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培训班背包 2017-04-21

什么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在所有的颈椎病类型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差不多50%到60%。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男性略微比女性多一点,除了外伤之外,一般慢慢发病。但如果受到外伤的话,一方面可以立即发病,另一方面可以诱发本身就有颈椎病发病。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神经根型颈椎病?

让患者坐在椅子上

头偏向一侧

歪20-30度即可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双手轻轻把患者的头往下挤压

让患者来感受有没有肩部

胳膊或者手上的麻木

或有过电的感觉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如果上个测试出现了麻木、疼痛感

可用第二个测试继续验证

将患者的头往一侧偏

像外下方牵拉胳膊

如果以上两个测验都出现了麻木感

说明颈椎有一点问题了。

哪些人群易患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年龄为40~50岁的人,男性居多,发病多为慢性,通常为单根神经根受累,也可由多节段病变致两根或多根神经根受压。颈椎病变主要见于颈4~5以下,以颈5、颈6与颈7神经根受累最为多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因

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因素

颈椎因为退行性病理变化,在病程较长时,病人的颈椎容易引起颈椎骨质增生,而转变为神经根病变的因素之一,在椎间孔部Luschka关节或关节突部骨质神经根硬膜袖部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增加和循环障碍,根袖部继发肥厚,粘连及纤维化病变。神经根可呈扭曲变形,为引起神经根性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2、患椎移位

因为颈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常可促使一部分颈椎失去其稳定性。颈、肩部肌肉部组织损伤,导致双侧软组织肌力失去平衡,而引起颈椎发生移侠,临床上常见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因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3、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

颈神经根动脉是一根营养动脉,可以因为钩椎关节产生肌赘或患椎的旋转和后移,而使椎间孔横径变小,使其神经根前面的前根动脉受压,这样,因为神经根的缺血性病变而出现症状。

4、颈部前斜角肌痉挛

前斜角肌收缩时,位于前、中斜角甩间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脉受压,病人有自肩部至上肢的放射痛症状,尺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上肢皮温较低,并因为肌肉的痉挛而颈部活动受限。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症状以颈肩部、背部疼痛,上肢以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如需手术治疗,要求作出定位诊断,方法如下:

颈3神经根

患者表现为疼痛剧烈、位置表浅,由颈部向耳廓、眼以及颞部放射,患侧头部、耳及下颌有烧灼和麻木感。体检发现颈后、耳周及下颌部感觉障碍。无明显肌力减退。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颈4神经根

患者以疼痛症状为主,由颈后向肩胛区以及胸前区放射,颈椎后伸使疼痛加剧。体检时可见上提肩胛力量减弱。

颈5神经根

患者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和上肢上举困难,穿衣、吃饭和梳头等动作难以完成。体检时发现三角肌肌力减退,肱二头肌反射减弱。

颈6神经根

疼痛由颈部沿肱二头肌放射至前臂外侧及指尖。发病早期出现肱二头肌肌力减退以及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感觉障碍区位于前臂外侧及手背“虎口区”。

颈7神经根

患者疼痛由颈部沿肩后、肱三头肌放射至前臂后外侧及中指,早期肱三头肌肌力减弱,胸大肌可受累并发生萎缩,感觉障碍区位于中指末节。

颈8神经根

患者有麻木感,疼痛症状不明显,体检时发现手内在肌肌力减退。感觉障碍主要位于环指及小指尺侧。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1、颈椎牵引:患者坐位,颈椎前屈约10°,以枕颌布兜行颈椎牵引,牵引力4~ 6kg,每天1次,每次20分

钟。

2、按摩:患者牵引完成后坐位休息5分钟,即行手法按摩。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手法治疗:①在颈肩背部施行舒筋理筋等手法。先轻揉颈椎两侧肌肉及起点,再揉拨颈椎后外方肌肉,沿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项侧及背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反复8次。②术者用拇指点按天宗、合谷、曲池和阿是穴,继之拨腋下的臂丛神经,以麻胀传感至手指端为宜;③术者双手置于患者颈项部,用力向上端提,并缓慢用力使患者头部向左右两侧各旋转30°~ 40°,重复2次。④轻揉颈项部及肩背部约5分钟,以拍打法结束手法。

注: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好转。牵引疗法再配合合适的颈围制动及止痛解痉类药物如索密通等有明显效果。手法按摩亦有一定疗效,但应请富有临床经验且操作轻柔的正规医师治疗。切忌粗暴操作,否则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颈椎椎管狭窄和以骨刺增生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

3、 腹针治疗

主要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以上穴位具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中脘、下脘补益中焦,气海鼓舞经脉运行,关元培补下焦。

