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银行定期一年一万块,十年后再去支取,会发生什么?(黄益民4的回答,14270赞)

 昵称4039130 2017-04-20

这个“问题”本来不该是“问题”,但现实中还真成了个“问题”!

看到过几个“媒体”报导:

一、河南有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拿着“五万元”的错折,到银行支取。“银行”答复,“老人家,你的五万元,在当时只是五元钱!”有民警看了“老人”的存折,“存款日”是1953年!“银行”人员说给老人兑50元,结果气的老人砸了“银行”门玻璃!“银行”说词:当时“一万元”就是相当于“一元”钱!这个事例,我也感到“不合理”,为什么呢?即使这是“事实”,那末,请“银行”人员解释一下,当时的“一万(一)元”购买力如何?据我的母亲讲,1953年的猪肉价格是两千六百元(合现在0.26元)一斤,炒熟的(向日葵)瓜籽是一千元(合0.1元)一斤,而花生是一千五百元(合0.15元)一斤,鸡蛋每枚700元(合现在0.07元)!如果按“比值”计算,“五万元”能买将近二十斤猪肉,或者71枚鸡蛋!而现在给“老人”50元又能买到什么?另外,“银行”还应该“付”利息不是!

二、在2015年,某地有一位男子,拿着一张存折,内存“一千元”整,是1958年的,存期已达47年,据“资深银行”业人士辩识,是真的,结果,只“兑”出现金1700多元,不知“银行”如何算的?

三,在网上看到一1976年的一个“折子”,是400(按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元,银行兑付810多元!

四、2016年的“报导”,二十四年前“农业银行”举办的“圆梦储蓄”,1000元“连续定存(自动转存)”,到期可得24万多元,并有当时的“传单”,而到期了,“银行”不予“兑现”,只给“兑”了4000元!……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银行”业,在新中国建立后,只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是“信誉”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从建行那天起,就制定了一个“制度”,简称“四项基本原则”,它的内容是:1.存款自愿;2.取款自由;3.存款有息;4.为储户保密。我曾问询过现在的“银行”人员,知道“银行”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吗?基本无人知晓!

绕了半天,好像没有“答复”了你的问题!这么说吧,“你”现在到“银行”存款,认真的“柜员”会问“你”,要不要“自动转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存款到期,不用再跑“银行”,自动就“转”下轮了!如果“你”不办,到期后,就是“活期”利率,“你”存多少年都给你这样“计算”!要不有人说:我存的定期,却享受着活期利率!可以说“银行”很是“生财有道”啊!

而且现在有个“事实”,“银行”是最无“信誉”!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