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地方,他们用着中国供给的物资,讲着一口云南口音的中国话,写着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汉字,两国交往密切,但他们却不是中国人。他们就是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的“果敢”人。 要说起“果敢”,那曾经是中国清政府之前的领地,那时还属于中国。1897年,清政府腐败软弱跟英国签下《中英条约》,把“果敢”割让给了英属缅甸,从此此地就再也没有回归到故土。 明朝末年战火纷飞,清兵入关之后加上大顺政权和明朝形成三个势力,割据一方。黎明百姓苦不堪言,一部分难民迁入“果敢”。随后,南明政权建立不久,明朝的一些朱姓家族跟随永历皇帝逃到此地,藩王吴三桂拼命抓拿,最后随着朱由榔的去世,明朝正式灭亡。但一部分明朝家族隐姓埋名,从此在“果敢”扎根,不敢声张他们的身份。 百年以来,“果敢”还是保留着汉族人的习惯,虽然他们现在自称是“果敢族”,使用的语言叫“果敢语”。但其实跟中文没有什么区别,肤色也与华人无异,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是龙的传人的血。市面上流通的纸币也是人民币和其他纸币,他们使用的手机是中国移动和联通以及电信提供的通信服务,电力大部分靠中国南方提供。 除了少数苗族、白族以及本地“果敢族”和崩龙族等,基本都是汉族华侨人口,此在教书上,书本和老师所教授的都是汉字。 你去那里,你都会发现自己好像还咋国内,看到的都是汉字的标语、国内所熟悉的场面在“果敢”你都可以看到。因为中国人在“果敢”做生意很多,那里的店铺有大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人在经营着,生意一直都有往来。 如今“果敢”虽然不再时是中国的,那里的人民也不再称自己是中国人,但不可否认,“果敢”的人民与中国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