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演的孙悟空最好?

 霸王龙勇士 2017-04-20

由于杨洁导演逝世的缘故,关于谁演孙悟空的话题又被提起。章金莱在杨洁版《西游记》里饰演的孙悟空,和其他人在《西游记》相关影视作品里饰演的孙悟空不免要做一番比较。其中,就有一种呼声认为章金莱版的孙悟空是最好的,其他版本无可比拟。


对于这种话题,比较滑头而省事的评论方式是讲一句“各花入各眼”,用一种美学上的相对主义就可以轻松绕过去。但是,对于特定的人和特定人群来说,这种表述说了等于没说。有些时候,必须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在审美上的价值取向,否则最终连自己都会变成了面目模糊的一团。当你再说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时候,这种喜欢与不喜欢就全无任何价值,因为你怎么都成。


章金莱版的孙悟空是最好的---如果现在是上世纪80、90年代,这句话还算成立。原因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好的文娱作品,1986年杨洁版的《西游记》和1987年王扶林版的《红楼梦》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较,明显高于平均水准。在此之前,中国的电视观众并没有在电视机屏幕上看到过这两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成为视觉形象。章金莱版的孙悟空在当时被视为最好的诠释,原因是它符合当时观众对孙悟空的期待---


形体动作上酷似猴子的一个人。所以,走路要蹑手蹑脚,抓搔身体要反手,表示焦急要拼命挠腮---这都是在模拟真实猴子的行为特征。在表演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写实主义,以像不像猴子作为演技高低的评判标准。在这一点上,章金莱做得很成功,把他的家学都用到了电视剧里。


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2017年了。在杨洁版《西游记》上映31年之后,如果一个人依然认为章金莱版的孙悟空是最好的,只能说明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这个人的审美没有一毫米的进步,依然保持了少年儿童级的审美水平。也许有人觉得不服,那我随便举个例子好了---


这是一副我在网上随便找到的佚名插画师的水彩画作品《向日葵》:


这是梵高的《向日葵》:


请问上面两张画里,哪一张画更像向日葵?可怜的梵高,别说向日葵了,连瓶子都画得不像,歪歪扭扭的。那我再问一句:哪一张画是艺术品?在像不像的层面上,毫无疑问是第一张水彩画更像真的向日葵。但是,为什么它不算是艺术品?


或许,我应该换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在照相机出现之后,画家画得再像,能比照片更像原物么?那么,为什么画家没有被照相机。我再问一个问题:当手机出现之后,用了美图效果的自拍,和没有用美图效果的自拍,究竟哪一个更像是你本人?当然是后者,但是人们为什么选择前者?因为美,因为美图效果为人像赋予了一种普通摄像镜头不能赋予的东西。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再追求像不像了呢?


在2017年,有没有什么演员能站在舞台上,表演一头猴子,比章金莱的版本更像一头真猴子?当然有。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如此困难而复杂,模仿秀上都永远不缺乏各种表演者,何况是模仿一头猴子?但这又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用CG技术做出一只更逼真,更符合猴子生理结构特性的孙悟空,但你会因为它像真猴子而去电影院看么?


在从来没有荧幕上的孙悟空形象的时候,第一个版本追求形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形似不成为问题之后,人们就不再追求形象上的类似,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新鲜,而且动物园并不远。人们本质上是想看是孙悟空这个角色,看演员如何塑造这个角色。通过演员的塑造,对这个名著中的经典角色产生新的理解,表达出不同的意趣来。


这就是一个人在审美上会发生的变化。追求像不像,在审美上是非常浅层次的追求。因为它根本不会带来问题,引发思索。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梵高的那幅画的时候,无数疑问在瞬间就会迸发出来:这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画?他这么画是想表达什么?他为什么不画得像一点?为什么他的画如此扭曲?为什么在这种扭曲里我却能感到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引导一个人重新认识世界的旅程,这是审美,而不是简单的看。


从另外一个维度再看来,章金莱所依仗的家传秘诀和所谓的个人观察,除了为孙悟空这个角色贡献了猴的属性之外,在审美上还有多大贡献呢?事实上,无论他的家传京剧艺术,还是他个人的努力,都不足以达成对《西游记》这样的名著进行深入的解读。不是没有这样的意愿,而是彻底的能力不足。为什么从周星驰开始,兴起了一轮轮对《西游记》的改编或者颠覆?为什么这些改编或者颠覆都带有暗黑系的色彩?


因为编剧对《西游记》的解读更加深刻。


《西游记》本身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开始都是妖魔,所以,这些角色的底色是暴戾、残酷、野性难驯。小说好看就好看在一个全无任何法力,也没有异能的肉眼凡胎之辈,凭借信仰,竟然率领着一帮心怀不臣之心,因为暴力胁迫而不得不选择合作的无偿劳力,一起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没有身边的这种无时无刻的威胁、背叛和伤害可能,唐僧的西天之旅就是一场唐代自由行,没有人愿意看游记。


同样,也只有受过文学训练和审美训练的人,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里的丰富隐喻。四个不同的角色,代表了人性中不同的各个侧面。章金莱不认同其他版本的孙悟空,不承认其他版本对孙悟空的阐释,这种批判和对所谓正统的维护,本身就说明了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周星驰版本的孙悟空,是个毫无责任感,一心逃避,追求个人利益的山贼,这是它对孙悟空“猴性”的理解。而把孙悟空还原为一个普通人,同样也是原著中隐藏的线索---三个徒弟的所有神通,可以视为普通人因为欲望而产生的惊人力量。


人们喜欢说“神形兼备”,章金莱版的孙悟空毫无疑问是有角色外形的。但说到角色的精神塑造,他塑造的孙悟空就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三好少年,勇敢、忠诚、正义、有担当。可以说,这个版本的孙悟空和其它版本的孙悟空相比,是最为空心的一个,也是头脑最为简单、个性最为刻板的一个。在这个孙悟空的身上,看到的不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神魔世界,而是一个团结有爱的童话世界。对于我们理解《西游记》来说,这是倒退而不是深入。让《西游记》变得简单直白了,相当于一本学龄前儿童教材。只有儿童才会相信,凭借着勇敢、忠诚、勤劳与合作,四人终于去到西天。而对于成人的世界来说,我们知道这种漫长的路程往往意味着一路上的争吵、分歧、内讧、分裂、背叛、伤害......但是,事情最终还是能艰难达成。


所以,在今天再来看,章金莱的版本哪里称得上是好呢?


参考文献:

要吃多少唐僧才能长生不老?


题图摄影:Christine Sponchia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如果认为我对《西游记》理解和你的不一致的,请查阅一下《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麻烦给我解释一下何以女妖最后都“喘嘘嘘的,精神倦怠”?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重要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