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一句话——这条微信值得所有上海人珍藏!!】

 情系故乡 2017-04-20

【就一句话——这条微信值得所有上海人珍藏!!】

对真正的老上海人来说

现在的上海

完全大变样,日新月异的变化

有时候不禁让人想

真正的上海

只存在于那个年代



小时候,可喜欢看理发店门前的旋转灯,跟着旋转数着变化的颜色。


看我的大力金刚转儿,杀你们个片甲不留。


棍子面包一样的巨龙车,很好玩,很怀念!


一张简单的结婚照,小两口一过就是一辈子。


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喝碳酸汽水的满足感。


理发师都是走街串巷的工作,剃头刮脸一条龙。


能骑的起它的都是新潮青年。


人工拴起来的晾衣绳,天好时晒晒被子,舒服~


小时候,最喜欢玩这种滑梯,裤子被磨破也不想走。


西宫里的游乐园普陀区的同学应该常去伐?记得里面还有激流勇进呢!


吃爆米花,一般都是从家带着米去爆。米花师傅象征性的收几毛钱。


妈妈织的纯毛毛衣很扎人,却很暖和。


如果当时能有自行车票,那就能买到凤凰牌自行车,骑着它去兜风。


带上红领巾,加入少先队,心里说不出的自豪与骄傲。


请客吃饭,家里是最好的地方。


即使是凭票供应, 即使是黑白电视机,购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一家有事,邻里街坊都跟着帮忙。


儿时的御用座驾。


上海小囡,怎么看都水灵,分分钟甩网红一条街。


那个时候的服装圣经,3块6一本。


那时气派的婚礼。


那时候的机场出入境,那时候,坐飞机是非常了不得的事。


延安东路外滩


最早的地铁票,是纸的。


那时候,遍布市区的辫子车是城市鲜明的特征


南浦大桥


四川路,正宗名品街


大连路四平路口,虹口那边少见的立交桥。


淮海路,两旁边的树老粗了


全国第一家肯德基,那时候还叫美国肯德基家乡鸡,套餐5块9。吃完,要自助倒垃圾。


向肯德基叫板的荣华鸡,如今肯德基还在,荣华鸡却……


大千美食林,后来变美罗城,90年代大千月饼很有名。


无人不知的红房子!以前家里有人过生日,最开心的就是去红房子吃一顿,色拉,罗宋汤,炸猪排……以前,只有这里吃得到法国蜗牛。


华侨饭店,后来恢复老名字——金门饭店。民国时代很有名的,上海人结婚有条件的都去那里办酒席。



正宗生煎馒头

王家沙门前的天桥,这S形拗得。边上就是少年文化宫,还有个绿杨村餐厅。



上海电视塔,74年造的 , 先是金星的广告 ,被拆除之前高头一直是 JVC的广告。


老北站,火车就从身旁边开,很多人喜欢在天桥看火车。



在外滩溜达看看黄浦江,是从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来上海必做的事情


那时候的外滩模样


上海北站,老火车和过街天桥


宝山路,行人都等着火车过去


看看那时候的万体馆,周边甚至有农房


河南北路,18路的香蕉位子还记得伐?


西藏中路的老风景,这是28路


80年代的南京西路,还认得出吗?左边是人民公园,右边是上海国际饭店


西藏北路,五讲四美三热爱,还背得出不


70年代人民广场,左边是工人体育宫,边上有球幕电影,2元一刻钟,


以前上海宁喜欢老清老早起来买早饭,现在起大早买早饭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很多老上海宁还是喜欢那种吃早饭的感觉。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着东方明珠一步步建起来的


又有多少人是看着南浦大桥一步步建起来


那个时候的上海

生活在这里的人,惬意,热情

整个城市的味道,安静,祥和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里高楼拔地,人潮拥挤,时代化气息浓重

上海那份质朴似乎也渐行渐远

有些东西

只停留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来源:上海百分百   ID:news310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