4、经筋针刺法

经筋针刺法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镇痛,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紊乱,松解病变及肌肉痉挛与疼痛,使颈部经筋得到松解、颈椎的序列恢复正常,也可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

5、贴膏药法

贴膏药能够起到疏通血液,活血化瘀,增强血液的动态,使得粘练的椎动脉进行疏通,疼痛以及麻木的现象得到缓解。

6、经穴刺激疗法

颈椎病患者通常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不知道到底患的是哪种类型的颈椎病,如果贸然打封闭、吃药、针炙、按摩或做手术,极有可能不但不能治疗损伤,还会加剧伤痛,留下极大隐患!那么,有没有一种疗法,可以避免上述打封闭和随便针炙按摩等给身体带来损伤的风险呢?华络疼痛治疗仪的多效经穴刺激无损疗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以利用电刺激技术深度打通经络,促进神经传导,加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自愈能力,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止痛和恢复健康。

【治疗处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相同数字贴片为同一路输出)

1 、1 肩井穴 ,2 、2 大椎穴

【组方功效】

上述穴位组合使用,可补益脏脏、增强体质、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从而解痉止痛,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延缓或逆转其病程。

【穴位功能与主治】

风池穴——【功能与主治】适当刺激此穴,可改善颈、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血氧供应,消除颈部肌肉紧张,有效缓解因颈椎病导致的头晕、颈肩酸痛等不适症状。

肩井穴——【功能与主治】具有通经止痛、益气补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风活络功能。适当刺激肩井穴能促进血液运行周身,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有效缓解颈肩不适。

大椎穴——【功能与主治】具有益气、清热熄风、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免疫力低下、颈椎病、颈肩酸疼、手臂麻痹等。

天柱穴——【功能与主治】具有化气、清热消肿、散郁滞痛、通窍活络的功效。主治颈项僵硬、肩背痛、颈椎酸痛、落枕等。

风门穴——【功能与主治】具有疏风解表、活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头痛、肩背疼痛、颈椎痛、肩膀酸痛等症。

后溪穴——【功能与主治】后溪穴是小肠经上的要穴,具有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清热止挛的功效。主治颈肩疼痛、颈椎病、落枕、腰椎病、神经衰弱等。适当加以刺激可有效疏调局部经气、加速颈肩部血液流动,缓解颈肩疼痛等症状。

7、药物治疗

(1)神经营养药物

对于损伤炎性变的神经可起到营养、修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B族维生素,可长期应用,如维生素B1 20mg/次,3次/d;弥可保或腺苷辅酶B12等维生素B12制剂,0.5mg/次,3次/d。神经妥乐平是一种较新型的神经营养药,既可对损伤神经有营养作用,又具有镇痛作用,适用于神经元性慢性损伤和有异样感觉者。神经妥乐平既可口服又可静脉注射,口服为8U/次,2次/d,至少连续应用4周以上;静脉点滴3.75U/次,2次/d,至少连续应用2周以上。

(2)镇痛药物

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有消炎镇痛类和中枢性镇痛药物。消炎镇痛类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镇痛作用。如吲哚美辛20mg/次,2~3次/d。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朵50~100 mg/次,1次/12h。

(3)扩血管和活血药物

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来达到营养神经、减轻或消除脊神经根水肿和修复作用。如丹参、烟酸、颈复康等。

8、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是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消除神经或局部痛点的炎症、水肿,解除肌肉痉挛、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机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镇痛的目的。常用的阻滞用药配方有:1%利多卡因、维生素B12 0.5~1mg、醋酸氢化可的松12.5~25mg(或复方倍他米松4~7mg)。我院开展的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做到靶点给药,避免口服用药的全身副作用,全程动态可视监控,避免凭经验和感觉给药的风险。只需一到两次治疗,消炎镇痛,缓解神经根水肿引起的症状。

9、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虽然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经正规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无效,而且在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所见及神经定位检查一致的病人;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而诊断明确者。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 90%患者不动手术可治好

术式以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为宜,不仅疗效佳,且对颈椎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伴有椎节不稳或根管狭窄者,亦可同时选用椎节间界面内固定术,将椎节撑开及固定融合。通过切开小关节达到减压目的的颈后路术式虽有疗效,但因术后易引起颈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渐为大家所放弃。亦可通过椎板切除从后方切除或刮除椎体侧后方的骨性致压物,但此种术式难度较大,且易误伤,非有经验者不应选用。

如你有肩颈腰腿肘腕等关节方面的疼痛问题需要咨询,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会安排资深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