北宋晚期数量更多、更加兴盛。南宋偏安的一百多年中,各朝帝后游玩、享乐,极尽荣华富贵,过着人间仙境的生活。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即今开封,当时称为东京。把汴梁作为帝王皇宫所在地,是从五代的后梁开始的,后唐、后晋继之。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

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
名称位置备注
大庆殿正殿举行大典处
紫宸殿北侧皇帝视朝前殿
垂拱殿西侧皇帝平日听政处
文德殿西北间皇帝上朝前休息处
集英殿

升平楼

福宁宫
宋太祖赵匡胤住处
延福宫
独立宫区,帝、后游乐之所




隋唐

 隋朝 

大兴宫属于隋朝皇宫。隋朝及唐朝初年称为大兴宫,唐睿宗以后称为太极宫,为隋高祖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兴建,开皇三年建成,由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为隋朝皇宫。唐睿宗景元元年,改称太极宫。


隋唐大兴宫(大兴城,今西安)
名称位置备注
太极殿正殿皇帝听政处
两仪殿后寝正殿
万春殿殿东

千秋殿殿西
甘露殿后妃正殿后妃居住的寝宫
神龙殿殿东
安仁殿殿西



 唐朝 

唐长安宫殿是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长安城内的三个皇宫(也称三大内)同时供皇族使用分别是大明宫(东内)、太极宫(西内)、兴庆宫(南内),此外还有许多行宫比较著名的有华清宫洛阳九成宫。


——拍摄于湖北襄阳·中国唐城影视基地


三大内 ——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大明宫原名永安宫(长安,今西安)
名称位置备注
含元殿正殿

举行大朝贺活动处

宣政殿第二大殿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处
紫宸殿第三大殿

皇帝日常活动之所

麟德殿

西北部

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
道教宫殿

东北隅

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
环殿
湖北襄阳中国唐城影视基地核心建筑宫殿

太极宫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太极宫 称大兴宫(长安、今西安)
名称位置备注
承天门外朝举大典,询众庶之处
太极殿中朝正殿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
两仪殿内朝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
掖庭宫
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
东宫
正宫为明德殿,皇太子举行重大政治活动处


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也成“南内”。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

兴庆宫(长安、今西安)
名称位置备注
兴庆殿正殿皇帝会见大臣的地方
大同殿正殿之前是翰林学士的办公之处
交泰殿正殿之后

南熏殿

新射殿

金花落




秦汉

 秦代 

秦代都城咸阳位于渭水之滨,因此秦代主要宫殿也分布于关中平原的渭水两岸。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就在渭水北岸陆续构建了很多宫室,称咸阳宫


秦帝国的皇宫(咸阳、今西安)
名称位置备注
咸阳宫咸阳城北

历代国君的大朝之地

章台宫渭河以南政治活动多在此举行
兴乐宫

城东南隅

宫中建有鸿台,故号鸿台
六英宫

华阳太后的专用宫

华阳宫 

芷阳宫 灞河旁
长安宫

秦惠文王时建造,原名离宫

步高宫、步寿宫


为秦时所建
橐泉宫
皇帝郊祀祈年的斋宫
械阳宫 
皇帝郊祀祈年的斋宫
萯阳宫
秦惠文王时建造
羽阳宫 
秦武公时建造
长杨宫

高泉宫虢宫 
秦昭王母宣太后游乐之所
兰池宫

信宫 
于公元前220年开始营建
甘泉宫  渭河南

专供太后居住

望夷宫  北阪最北

宜春宫



曲台宫



林光宫



梁山宫



回中宫



七庙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载:“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筑未央宫”。咸阳宫在渭水之北,与汉未央宫南北相对。


秦代最著名的宫殿当数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规模之大由此可见。相传当年项羽入关时,纵火将阿房宫焚毁。但据最新考古成果,阿房宫遗址并未发现大规模焚烧的痕迹。 相反,却有很多证据表明,秦朝灭亡时,阿房宫前殿可能还没有建成。


西汉

西汉初期曾利用秦朝残留宫室修筑长乐宫,随后又在其西面建未央宫,作为正式宫殿。文景时期(前179—前141)增辟北宫供太子居住。武帝时(前141—前87),又在城内北部兴建桂宫、明光宫,并在城西上林苑内营造建章宫。

——拍摄于湖北枣庄·中国汉城影视基地


(汉代三宫 ——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前身是秦兴乐宫,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宫。                    

长乐宫(长安,今西安)秦称兴乐宫
名称位置备注
前殿南面中部
长信宫前殿西侧
长秋殿前殿西侧
永寿殿前殿西侧
永昌殿前殿西侧
大夏殿前殿北面
临华殿前殿北面
宣德殿前殿北面
通光殿前殿北面
高明殿前殿北面
建始殿前殿北面
广阳殿前殿北面
神仙殿前殿北面
椒房殿前殿北面
长亭殿前殿北面
四殿

长信、长秋、永寿、永宁

温室殿

鸿台
高达40丈


未央宫 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未央宫(长安,今西安)秦称章台
名称
位置备注
前殿大朝正殿

大典大礼均在此举行

宣室

未央宫正堂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
温室殿未央宫殿北皇帝冬居之殿
清凉殿未央宫殿北皇帝夏居之殿
桂宫未央宫殿北皇帝日常居住的地方
椒房殿前殿北侧
皇后居住处
天禄阁更北处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
石渠阁更北处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
中央官署、少府前殿西侧
沧池、渐台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


建章宫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建造的宫苑,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

建章宫(长安,今西安)
名称
位置备注
玉堂

建章前殿

天梁宫

太液池宫城北部
唐中庭、唐中池宫城西面
神明台

汉武帝所建台名



东汉 建都洛阳,先营南宫,后增建北宫,两宫分依都城南北墙,中隔里坊,以三条阁道相连,宫中各有前殿。东汉后期桓帝和灵帝时期(147—189)又增筑东、西两宫。



崇德殿(南宫)



德阳殿(北宫)是北宫最大的宫殿,高大雄伟,据称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可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


摄影:黄建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