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代旅行Top20榜 |“带一本书去旅行”图书推选活动,投票有机会免费出境游

 钓翁老张 2017-04-21


自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和读书,同样作为智慧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作家王蒙说,“行万里路”是一种活的阅读,在旅行中的所感所悟,是对世界的一种解读,有些知识和体会,只有亲历之后才会更加完整。而钱钟书先生则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读书带给旅行的,不仅是知识和眼界上的扩充,更是对旅行体验的升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值此契机,人民日报社旗下百代旅行发起西安、成都、苏州、天津、杭州及北京六个城市“带一本书去旅行”图书推荐活动,网友可以通过线上参与活动,推荐具有城市特色的读物。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书给即将启程的旅行者,你会选哪一本呢?


天津卫的俗世奇人

如果带一本书去天津旅行,我会选《俗世奇人》


天津彩塑泥人


在中国近代的动荡历程中,地处华北水陆要冲的天津,有着近代史深深的烙印和沉淀。在这个五方杂居的城市,诞生了各色性格迥异的奇人,既有显赫上层的,也有市井民间的,泥人张便是其中之一。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在冯骥才的笔下,泥人张便是天津手艺道上的传奇人物。“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泥人张一边看戏一边就可在袖子里捏泥人,不动声色,瞬息而成,惟妙惟肖。作为地道天津人的冯骥才,将这民间绝活跃然纸上,刻画出天津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

 

津门故里,悠悠长巷。如今,这个有着170多年历史的民间彩塑艺术,已经传承到了第六代,《俗世奇人》中的那个巧夺天工的泥人张,已然成了天津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之一。


苏州沧浪亭与《浮生六记》

如果带一本书去苏州旅行,我会选《浮生六记》


苏州沧浪亭

 

清朝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录了与妻子芸相敬如宾的闺中生活,文字清淡自然却妙趣横生,林语堂先生更是称芸娘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沈三白夫妇当年就住在沧浪亭隔壁,《卷一·闺房记乐》中记述了二人日常偷偷潜入沧浪亭园内,在土山上看晚霞和日落的故事。


《浮生六记》中的沈三白夫妇

 

沈复曾在中秋夜携妻去沧浪亭赏月,“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循着书中的“导航”,依然能够到达沧浪亭,踏在这对才子佳人曾走过的小径探园子,除了感叹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别致设计,更能体会当年小两口在此生活时的闲情野趣。“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简单浪漫,富有情致,说这是神仙生活也不为过。碰上月满的夜里,或许还能与他们同样,见“一轮明月上林梢”,体会二人当时“俗虑尘怀,爽然顿释”的感受,应了书中那句“几不知身居城市矣”之语。


老舍的北京胡同记忆

如果带一本书去北京旅行,我会选《想北平》


北京胡同

 

老舍笔下的北京叫北平,是一个动中有静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拐不完的胡同里巷,还有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老舍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有着与他心灵相粘合的历史与风景的故乡,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梦里的玉泉山的倒影,每一处都是老舍思念中的北平。


老舍

 

“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那时的胡同,是安静的,也是大伙儿聊天的地方。春天的暖阳下,有为了一盘棋,争得不可开交的大爷;到了盛夏,骄阳似火,透着树荫,听着虫鸣,是乐趣也是享受;秋雨滴滴答答的下,沏上一壶香片茶,在大院里感受湿漉漉的午后;冬天的大雪,覆盖了整条街,踩上去有像蚕吃桑叶的沙沙声。如今的北京胡同,虽不似从前那般原始简单,但却也是个动中有静、复杂而有边际的地方。北京城的风情习俗、古都印记,不仅记录在老舍的笔下,也浓缩在一条条逛不完的胡同里。


郁达夫笔下的烟雨西湖

如果带一本书去杭州旅行,我会选《郁达夫的杭州》


杭州西湖

 

郁达夫的青年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天下独绝的西子风光滋润陶冶了郁达夫的天赋和情怀。“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郁达夫清新、畅达、充满激情的文字中,记述着杭州的山光水色和世俗风貌。他短暂的一生,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概是太热爱西湖山水了,他不顾鲁迅先生的劝阻,亲自修筑了与夫人王映霞的爱巢“风雨茅庐”。西湖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屐痕和足迹。


满陇桂雨

 

郁达夫曾在《杭州的八月》中写道,“杭州的废历八月,也是一个极热闹的月份。自七月半起,就有桂花栗子上市了,一入八月,栗子更多,而满觉陇南高峰翁家山一带的桂花,更开得来香气醉人。八月之名桂月,要身入到满觉陇去过一次后,才领会得到这名字的相称。”如今,“满陇桂雨”被誉为“新西湖十景”之一,每年的八九月份,正是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的季节。跟着郁达夫的笔墨,小憩花丛绿茵中,品茗赏桂,话论古今,当是人生一大赏心乐事。


贾平凹深爱的古都长安

如果带一本书去西安旅行,我会选《老西安》


西安城墙与角楼

 

谈起西安,绕不开它十三朝古都的身份,包括它赫然完整的城墙,随之延展的垛口和角楼都时时刻刻提醒着来往和驻足的人:它还有个名字叫做“长安”。贾平凹在散文《老西安》中说:“西安的街巷布置是整齐的井字形,威严而古板,店铺的字号,使你身处在现代却要时时提醒起古老的过去,尤其那些穿着黄的蓝灰的长袍的僧人,就得将思绪坠入遥远的岁月……”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让西安形成了它厚重而苍凉的独特风格,这一点,即使是今天在西安也一样能感受到。


夕阳下的渭河

 

《老西安》中贾平凹还描述了一段在渭河岸骑行的经历,他路过一处坟陵集中的地方,除了两个如大山的帝陵外,四周还散落着的六七个墓堆,“时近黄昏,夕阳在大平原的西边滚动,渭河上黄水汤汤,所有的陵墓被日光蚀得一片金色,我发狂似的蹬着自行车,最后倒在野草丛中哈哈大笑。”这种酣畅而澎湃的感受,或许身临其境更能体会。


天府之国的街巷文化

如果带一本书去成都旅行,我会选《成都街巷志》


成都街巷

 

成都,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闲适从容,在这片富庶之地上,有着数不清的街道、巷弄,有的百来米长,有的几十步远。成都的街巷不仅短,且不正,袁庭栋在《成都街巷志》中说到,成都城在城池上的格局上沿袭了自秦城以来的不南不北、不方不正的形状。四道城门的位置在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而城区四角反而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什么成都人在问路、指路时都是说倒左、倒右,而不是说向东、向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成都的城池与街道不南不北的根据。”


成都凉粉

而在弯弯绕绕的街巷中,又藏着许多宝地,书中记录了文殊院街上的一家凉粉店,“它要求厨师在调味时因人而异讲究男女老少有所不同,要因季节而异春夏秋冬有所不同,甚至要适应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而讲究早中晚三个时辰调味的差异…”这家店面今天依然名列各大旅游平台的推荐榜单之上,很多人说好吃,却不知为何好吃,俗话说众口难调,这家凉粉的好便在于这份诚意吧?


 

六本书,展现了六座城市不同的性格,而每座城市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体会。将心目中更多能代表城市特色的读物推荐给旅行者,唤起大家在旅行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将阅读与旅行相结合,深刻体验每座城市的人文风貌、城市变革、与文化传承。让珍贵的文字和记忆,不仅沉淀于纸张之中,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以崭新的视角呈现在大家面前。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投票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