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敦煌》去敦煌! 文:王贇 敦煌,多么古老的名字。敦,大也;煌,盛也。自漢武帝公元前111年設立敦煌郡,已經兩千多年了,也是敦煌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 敦煌,它被美國地理學家亨廷頓稱其為“亞洲的心臟”!的確,它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標。這顆沙漠中的明珠,千年以來,在歷史風沙的吹拂中,歷經滄桑變幻,繁華過,也衰蔽過。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遼闊而蒼茫的大漠中,黃沙吹拂著依依惜別的友人,知己之情在這天地之間被見證,成為千古絕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廣袤無垠的大漠,一縷孤煙直上青天,落日緩降,異常渾圓。詩句樸實,意境雄渾,大漠的荒涼中讓人感到一種溫暖。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詩仙的詩句更是豪情萬丈,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大氣磅礴的人,才能抒寫出這廣逺浩渺的萬里邊塞圖!明代胡應麟評其為:“渾雄之中,多少閒雅。”時空的廣闊與思鄉的情思綿綿相融。 只有在大漠中親身體驗過,才會感受到天地的亙古、浩瀚與壯闊。一個人屹立於天地之間,才會領悟到人之為人的靈性與莊嚴。 什麼是“頂天立地”? 中國自古有“天地人”的“三才”之說,《易經·系辭下》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藍天與黃沙之間,人的屹立渺小而又偉大。 歷史風雲變幻,上演過多少人間故事?是否都留在了風沙的記憶裡? 井上靖先生的小說《敦煌》,故事跌宕起伏,耐人尋味。歷史上,敦煌有過幾次是受異族統治的,有吐蕃,有西夏。這本小說的歷史背景,正是處於西夏時期,小說中自然也有了一份異域風情。 帶上它,穿越大漠,穿越歷史千年,會不會讓你感受到政治權利的角逐?會不會讓你遇見動容的真情?會不會讓你在不同的故事人物身上找到共鳴? 踏上絲綢之路吧,迷離縹緲的絲路,滄桑蒼涼的絲路,夢幻傳奇的絲路,在這裡,一定會有著讓你的想象力永不枯竭的熱源!天涯商旅,駝鈴陣陣,舞蹈蹁躚,琵琶悠揚。 古韻蒼茫的大漠,黃沙漫漫,吹拂著人類文明歷史的變遷,我聽著喜多郎先生的曲子,絲絲入心,歷史的畫卷仿佛展開在我的面前······ 我帶著對大漠的好奇,對佛法的信仰,對藝術的追求,來到敦煌,來到了莫高窟······ 我相信一定是前世的某一世有緣,才讓我找尋到這裡!莫高窟四萬五千平米的壁畫,讓我留戀、讚嘆,又倍感親切,我在這裡找尋著前世前生······ 北魏時期的活躍原創,西魏時期的秀骨清像與褒衣博帶,大唐氣象的雍容與華麗,密教藝術的異域風情與神秘意味······我深深著迷了,不可抑制的心潮澎湃! 莫高窟就像一個無限巨大的磁場,它會把你深深地吸進去!千年以來,有多少人在這裡,一待就是一生一世。 佛陀說法,開悟著眾生的佛性與智慧;菩薩垂眉,訴說著憐愛與慈悲。佛道儒,天地人,善真美,我在此學習、生活和修行,我願做人間的芬陀利華! 我感受到一股熱血在我的身體里流淌,循著先輩們的足跡,對中華傳統藝術的繼承與弘揚,這份自然的使命感要我要在這裡書寫出一段屬於自己的敦煌故事,我很期待! 或許,很久很久以後,等到可以回首的那一剎那,我才會真正明白,我來到敦煌的人生意義吧。 一百多年前,藏經洞的發現,讓敦煌蜚聲世界。莫高窟,是我泱泱中華的,也是全人類的! 不過,卻聽到有人稱莫高窟為“東方盧浮宮”,這不是讓我不同意,而是憤憤不平!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總愛冠上“東方某某某”的名字,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不自重和不自信呢?!怎麼沒聽到西方人把盧浮宮稱為“西方莫高窟”呢? 莫高窟的價值,讓全世界來鑒定! 你來我往,緣分長長短短,印跡深深淺淺。 敦煌的美,等你來發現。 你來了 就會有属於自己的 獨一無二的 敦煌故事 ······ |
|
来自: 阳关残雪 > 《敦煌文史与古丝绸之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