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96.9%国土在亚洲, 但始终坚称自己属欧洲的国家, 现正面临空前危机

 左右_逢源 2017-04-21







一篇文章读懂叙利亚危机来龙去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土崩瓦解,凯末尔革命之后,象征最高首领的苏丹被废黜,在凯末尔的指挥下,土耳其最终顶住了英、法两国的攻势(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当时的战斗中差点被土军俘虏),保住了土耳其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核心国土——也就是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疆域。



在战争结束后,土耳其社会在以国父凯末尔为首的军人精英的主导下,开始了世俗化改革,宗教势力开始被世俗力量所压制——为了保障世俗化的成果,共和国政府在1928年通过立法,完全禁止使用阿拉伯文,而由拉丁字母取而代之。

对土军方上层而言,使土耳其“脱亚入欧”最终成为一个世俗化、现代化的国家,一直以来便是他们的大目标。


土耳其风景


有意思的是,虽然土耳其96.9%的国土位于亚洲,但他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也因为这个缘故,土耳其从不参加亚运会。

这一战略诉求使得土耳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奉行对西方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迄今为止,土耳其是唯一一个加入北约的伊斯兰国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由头,正是因为土耳其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所致。





提示


“军政府”这个概念在众多中东国家其实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近代以来,中东以及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就其内部而言基本存在三支政治力量:封建王权、宗教势力以及军官团。

这其中,由于军事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军方上层(军官团)往往会更加乐于接受世俗化,并且对西方国家普遍比较亲近,因为这些国家正是现代技术和文化的来源。当然,除军方以外,来自城市的知识分子也是世俗力量,但显然后者缺乏军官团那样的实际影响力。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系列动荡,上述这些国家最终的稳定状态往往“三去其一”或是“三去其二”:如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都是由军官团发动政变,废黜国王,之后通过世俗化改革压制宗教力量,最终建立一个相对世俗化的国家;如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地区的王权国家,则选择与宗教势力合作,以牺牲军队战斗力为代价弱化军队,从而最终形成了王权与神权“共天下”的局面。


土耳其世界级风景棉花堡


明白这一层,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沙特军队掌握着不少欧美的现代化武器装备,面对也门的胡塞武装却把仗打得如此不堪。

除此以外,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则是一个特例,巴列维国王选择了压制宗教势力,与军方和知识分子一起推动国家世俗化。

而就土耳其而言,在奥斯曼帝国后期,宗教势力由于实际掌握着国家基层的控制权,到最后几乎完全架空了苏丹,由此导致帝国财政实力远不如疆域那么雄厚,面对欧洲列强时自然是节节败退——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境遇比晚清时期的中国还要凄惨。与此同时,宗教势力还极大地阻滞了帝国的现代化进程。


凯末尔革命之所以最终拯救了土耳其,其核心之处并非是终结了王权,而在于推动了国家世俗化。

土耳其的军人政治非常有特点:早在凯末尔时代,土耳其法律就严令禁止军人直接参政,军人参政只有先退役再参加议会选举来实现。而与此同时,土军方却还有“监督民主”的权力——当民选政府有脱离世俗化道路的倾向时,土军方便会发动政变,以这种“粗暴”的方式来重启国家,不算近期失败的“7.15政变”,土耳其军方已经先后发动过4次军事政变(1960年、1971年、1980年、1997年)。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西欧国家原本是土耳其世俗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他们却一直在干扰土耳其的世俗化:土军方“脱亚入欧”的理想使得土耳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选择尽可能在外交上靠向西方国家,而世俗化的土耳其移民又为欧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土耳其美女

可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出于对文化差异的忧虑,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诉求总是报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态度。而出于对“政治正确”近乎偏执的执着,欧洲国家对土耳其的“军人干政”始终看不惯,特别是欧洲的左翼政党。

数十年来,在欧洲国家的外交压力之下,土军方对土耳其政局走向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则是宗教力量开始逐步重掌土耳其的走向,而相对于军方,后者对于欧美国家就没那么客气了。

随着宗教氛围的日益浓厚,新的土耳其移民与当地的文化差异日益明显,这个问题还影响到了老移民家庭的新生代,由此直接导致欧洲社会的族群矛盾日益加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俄罗斯一直秉承的南下战略在当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伴随着国力的急剧衰退,英、法的势力开始迅速退出中东地区。

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所领导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国王,并在次年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埃及共和国。

新生的埃及共和国在对外战略上选择了对苏一边倒的政策。在此后不久,叙利亚、伊拉克等国也开始纷纷倒向苏联,由此开始苏联在中东地区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原来美国通过《巴格达条约》在苏联南部建立的新月形封锁带被打破。


巴格达条约签订


相反,埃及、伊拉克和叙利亚三个支撑点使得苏联对美国传统盟友约旦、沙特、黎巴嫩、以色列等形成了反包围。

但是好景不长,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上层开始谋求不切实际的“美苏共治”,在面对传统盟友时苏联人开始屡屡表现出首鼠两端的犹豫,这个致命的错误导致几个中东盟国对苏联产生了怀疑。

1970年纳赛尔去世后,萨达特接替前者成为埃及总统。随着萨达特的上台,埃及的战略方向开始迅速变化,从原先的对苏一边倒转变成向西方靠拢,到1972年苏埃关系彻底破裂。

之后,1979年得到中情局支持的萨达姆?侯赛因就任伊拉克总统,由此苏联在伊拉克的影响力也开始迅速消散——现在很多人都将伊拉克的世俗化归因于萨达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萨达姆上台之后便开始推行反共政策,这期间借助了大量的宗教力量。后来萨达姆政权倒台,残存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成了IS主力武装,究其根由便源于此。



这样一来,叙利亚就成为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仅存的一个支撑点。

一旦叙利亚再丢掉的话,俄罗斯在中东的发言权将变得微乎其微,这将直接削弱俄罗斯在石油贸易上的定价权——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能够逐步恢复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石油贸易。

另一方面,如果失去叙利亚这道“防火墙”,极端宗教势力必然会向俄罗斯境内大举渗透,这会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土安全。


土耳其美女


可以说,叙利亚一旦出现变故,必然会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一连串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俄军会亲自插手叙利亚内战。



事实上出口对俄罗斯经济的贡献常年都在20%以下,也就是说,石油出口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但这个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就非常重要了,石油出口收入在俄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它却占了俄罗斯财政收入的1/3,与其他西欧国家不同,俄罗斯一直奉行的是低税收政策,而由此带来的财政缺口一直是由石油出口收入来填补。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之后,俄罗斯的石油产业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掌控。因此,石油出口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俄联邦政府的行动力。


叙利亚美女


而从土耳其角度来说,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叙利亚也曾是奥斯曼帝国下属的一个行省,随着帝国的崩溃,叙利亚最终在1918年脱离奥斯曼帝国。而且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太一样,叙利亚紧挨着土耳其。由于这两个缘故,土耳其各个阶层在心理上对叙利亚总是抱着不好言明的念想。



而从现实利益考虑,近两三百年里土耳其始终处于俄罗斯的阴影之下,如果俄罗斯最终在叙利亚站稳脚跟,那么土耳其面对俄罗斯就将呈现被东西夹击的态势。

此外,虽然土耳其是多条石油管线的必经之地,但其境内却没有石油资源分布,如果能控制叙利亚境内的油田,便可以补上这一短板,所以才有俄罗斯媒体多次指责土耳其参与了IS的石油走私活动。

仅从叙利亚问题来看,俄土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问题并非只有这一项……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咩咩历史
微信公众号:lishi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