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霍师松林先生
康震
八龙是日去秦川,万柳烟浓泣未央。
千里未期悲白马,两楹已梦落梁椽。
终南皓月垂学海,渭水唐音颂尧天。
莫将长歌哭长夜,且扬薪火照杏坛。
【何鹤点评】此作毛病多多。首先是用韵混乱。“央”字可谓红杏出墙,不在线上。宽慰些讲,或疑是“阑”字之误,可勉强押“词韵”。“学”为入声字,作仄声用,而此处应平而仄;“尧”字应仄而平。“将”、“长”二字应仄而平。“杏”字就平而仄。整体看,这首诗主押下平声“一先”韵,而“坛”字属上平声“十四寒”,故也出韵。此作貌似学者诗风,用了许多所谓“典”,好像很有学问。其实莫说句子之间风马牛不及,甚至一句之间也难以说通。用了什么高深的“典”,也要词能达意才成。自古也有“堆砌辞藻”之说,但你得堆得好才行,至少你也得堆得通堆得顺吧。此作是典型的因辞害意,甚至有些言不及意。“渭水唐音颂尧天”、“且扬薪火照杏坛”这两句甚有标语、口号式的老干体的味道。
改作
重吟西北望长安,寒未消时柳未烟。
万丈豪情悲渭水,一帘幽梦落秦天。
不堪久觅繁星里,且拜先生明月前。
幸是案头诗句在,唐音宋韵漫无边。

送孙女走外婆到杭州
张春超
阳春三月下江南,电挚风驰铁马酣。
身后平川只柳色,眸前山谷尽花烟。
依窗遥醉浙杭里,回首别思鲁冀边。
此世结亲千路外,诗情画意一番番。
【何鹤点评】从形式到内容看,这首诗也算是不错的了。但为诗总要高标问路,精益求精。此律首句开的很顺;第二句是典型的老干体入诗;三、四,五、六这四句对仗倒也工稳,但缺乏锤字炼句的工夫,语言呆板生硬。实景虚化,意象指代对写诗很重要,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更是如此。不能就景写景,为情而情。要穿插意象于景物之中。另,适当使用虚词会使全篇活络起来,不至于意象太密,让人眼花缭乱。
改作
春波荡漾小桥边,正是江南三月天。
但向枝头谋柳色,不辞堤外觅风烟。
钱塘韵味诗千里,冀鲁情怀赋一篇。
画意从来凭指点,樱花无限日高眠。

花海采风
张春超
只身花海采词章,瓣瓣含嚼句句香。
蕊上蜜蜂情愿苦,酿出甘露报春芳。
【何鹤点评】题目用的字最好不出现在内容里。动词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也可以伤害眼球。“采”和“嚼”两个动词在这里就是这样。这是新诗手法入旧体的普遍现象,用好了提神,用滥了,过尤不及。这首诗,前两句把风头抢尽了,后两句暗然失色。至少从字面上是这样。切忌有句无篇,或重量失衡。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最好最美的句子放在最后。这样才能压住阵脚。
改作
拨开春色觅词章,瓣瓣含情句句香。
蕊上蜂儿频往返,衔来花蜜入诗行。

童趣
孙淑媛
每忆故乡童趣生,放牛放马放天空。
青墩展杂最活跃,响笛悠扬比赛鸣。
【何鹤点评】此作一、二两句生动可人,尤其是“放牛放马放天空”一句,是原生态般的天籁之音。一首诗倘若没有让人心灵一颤的句子,那这首诗基本就没有修改的必要。此首诗有前两句,尤其是第二句,就有了非把它改出来不成的冲动。这首诗以平水韵要求,用韵不统一。为了整体服从于最好的一句,须让韵脚统一到“空”韵,也就是“一东”韵部上。第三句,言不及意,远离诗意。第四句,结的平平。整个一个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改作
每忆故乡童趣中,放牛放马放天空。
春心都在山坡上,那片草原花最红。

思乡
孙淑媛
浪卷思潮塞昨天,游人岸畔念家园。
天涯海角长青地,怎抵冬春大漠烟。
【何鹤点评】此作起承转合到位,惜于遣词造句上还欠工夫。“塞昨天”,令人费解。第二句平淡无奇。第三句转的意思不错,只是炼句上不尽人意。第四句“冬春”太确切,没有必要,且这两个字一并入诗感觉不很舒服。
改作
浪卷思潮塞北天,几回梦里月儿圆。
天涯海角诸风景,怎抵家乡大漠烟。

春游
刘依朵
冰消雪化草初萌,紫燕衔泥旷野晴。
信步溪边春水暖,和风招手我随行。
【何鹤点评】此作语顺律稳。首句言简意赅,炼句得法。第二句后三字“旷野晴”和前四字搭配不谐。第三句“溪边”与“春水”意重。且“信步”与第四句“行”意同。全诗平平,没有亮点。
改作
冰消雪化草初萌,紫燕衔泥三两声。
云共伊通河水暖,春风一路载诗情。

拔白发
齐桂林
镜前执镊拣白发,拔去三根见一茬。
索性随它勤点缀,雪花亦可作飞花。
【何鹤点评】小诗立意很好。从生活点滴反映乐观心态。起承转合也好。不足处,感觉首句不够简炼。最值得商榷处为结句,意思明白,只是这句本身比喻恰不恰当,我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时间关系,不作调整。
改作
银丝何事鬓边爬,拔去三根又一茬。
索性随它勤点缀,雪花权作是飞花。

中秋感怀
王艳玲
萧萧夜雨落都城,隐隐听雷到五更。
节至中秋寒意起,令行白露朔风生。
清萧几弄原乡曲,鸿雁长鸣故地情。
游子归期何日待?慈颜梦里唤儿声。
【何鹤点评】“生”与“声”发音一样,宜避。“清萧”之“萧”疑是“箫”之误。“节”与“令”、“原乡”与“故地”意近。五、六、七、八句在一处纠缠,未能宕开。律诗讲究气脉流转,如果意象丰满,可以适当省略其中部分景语,虚词代之。既可更好地承上启下,又可以疏通密集的意象,以腾出空间,让人想象,如书法中的飞白。
改作
何堪夜雨落都城,隐隐听雷转五更。
恐自中秋寒意起,知从白露朔风生。
清箫弄调难成曲,鸿雁思乡不了情。
游子天涯回首望,归心一片到天明。

探家
王艳玲
终岁他乡客,今朝故地还。
一潭幽水静,几抹绮云闲。
语燕栖梁上,鸣蝉隐叶间,
少年颜已改,未老是青山。
【何鹤点评】此作不错,但从高标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首两句语言生硬,诗感不强。整体过分写实,就景而景。从题目和中两联看,写的是农村。诗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应该把能体现自己感受的形象提炼出来,而不是平均主义样样俱全。三、四、五、六句均写景。一般地五、六句应选择更贴近作者感受的来写,可直接抒情,可以景传情。但现在的五、六两句只是景中之景,没有融入作者自己。
改作
久作他乡客,欣然此日还。
一潭幽水静,几抹绮云闲。
往事寻常里,平房三两间。
少年颜色改,未老是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